分享

这样设计生物课程,老师愿意教,学生更爱学!

 heitudi 2018-08-24

2017年2月,教育部出台了小学科学课程最新标准,国家首次正式明确了STEAM教学标准及重要性,STEAM课程的实施将是学校课程改革的重要方向之一。在生物学现有教学中,涉及的其他学科内容无法深入拓展,知识学习浅层、单一化现象较为严重,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也较弱。基于此,我校探索将生物课程与化学、物理、地理、思品、模型制作、美术等多学科融合,力求探索一个综合性强、易于推广的项目化学习方案,进行生物STEAM课程的内容开发与教学实践研究。

开发课程项目学习资源

根据生物课程的内容,与不同学科老师进行沟通交流,研发出适合本校特点和学生特点的项目学习资源和方案。项目内容主要包括:

1

不一样的植物世界

学习内容主要包括不同地区植物标本采集、制作与叶画制作、叶脉书签的制作、叶脉的分布与环境的关系、认识植物的数学之美、校园植物花青素的提取及色素扎染效果比较分析、果实和种子的传播方式研究等。此项目实施过程中除了生物学科的相关知识,还融合了地理、数学、化学、美术、语文、信息技术、摄影等学科的知识,并且根据植物的一生为线索,将所有内容进行串联。

2

身边的生态系统

学习的内容主要包括苔藓生长环境研究及苔藓生态瓶的制作、悬浮植物盆景研究与制作、创意苔藓墙的设计与布置等。实施过程中涉及生物、地理、模型制作、3D打印、物理等学科的相关内容。该方案主要依据生物教材中《生物与环境》的相关知识。

3

美化我们的校园环境

此项目内容主要包括“生物老师喊你来种菜”相关活动以及校园植物绿化设计、校园水池污染分析与解决方案等。该方案以校园环境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改善校园环境为主要研究目的,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环境。

这些项目学习充分挖掘知识点,让学生对知识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体系,能发挥学生特长,全面促进了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能力的增强与提高。

奖励灵活的评价机制

在整个研究过程中,我们还形成以初中生物为基础的项目化学习的评价机制框架,整个评价体系以“问题解决”“建立联系”“表达交流”“合作互助”“实践操作”等为考察维度,在每个维度下进行进一步的说明,如在“表达交流”中要求能够达到能基于证据表达自己的结论和想法;促进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灵活化,注重过程性的评价,注重学生的能力发展。

形成项目学习方案流程图

为了给更多的老师提供课程研究和教学上的参考,让更多的不同学科的STEAM课程得到开发,我们形成了可供借鉴推广的项目学习方案流程图。

以项目学习的方式进行STEAM课程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资源开发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跨学科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当然,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课时的限制,部分项目学习方案的设计还需完善等。我们将在以后的STEAM课程设计中继续探索,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

(作者单位:北京市十一学校一分校)

有你想看的精彩

这样设计生物课程,老师愿意教,学生更爱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