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

 木扬413 2018-08-28

清乾隆二十年膳廪生尚广居纂修的陕州赵原尚氏族谱,从600多年前,由陕西大荔移民过来的尚氏三兄弟,作为第一代祖先算起,到第九代,记载信息已经十分完善了。

具体说来:(1)、生卒时间准确到了时辰;(2)、有学历的,标注到生员;(3)、埋葬地点,坟墓风水朝向,都有清晰标记;(4)、相貌特征描述,有身材、鬓须、性格等;(5)、突出事迹,特长甚至嗜癖,记载更详尽了;(6)、大部分人,最后都用诗词评价赞颂,概括一生。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

不仅如此,家族变迁过程也交代的很清楚。例如,迁移到北湾、官村、杨壁沟,安头,南阳石桥等族人,还有“尚李不分,不能通婚”习俗等。

有了这些信息元素,我们就能穿越到几百年前,看到祖先形魂兼有,生动丰满的立体具象了。对家风、家教,家族精神的传承,具有非凡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

虽然记载的都是一些平凡的读书人,农民汉子,家庭妇女,耄耋老人,生活琐事,但它是一个家族的真实历史,传承的是一个家族精神,而且按现在的说法,绝大部分都充满正能量,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这真是一本十分罕见,十分难得,十分珍贵的家族史诗!

做为尚氏后人,我们无比感激广居祖(字容有)付出的艰辛劳动!还有尚驰(生照)家人的珍藏功绩!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

借助老家谱,我们回顾一下当时纂修的具体细节:

一、对续修家谱的认识:“余尚姓本有家谱,明季散亡。先人名字磨灭不彰矣。纵有传闻,亦属荒唐之论耳。倘不即今所记忆者,急续之。是有子孙犹无子孙也!后之视今,犹如今之视昔,岂不大可痛哉!”

不续家谱,有子孙和无子孙,有什么区别?!真是“羞对先人!” 后代看我们,就像我们看祖先一样,不续家谱,“愧对后人!”这样的使命感,责任感,是续修家谱的动力源泉。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

二、有困难吗?:“先是从堂伯天锡公有族谱之叙,其修未果。”

十二世尚天锡曾续谱,但因困难重重而中止。

三、有那些具体困难?一是“明季家谱被火焚,前人名字渺无闻。祠堂虽有残碑记,风雨苔痕尽断纹。耆者传说有九门,说稍可矣未知根。更愁稍上枝还乱,整理一番永远存。”二是“尚姓,家有百余,口几千零,星置基布,不一而足,东落西庄,相违亦遥,皆惘惘而莫辨,尽昧昧其奚知?谁近谁远,难以捏诬。何祖何宗,定有确据。兹欲修谱,急思历履。奈临池欲写而有阻,染翰想书而无从。”三是“遍家家而采访,庶历历其悉收。且公议出资买纸,必欲耐久而常新,共商请谁誊真,更祈点画而不苟。”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

无旧谱可依;祠堂残碑,剥落不清;老年人传说有九门,只能说清稍,说不清根。

从赵原出来,重置基业,好些村落,有些相距遥远,说起来含含糊糊,让人拿起笔不知从何写起,蘸了墨写几句,又觉得证据不足。

还要逐家逐户采访,说多说少全部记下,回去整理。

总之,困难重重。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

即便如此,他们筹资买纸墨要质量最好的。还要商议请写字最好的人来誊写。

看到这里,我们深深体会到了,纂修家谱,说着容易,做着难,必须有高度的责任心,执着心方能完成,真是不易!真是难为他们了!

家谱故事——这是一本什么样的家谱,如此珍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