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娶徐达之女:朱棣成功背后的女人

 AYZTLI 2018-08-25

在朱棣16岁那年,父亲朱元璋为他赐婚。朱棣的妻子就是魏国公徐达的长女,史书中说她:“幼贞静,好读书,称女诸生。”显然,这是一个很有才学的女人。

对于皇-家来说,基本上大部分婚姻都是跟政治挂钩的,朱棣也不例外。徐达跟朱元璋是一起长大的伙伴,而且徐达一直跟着朱元璋打天下,是大明第一功臣。这门亲事对于青少年时期的朱棣来说,具有非常重大的政治意义。

被册封为燕王妃的徐氏,秀外慧中,而且能文能武。就是这位徐妃,后来成了朱棣得天下、治天下的得力贤内助。

洪武九年正月底,这是朱棣难忘的一天,就在这天,朱元璋为朱棣和徐氏举办了隆重的婚礼,从此以后,两人的命运便紧紧连在一起了。徐氏也成了朱棣生命中最重要的奇女子。

在洞房花烛之前,朱棣并未见过这位徐家千金,只听父亲和周围的人说她不仅颜值高,而且气质也好。朱棣初次见到徐氏,才知此言不虚,这是个贤惠的媳妇儿。

由于徐氏身份的特殊性,她在政治上给予朱棣的帮助也很大。

首先,徐氏的父亲徐达在朝中可谓举足轻重,而且手握重-兵,有着相当丰富的军事经验。徐氏成为燕王妃,那么徐达就是燕王的岳父,肯定是要站在朱棣这一边。这无疑让年轻的朱棣有了个大靠山。

其次,徐氏深得婆婆马皇后的喜爱,再加上朱棣是由马皇后一手带大的,原本就有母子一般的情谊,徐氏的出现使得马皇后对朱棣的袒护有增无减,所以,无论做什么朱棣都有马皇后这条退路。

徐氏虽然温柔美丽,但不是个娇娇女,也许跟她出身将门有关。作为朱棣的贤内助,表面文静的徐妃,还曾给朱棣立下赫赫战功。

朱棣靖难之时,建文帝派出李景隆围攻北平城,此时的朱棣已前往东北的宁王朱权那里请求支援,整个北平守军不过万人,都是些老弱病残,而且还没有像样的将领,而朝廷前来围攻的军队却号称五十万之众。整个北平城,危在旦夕,在这个危急时刻就是徐妃拯救了北平。

当时,李景隆下令军队主要攻击北平的九个城门,正南方的丽正门,就是今天的正阳门,是攻击的重点。守城人员一面拼死抵抗,一面向徐氏告急。这位徐王妃,别看平时端庄,真打起仗来也是有勇有谋,但毕竟是大将军徐达的女儿,巾帼不让须眉。

城里的男子都已经登城战斗了,于是她亲自率领城中妇女儿童,登城助战。她一登上城墙,守军士气大振,立刻就把建文军队的气势给压下去了。

北平西城的阜成门,也是朝廷军队攻击的重点,据说部分建文军队一度在都督瞿能的率领下攻入城门,但李景隆惟恐他们夺了头功,下令等待大军并进。燕军将士连夜在城墙上泼水,那时正是寒冬,水很快结冰,第二天再战,城墙已经无法攀登了。

就这样,一座仅仅靠老弱病残守卫的孤城,抵抗住了数十万人的日夜进攻。

等朱棣回到北平,看到徐氏的战功,又惊又喜。朱棣为能有这么好的媳妇感慨不已。倘若没有徐氏,后果不堪设想。说不好,北平已经落入敌手,等着自己回去缴械投降呢。

朱棣靖难期间,徐氏是毫不犹豫的站在了丈夫一边,为此不惜跟自己的兄弟姐妹闹翻。

后来朱棣打跑了建文帝,成功上位,徐王妃也成了徐皇后,为了帮朱棣稳固地位,徐皇后采用夫人战略,在宫中召见了七位官员的夫人。

朱棣的成功跟徐氏不无关系,在朱棣眼里,徐氏是自己身边无可取代的助手。

作为妻子,当朱棣在靖难成功后竭力为自己“正名”的时候,徐皇后也尽力帮助。朱棣上位后的第一个新年,一部《梦感佛说第一希有大功德经》颁行天下,为朱棣应得帝位大造声势。这部经书的序言正是徐皇后写的。

饱读史书的徐皇后不仅撰写了这部声言丈夫“君-权天授”的经书序言,还编写了《内训》,《劝善书》等,颁行天下。这些文字对于教育女性,倡导修德劝善,为丈夫赢得民心,制造声势,起到很大作用。

正因为这些,徐氏在朱棣心中的地位非同一般。后来虽说朱棣身边的女人多如牛毛,但都无法取代徐氏,在徐氏四十六那年病死后,朱棣极为悲痛,此后十几年,再也没立过皇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