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郊游篇(三):金山东林寺

 昵称2632418 2018-08-26

[上海风情]郊游篇(三):金山东林寺 只看楼主

本帖最后由 vic_hua 于 2012-10-21 09:59 编辑

金山东林寺位于金山区朱泾镇东林街150号。
卫星地图
  • 3.jpg
  • 2楼ppy
  • 2009-6-29 12:27
关于西林寺和东林寺:
朱泾镇从东到西,傍着市河北边,有一条长街,以杨家桥为界,东为东林街,西为西林街。这是朱泾镇现存的两条最为有名的老街。两条老街古代连着两座规模硕大的寺院—东林寺、西林寺,街道因此而得名。
这是九十年代地图上的东林街、西林街和东林寺、西林寺原址。
  • 3377.jpg
  • 3楼ppy
  • 2009-6-29 12:28
西林寺
西林寺从现存的古树、柱础看,西林寺四至范围大概是东到今文化路,南邻市河,西及健康路,北至万安街。相传最盛时有房屋5048间,足见其规模之大。
西林寺是当地人的俗称,本名是法忍寺。据乾隆《金山县志》载:“其地本船子和尚覆舟处,寺有船子及夹山会禅师遗像,至今祠焉。”因而历来为船子道场。
  • 6094.jpg
  • 4楼ppy
  • 2009-6-29 12:29
船子和尚(生卒年不详),名德诚。唐代高僧和词人。四川武信人。节操高洁,度量不群。受法于澧州药山弘道俨禅师。[注:药山弘道俨禅师是佛教禅宗六祖慧能(638—713年)的高徒青原行思一系的第三世传人)],尽道三十年。离药山后,渡洞庭、鄱阳,涉长江、钱塘,一直到了朱泾,见此地芦苇萧萧,一水长流,风景清灵,停歇下来。于是,他在三泖一带上下百里间的河流上,终日驾一叶扁舟,出没在烟波芦苇之间,随缘度日。有人时舞棹渡客,无人时挥丝垂钓。当地人不知道他的来历,便叫他船子和尚。
一日船子和尚与夹山禅师相遇于朱泾,一问一答,言语投机,船子高兴地说:“钓尽江波,金鳞始遇”,遂传授生平佛理心得。后覆舟而逝。朱泾法忍教寺建有船子和尚殿,也称船子道场。
  • 6095.jpg
  • 5楼ppy
  • 2009-6-29 12:31
《景德传灯录》、《五灯会元》、《续高僧传》都有船子和尚的小传。

船子和尚初到朱泾的年代大约在公元8世纪末或9世纪初,之后他在朱泾一直呆了30多年,直到他遇上夹山法师后覆舟入水而逝。

而船子和尚真正的影响是他在朱泾30多年泛舟烟波,或吟或歌,为后人留下的许多既闪烁佛性禅理,又脍炙人口的诗歌。这些诗歌当时已在民间广为传诵。据宋人林希逸《西亭兰若记》载:“(船子)自为歌诗,时以唱咏,渔者传而和之。”又据宋人北硝间《西亭兰若记》称:“(船子)西亭三咏,照耀大地,虽乳儿灶妇能歌之。”
从现存的39首《拨棹歌》看,其歌词句法类于唐人渔父词,朗朗上口;其内容则又以所寓佛机禅理取胜,后人有“求一言之益,而拔俗于千仞之上”的评价。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
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这是船子拨棹歌中最有名的一篇,其意境空灵隽永,令人心怡神清。

