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匮要略方论》学习笔记176

 药膳食疗方注释 2018-08-27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合篇意义及概念

   下面我们讲第十一篇,《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这回这个篇名多一个病字,没有什么特殊意义,就是原文怎么写的咱们就怎么转抄过来。

   这个如果讲合篇意义的话,是那些病合篇了呢?
   五脏的风寒,讲了五脏的中风、五脏的中寒,然后,又讲了积、聚、谷气鉴别。实际上仲景讲了五脏病的举例,还讲了五脏的真脏脉。

   这一篇非常特殊在那里呢?就是脱简比较多。

   本篇的这些病证都是比较危重的,就是指我点到的这一系列的病证,属于比较危重而且难治。这是合篇讨论。

   但是需要指出的,就是它这一篇的特点:

第一、着重于以五脏为纲,对疾病进行分类,这也是体现他以脏腑经络学说为指导的一个篇章。

第二、它体现五脏为核心的辩证方法,这是值得学习的地方。

   它的不足就是,不知道是在传抄过程中遗漏了,还是原文就不全,现在没有考证。

一、我们从体例上能发现,首先,他是讲肺中风、肺中寒、肺的死脏脉,结果在五脏的病例上,缺少肺的什么病。就是前面说的内容全了,但是五脏病的举例没有关于肺脏的病。

二、接下来写肝,有肝中风、肝中寒、肝的死脏脉,然后举出了一个肝着病,这就算比较全的了。

三、讲心中风、心中寒、心的死脏,举了一个是心伤,心伤是五脏病的举例,在心的方面,同时又举了一个我们看属于神志方面的、功能性的病变,邪哭。
  这就是比别的五脏病举例又多出了一个,分开讨论,一个是属于器质性的病变,心脏伤,另一个是功能上的改变,提出邪哭,这比较全的。

四、接下来,他讲脾,有脾中风,缺脾中寒,有脾的死脏。举出脾约证,这是与《伤寒论》有重复的。

五、最后谈到肾,首先举了肾的病证举例,肾着,举了肾的死脏脉。缺了肾中风、肾中寒。

   这就是关于五脏的风寒以及病证举例。其中缺少了肺的病证、脾的中寒、肾的中风和中寒。

   我向大家推荐,湖南中医学院的老专家,谭日强,他发表了一本著作,《金匮要略浅注》1981年.9月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关于这一篇,他在[校勘]上作了一些工作,把缺如的地方提出了个人意见,可以作为学习的参考。

   关于概念的问题,我在这里面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  
首先说五脏中风。

* 五脏中风
   就是指阳邪、热邪、实邪,它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病证,叫做五脏中风。
​  
尽管有缺如,刚才我们已经把有关的内容,从头到尾理顺了一下。它意思还是要以五脏这个核心来进行辩证,因此,希望是五脏的证候,但现在不全。所以我就写做“为人体所产生的病证。”

* 五脏中寒
   就指相对应的属于阴的,风为阳邪,寒为阴邪,因此就指的阴邪、寒邪、虚邪作用于人体所产生的五脏病证,就叫做“五脏中寒”。

* 五脏死脉
   这也是它和前面我们讲《中医基础》、《内经》不一样的地方。在它这里面,实际上“死脉”也打就是阳气将竭的脉象,或者说真气将竭的脉象。表现为,无根、无神、无胃气。
​ 
 那天,我们复习正常的脉象,就是应当有胃气、有神、有根。死脉属于真气将竭了,无根、无神、无胃气。所以也叫“绝脉”或者叫“真脏脉”,在《金匮》里面叫“死脉”。绝脉,真脏脉,是真气将绝的脉象。

* 三焦病变
   在本篇的内容里,也是一个举例的范畴,那对于三焦的认识,从五脏的方面与之结和,他已经看到了,上焦应该属心、肺;中焦属脾、胃;下焦属肝、肾。到了举例的时候,他就讲到了三焦热证,然后举了大肠、小肠的虚、寒证,包括热证,可惜就是举的不全。

   张仲景在《金匮》里面,也体现了对清代兴起温热病的卫气营血辨证,比如说,肺痈的临床分期,相结合,是个卫气营血辨证的雏形。
​   现在,在本篇里的三焦病变,等于为三焦辨证奠定了一个基础,就是这么一个作用。

* 下面就是积、聚、谷气的鉴别
   这也是《中医基础》《中医内科学》反复强调,特别是《难经》对积、聚的阐述。

& 《金匮》多出了一个谷气,谷气和我们刚刚讲过的宿食,有相通的地方,但是又有区别,在讲具体条文的时候再讲。

& 有关的概念特别是积滞为有形之邪,有形的所以它形成的是癥块、痞块。聚,无形之气,推之移动,在它原文里说的和我们《中医基础理论》学的,以及《难经》所表述的,都是一样的。

& 关于三焦病变,积、聚、谷气的鉴别,都是重复以前的内容,张仲景认为,在五脏病变里面,这些必须要熟知。

   有关概念的部分就介绍到这里。关于五脏中风、中寒大家自学。

* 关于五脏病证的举例
   我按照原来本科重点要求的,对肝着、肾着掌握就够了。脾约和《伤寒》中的内容重复。

   我们若讲五脏的病证,就是肝着、肾着、脾约,再就是我给大家补出来的心脏伤的问题,心伤和邪哭,把五脏病证讲清楚。
   然后我再给大家讲三焦病变的举例,和积、聚、谷气的鉴别。这就是第十一篇的内容就这么组织安排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