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高材生老爸逼10岁女儿每天写4篇作文:想让孩子主动学习,需培养孩子这一点

 富书 2020-06-19

精读妈说: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

作者:歆小迪(爸妈精读主笔)

♬ 点上方绿标可收听富书主播安然朗读音频


近期,微博热搜“浙大学霸”逼10岁女儿每天写4篇有质量的作文,写不完别睡。

当妈的凌晨崩溃“报警”的新闻引发网友热议。


杭州一位妈妈凌晨1点多打110报警,说丈夫这么晚还不让女儿萌萌睡觉,她实在看不下去,才想求助警方。

民警到家发现,原来萌萌的爸爸毕业于浙大,上学时成绩优秀,因此严格要求女儿,希望培养女儿成为学霸。

于是给女儿布置了一个作业:要求女儿每天写四篇有质量的作文。

如果完不成,就不许睡觉,甚至还会打骂女儿。

就这样天天如此,妈妈心疼女儿又说服不了丈夫,才想到了报警。

这位父亲望女成凤的心情可以理解,可这样被逼着学,只会引发逆反心,适得其反。

凡事靠逼是难以做好的,没有人会喜欢时时处处被管着,而且被逼的事总觉得是在完成任务,为别人而做。

要知道,只有心甘情愿为自己做的事,人们才乐意做,才可能做好,大人如此,孩子也是如此。

去年有家长发朋友圈,陪儿子写作业到五年级,然后心梗住院,做了两个支架,想来想去还是命重要,作业什么的就顺其自然吧。


孩子的作业比父母自己的工作都难,每次陪孩子写作业就生气的吼,等孩子睡着后又是各种后悔内疚。

然而第二天写作业时又继续吼,这几乎是每个有上学孩子家庭的日常。

为什么陪孩子写作业时,温柔的妈妈瞬间变成了泼妇,前一秒耐心的爸爸下一秒就变为暴君了呢?

归根结底是孩子认为学习是为了父母而非自己,缺乏自我驱动力,因此总是磨磨蹭蹭,能拖就拖。

所以,想要孩子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必须激发孩子自我驱动力,而这种前进的力量来自于内心,非外界强加。


 

现实中,很多父母总是习惯性替孩子规划人生,要求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路走。

前段时间,一则新闻引起众多家长的关注:“花费半年工资,杭州妈妈给孩子报了11个暑期培训班。”

这位妈妈认为,小孩子,如果不给她安排好,就会看电视、玩游戏,不如学点东西,自己也有点紧迫感。

何况自己孩子从小心态很好,学习上不怕吃苦,就是不太自觉,我不给她安排得充实点,她就宅在家里无所事事了。

这位妈妈还预备趁暑假弄个打卡制度,监督孩子学习。

那么,替孩子安排好一切就一定能学好吗?不尽然。


电视剧《陪读妈妈》中, 李娜为了让儿子丁一一以后考取常春藤名校,坚持让儿子在温哥华读高中,可在国内成绩不错的儿子到了国外。

由于语言不通,生活不适应,根本学不进去,每天上课除了玩游戏就是打瞌睡。

他想回国,可妈妈觉得只有国外才能接受到更好的教育,坚决不同意。

万般无奈的丁一一,自编自演了一场“校园暴力”,希望以此被学校开除而回国,真是为了达到目的想尽办法。

他妈妈也感叹,孩子要能把这些心思放在学习上该多好。

可见,不是自己意愿的事情,怎么逼迫也难做好。

然而,在教育过程中,家长们并不明白这个道理。

我们给孩子设置了太多的条条框框,必须这样,不能那样。

自始至终,父母根本就没有想过:这是孩子自己的人生,应该让孩子自己做主,我们在旁边陪伴支持做个顾问就好。

可多数父母喜欢做老板,事无巨细地管控孩子,孩子无法成为自己人生的主导者,没有了自我,也就没有成长的欲望。

教育的核心是让孩子成为他自己,这也是人成长的核心目标。


 

朋友女儿茹茹就是个很自律的孩子,小学到初中茹茹在作业上从没用父母操过心,自己把功课与兴趣班安排的很好。

她有自己的目标,去年中考时,她想进市重点中学,综合分析了自己的情况。

她文化课不是班里拔尖,但她有个特长,民族舞跳的很好,有信心在市舞蹈比赛中拿到好名次,以艺考成绩免试入学。

父母尊重了她的决定,先参加艺考。

在那段时间里,茹茹自编自演苦练舞蹈,参加了市舞蹈比赛,比赛得了第6名,虽然成绩不错,但并未达到学校免试条件。

正在父母发愁时,她对父母说:“从现在开始我好好复习功课,参加中考一样也能考上,后来果真如愿以偿。”

朋友说:“那段时间,女儿把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制定了详细的复习计划,每天学习到零点。”