现存船子和尚诗歌39首,统称“拨棹歌”,最早由宋人吕益柔收集,并于北宋大观庚寅年(1110年)三月刻石于枫泾海惠寺。之后,历代禅师和居士多有咏赞和作,到元朝至治二年(1322年)年,又由朱泾法忍寺首座坦法师辑录船子“拨棹歌”39首和后世77名禅师、居士的“赞颂”,编成《船子和尚机缘集》上下两卷,印行于世。清嘉庆年间又由法忍寺僧漪云收集历代文人和禅师咏赞诗作142首,再刻《续机缘集》。今上海图书馆和华东师范大学图书馆分别藏有元、清刻本。1987年,由上海文献丛书编委会出版。
我国迄今为止,唐朝的词集全国仅发现两部,一部是在敦煌石窟中发现的,另一部就是船子和尚的《拨棹歌》,因此,《船子和尚机缘集》如今已成为研究唐代文学、佛学的重要文献。
  • 6096.jpg
  • 6楼ppy
  • 2009-6-29 12:32
船子和尚拨棹歌39首
有一鱼兮伟莫裁,混虚包纳信奇哉。能变化,吐风雷,下线何曾钓得来。
千尺丝纶直下垂,一波才动万波随。夜静水寒鱼不食,满船空载月明归。
莫学他家弄钓船,海风起也不知边。风拍岸,浪掀天,不易安排得帖然。
大钓何曾离钓求,抛竿卷线却成愁。法卓卓,乐悠悠,自是迟疑不下钩。
别人只看采芙蓉,香气长粘绕指风。两岸映,一船红,何曾解染得虚空。
静不须禅动即禅,断云孤鹤两萧然。烟浦畔,月川前,槁木形骸在一船。
莫道无修便不修,菩提痴坐若为求。勤作棹,慧为舟,这个男儿始彻头。
水色春光处处新,本来不俗不同尘。着气力,用精神,莫作虚生浪死人。
独倚兰桡入远滩,江花漠漠水漫漫。空钓线,没腥膻,那得凡鱼总上竿。
揭却云篷进却船,一竿云影一潭烟。既掷网,又抛筌,莫教倒被钓丝牵。
苍苔滑净坐忘机,截眼寒云叶叶飞。戴箬笠,挂蓑衣,别无归处是吾归。
外却形骸放却情,萧然孤坐一船轻。圆月上,四方明,不是奇人不易行。
世知我懒一何嗔,宇宙船中不管身。烈香饮,落花茵,祖师元是个闲人。
都大无心罔象间,此中那许是非关。山卓卓,水潺潺,忙者自忙闲者闲。
鼓棹高歌自适情,音稀和寡出嚣尘。清风起,浪元平,也且随流逐势行。
浪宕从来水国间,高歌龟枕看遥山。红蓼岸,白萍湾,肯被兰桡使不闲。
一叶虚舟一副竿,了然无事坐烟滩。忘得丧,任悲欢,却教人唤有多端。
一任孤舟正又斜,乾坤何路指津涯。抛岁月,卧烟霞,在处江山便是家。
愚迷未识主人翁,终日孜孜恨不同。到彼岸,出樊笼,元来只是旧时公。
古钓先生鹤发垂,穿波出浪不曾疑。心荡荡,笑怡怡,长道无人画得伊。
一片江云倏忽开,翳空朗日若为哉?适消散,又徘徊,试问本从何处来。
不妨轮线不妨钩,只要钩轮得自由。掷即掷,收即收,无踪无迹乐悠悠。
钓下俄逢赤水珠,光明圆澈等清虚。静即出,觅还无,不在骊龙不在鱼。
卧海拏云势莫知,优游何处不相宜。香象子,大龙儿,甚么波涛扬得伊。
虽募求鱼不食鱼,网帘篷户本空无。在世界,作凡夫,知闻只是个毗卢。
香饵针头也不无,向来只是钓名鱼。波沃日,浪涵虚,万象箩笼号有余。
乾坤为舸月为篷,一屏云山一罨风。身放荡,性灵空,何妨南北与西东。
终日江头理棹间,忽然失济若为还。滩急急,水潺潺,争把浮生作等闲。
有鹤翱翔四海风,往来踪迹在虚空。图不得,算何穷,日月还教没此中。
钓头曾未曲些些,静向江滨度岁华。酌山茗,折芦花,谁言埋没在烟霞。
吾自无心无事间,此心只有水云关。携钓竹,混尘寰,喧静都来离又闲。
晴川清濑水横流,潇洒元同不系舟,长自在,恣优游,将心随逐几时休。
欧冶铦锋价最高,海中收得用吹毛。龙凤绕,鬼神号,不见全牛可下刀。
动静由来两本空,谁教日夜强施功。波渺渺,雾蒙蒙,却成江上隐云中。
问我生涯只是船,子孙各自睹机缘。不由地,不由天,除却蓑衣无可传。
媚俗无机独任真,何须洗耳复澄神。云与月,友兼亲,敢向浮沤任此身。
逐块追欢不识休,津梁浑不挂心头。霜叶落,岸花秋,却教渔父为人愁。
二十余年江上游,水清鱼儿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工程得便休。
  • 6097.jpg
  • 7楼ppy
  • 2009-6-29 12:34
船子和尚所在年代正是唐朝崇尚道教之时,船子和尚覆舟入水而逝后不久,咸通元年(860年),唐懿宗即位,三年(862年)四月,又开始尊崇佛教,因而全国佛寺大兴。由僧人藏晖主持在船子和尚覆舟之处,建“建兴寺”。到了咸通十年,在山门前新建七级石幢一座,其时寺貌已很像样了。北宋治平年间(1064~1067年),建兴寺改名为法忍寺,由当时大书法家米芾题写匾额。经过几百年扩建,到南宋绍熙年间(1190~1194年)《云间志》上,法忍寺已与著名的静安寺、普照寺等齐名,列为华亭四十六佛寺之一,排名第八。
元末,法忍寺毁于战火。之后,明、清两朝屡有兴废。进入19世纪以后,西林寺屡遭天灾。先是清嘉庆六年(1801年)一场大火,把天空阁等烧毁。之后,清同治六年(1867年),大风刮倒了二殿。光绪三年(1877年),山门又被风吹倒,西林寺日渐衰败。至解放时,已殿宇全无,仅剩七级经幢、雀杆和少量平房。今仅有零星柱础和古树,让人想起遥远的西林寺,仿佛古貌依稀犹在。
  • 6578.jpg
  • 6549.jpg
  • 8楼ppy
  • 2009-6-29 12:34
曾经的东林街
  • 00003239.jpg
  • 9楼ppy
  • 2009-6-29 12:36
东林寺
元至大元年(1308年),一位法名妙因的僧人在凤翔里(今东林街)修建了观音堂,潜心礼佛。五年后(元皇庆二年),法忍寺(西林寺)僧人元智和尚来为观音堂“开山”。延祐年间(1314~1320年),元智赴京城进献铜佛像。那年正逢大旱,元帝仁宗便下敕令元智设坛祈雨,大雨如期而至,旱情缓解。仁宗皇帝大为惊喜,赐元智为“佛日普照大德禅师”,并赐金烂伽裟。元智回来后,大宏佛法,改观音堂为东林禅寺,东林寺作为皇家敕赐寺庙因此而声名远播。

元末至正元年(1341年)毁于兵火。明初僧至益重建,后因年久失修而倾毁。清乾隆中(1736—1795年),陈克己等重建。嘉庆十年(1805年),僧漪云重修,并建莲月轩。道光五年(1825年),前殿毁于火。道光九年(1829年),僧念怀重建前殿。道光十八年(1838年),山门又毁于火。明、清两朝屡毁屡修、多次重建可看到它香火之盛。直到解放前东林寺仍为朱泾镇香火最旺的寺院。

解放后,由于东林寺后殿破损不堪被拆除。道光九年(1829年)僧念怀重建的前殿则保存至今。
  • 00003332.jpg
  • 10楼ppy
  • 2009-6-29 12:37
东林寺前殿,单层双檐青瓦古建筑,琉檐飞角,暮鼓晨钟,颇具特色,建筑面积351.75平方米,是浦南地区单体建筑面积最大的元、明、清建筑,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1987年11月,列为市级第四批文物保护单位。
  • DSC07191.jpg
  • DSC07192.jpg
  • 11楼ppy
  • 2009-6-29 12:38
新中国成立以来,东林寺一直圈在原县府大院内,无法作为宗教活动场所开放。
这是县府大院和东林寺
  • 00003233.jpg
  • 00003227.jpg
  • 12楼ppy
  • 2009-6-29 12:40
1997年金山撤县建区,机关移石化地区。1998年,开始修缮金山东林寺大殿,将其基础整体抬高60厘米,使大殿更有气势。2002年11月,正式以佛教形式向社会开放。
  • DSC07081.jpg
  • DSC07083.jpg
  • DSC07086.jpg
  • 13楼ppy
  • 2009-6-29 12:42
修缮后的东林寺大殿
  • DSC07194.jpg
  • DSC07195.jpg
  • 7970.jpg
  • 14楼ppy
  • 2009-6-29 12:43
大殿内
  • DSC07196.jpg
  • DSC07199.jpg
  • 15楼ppy
  • 2009-6-29 12:45
两边的十八罗汉
  • DSC07197.jpg
  • DSC07198.jpg
  • 验证问答:输入下面问题的答案
    31 - 9 = ?

    回复
    请完成以下验证码

    向右滑动验证
    验证码
    验证码错误,请重新输入
    非常抱歉,这出错了
    刷新反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