连她爸爸都心疼孩子学习辛苦,劝孩子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考不上也没关系。

可孩子不觉得用功学习是痛苦的,她说学习的过程虽然辛苦,但是实现目标的成就感会给她带来更多的快乐。

你看,只要孩子有了自我驱动力,做起事来根本不需赶着跑。

激发孩子做一件事的动力有两种,外在动力和内在动力。

外在动力是为了一个外在的原因做事情。

比如为了奖励、父母高兴或是避免惩罚,被外部动机驱使的孩子,就会被外部因素所左右,一旦外部因素达不到预期,就会失去动力。


  • 外力改变的是短期行为,改变不了人的意愿。

一块肥羊肉再加上驯兽师的鞭子可以让老虎钻火圈,可是老虎不可能爱上钻火圈的事业。

内在动力则是出于孩子自己的内心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做事的动力,即自我驱动力。这种动力一旦生长,将生生不息。

比如科学家寝食难安地想解决一个难题,孩子对一件事情沉迷其中的反复练习等。

要想孩子爱上学习,必须有内在动力驱使才行。

比如自己原初动机,好奇心,成就感等,这些都可以带给自己的快乐。

让孩子将“为父母学习”变为“为自己学习”,这样即使没有外界的要求或奖励,他们也不会失去动力。

拥有学习内驱力的孩子,具备较强的自主性,有强烈的内在意愿,根本不用父母催促或威逼利诱。

他心里的那个“我”就可以让自己精神饱满地行动起来,自觉自愿地付出努力去学习。

自己主动想要去做的事情,肯定比外人逼的、自己不情愿去做的事,质量要高很多,学习成绩自然差不了。

就像饥饿时我们会自动去寻找食物,饥饿这个内在动力促使我们去寻找食物,填饱肚子。

 

那么问题来了,父母怎么激发孩子自我驱动力呢?

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的自我决定论认为,所有人包括孩子,都有三个基本心理需要:归属感、自主感和胜任感。

这三样如果能得到满足,自然就愿意做。

  • 归属感

只有归属感被充分满足的孩子,内心才能充满力量。

父母切忌根据成绩好坏而区别对待,成绩好就大加表扬奖励,成绩差就嫌弃责骂,那么孩子感受不到尊重和接纳,归属感满足不了。

为了从父母那里获得持续的爱,孩子只能不断压抑自己的本性,迎合父母的要求,孩子越来越远离真实的自我。

父母应向孩子传递一个信息,无论他做的怎么样父母都会爱他,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毫无顾虑的做自己。

  • 自主感

如果孩子对生活的自主感较低,便无法成为一个自我驱动的人。

现在的孩子被剥夺了对自我生活的控制感,自主意识较低,因而自我驱动力不足。

就拿孩子学习写作业来说,父母应给孩子多一些的自主感。

这并不是说由着孩子,不想写就不写,而是在可能的情况下尽量让孩子有可以选择决定的感觉。

家长可以让孩子自己制定学习计划,是否要报辅导班,什么时候完成作业。

给她一点选择权,她可以先看会儿电视再做作业,或者做完作业再看电视。

有了选择,学习任务就没那么讨厌了。

这能让孩子们觉得自己不仅仅是这个计划的执行者,同时也是计划制定者。让孩子做自己心灵的主人,孩子才能更好的管理自己。

  • 胜任感

这样孩子就会孩子和大人一样,都会喜欢自己可以掌握的事情,孩子对一件事情能力越高,就会越感兴趣。

父母可以经常对孩子说“今天的作业挺难,你也做对了”,这时她可能获得一种胜任感,觉得“我好厉害, 都让父母惊讶了”,由此更加有信心。

当孩子无法完成某一项任务时,父母及时给予孩子鼓励,并帮孩子拆解任务,一点点的去完成,增加他的信心和胜任感。

除了以上方法,父母自己的言行也很重要。


古语有句话说得特别好,“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令而不行。”

当父母的自己不断学习成长,不用下命令,孩子也会跟着行动起来。

相反,如果父母每天麻将手机不离手,而要求孩子好好学习,纵然三令五申,效果也不会好。

《世说新语》中有一则关于谢安教子的故事:

谢安的夫人问谢安:怎么从来没见过您教导儿子呢?

谢安回答说:我平常是用自身的言行教导儿子的。

与其想方设法地改造孩子,还不如把自己的成长放到优先级,把监控孩子的时间和精力转移到自我成长上,多给孩子一些自由。

真正的教育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

作家王涛说过:“如果我们对孩子的要求是我们身体力行的,教育便是水到渠成的。”

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首先去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我的爸爸是个只会打游戏的中年男人

孩子爱发脾气,才是一个家庭最大的福气

看了《延禧攻略》,我终于想明白要把女儿养成什么样子了

作者简介:歆小迪,富书签约作者,一个醒的早起的晚的80后工科硕士,目前供职于国内大型企业,爱读书,好独处,白天职场晚上写作,专写温暖治愈系的正能量文字,简书@歆小迪。本文首发爸妈精读(ID:bmnfrc),转载请加微信fushulf

卖文为生,打赏随意

 赞赏 

商务合作微信:fushusz(备注品牌),头条号@爸妈精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