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年休假113天,“黄金周”竟然有5个!这个朝代的人也太幸福了吧

 文质君 2018-08-29

你最想穿越到哪个朝代?

 

在这个关于理想世界的乐此不疲的追问下,出现最多的答案是宋朝。原因很简单,宋朝并重理想与现实,兼备大俗与大雅,是最适合生活的朝代。

 

而要想知道宋代人的真实生活,不妨看一看《东京梦华录》这部作品。现在也不清楚《东京梦华录》作者的真实身份,只知道孟元老在北宋最后的20 多年间住在汴梁(现称开封,位于河南),阅尽风华。北宋灭亡后,孟元老南渡,写下这部笔记,既是寄托自己对故土风物的思念,也是为了让后生们铭记曾经的辉煌。

 


翻开它,犹如打开时空门,那一边就是相隔千年的繁花似锦、活色生香。即便用现在宜居城市的眼光去衡量,它的各项指标也是具备的:商铺酒店一家挨着一家,餐具都是银质的,品尝应季果蔬、南北美食更是不在话下。夜生活丰富,“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文化消费有勾栏瓦肆的去处,上演说话、小唱、傀儡、杂技等,市民们看得兴高采烈,“不以风雨寒暑,诸棚看人,日日如是”。

 

如果向往雅生活,倒是不妨仔细读下这本书,时下最流行的按照节气过日子,吃什么果子、摆什么花、用什么香,那在宋代就是寻常啊。

 

书影《东京梦华录》


 

宋时口味



因为靖康之难、宗室南渡的缘故,宋代人的情感里总有种故国不堪回首的惆怅。游牧民族侵扰带来的屈辱感是如影随形的,比如,南宋皇宫里每天只限量供应一只羊,还不一定能保持稳定供给。

 

根据河南大学惠冬老师的考据,仁宗朝每日宰羊 280 余只,神宗朝每年消耗羊肉 43 万多斤,羊肉是宋代宫廷的主要肉食。可问题是,宋代羊来自陕西,它被金国给占了,羊肉于是涨到每斤 900 钱,成了奢侈品。宋代皇室丢掉的不仅是北方的江山,还有口福。陕西是抢不回来了,作为替代,海鲜才因地制宜普及起来。

 

《东京梦华录》幽咽回忆的一个主题就是汴梁的美食。不能用今天对河南菜的认识去想汴梁,有人统计,书里一共涉及美食 300多个品种。当时流行的下酒菜有百味羹、头羹、新法鹌子羹、二色腰子、虾蕈、鸡蕈、浑炮等羹,旋索粉、玉棋子、假河鲀、货鳜鱼、假元鱼、沙鱼两熟、紫苏鱼、假蛤蜊、白肉、夹面子茸割肉、胡饼、汤骨头、乳炊羊、闹厅羊、角炙腰子、鹅鸭排蒸、荔枝腰子、烧臆子、入炉细项、莲花鸭签、酒炙肚胘、虚汁垂丝羊头、入炉羊、羊头签、鹅鸭签、鸡签、盘兔、炒兔、葱泼兔、炒蛤蜊、炒蟹、炸蟹等。


 

当时,让中国屹立于世界餐饮界的高超厨艺,溜、炒、鲊、烧、蒸、煮、卤、炖、腊、煎、糟、腌等已经臻于化境。特别是炒,宋代人喜欢爽脆嫩滑的口感,必须得高温爆炒才能实现。这种现在最常见的烹饪方法,在当时十分先进。

 

贩售精美料理的酒楼也是豪华的,最具传奇性的地标建筑是白矾楼,也是后来的丰乐楼。《东京梦华录》里描述,宣和年间增修成三层楼,这个建筑群一共有五座楼高耸相对,各楼之间有飞桥与栏槛,或明或暗互相通连,珍珠门帘、锦绣门楣,在灯烛下闪耀晃动。每到正月十五,白矾楼在每一条瓦垄上放一盏莲花灯,流光溢彩,美不胜收。

 


白矾楼的西楼不许宾客登高,因为那里可以俯瞰皇宫。宋代的高官名流,甚至是宋徽宗本人都到白矾楼来饮酒作乐,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描述:“樊楼上有御座,徽宗时与李师师宴饮与此。”甚至南渡之后,白矾楼也经常出现在文人的作品里,成为北宋盛事繁华的象征。

 

像白矾楼这样的酒楼一共有 72 家,它们的门口都有彩帛装饰的楼门,进店后是一条百余步的主廊,南、北天井两边的走廊旁边都是小包间,包间装有吊窗,摆放花竹盆景,门口挂着垂帘绣幕,方便客人召妓陪酒调笑。每到晚上,灯笼蜡烛上下映照。

 

除了酒楼,还有让人眼花缭乱的饭馆,大的叫“分茶”,还有川菜馆、南方菜的饭馆和瓠羹店。每个饭馆都有厅院和东西走廊,客人落座后,就像今天一样,服务员会拿着筷子和菜单,挨个问客人点菜。

 

酒楼的营业时间很长,不论风雨寒暑都会开业,到了晚上灯火通明、通宵达旦。那时候已经很有服务意识,吃饭过程中有中年妇女为客人斟茶换汤,还有专门的行当在酒店里随时给客人跑腿,比如给他们买东西、召妓、送取钱物。

 

在最高级的酒楼,浓妆艳抹的妓女久站在走廊的廊檐下面,等待着酒客的呼唤。还有更下等的妓女,不经过召唤就会主动到酒桌前唱歌,客人可以随意给她们一些零钱后让她们离去。


 

南宋定都临安时,它还是帝国的一处边远之地,首都逃难来的人们“效学汴京气象”,根据惠冬老师的考据,饮食品件、样式甚至走街贩卒的叫卖都是旧京风味。

 


万姓交易


 

宋代传世的遗物并不多,我们只能从《清明上河图》《东京梦华录》这样的图像或者文字资料来复原这座曾经光彩夺目的城市。用现在的眼光去看,孟元老的字里行间为我们呈现的是一座购物之都、享乐之都。商业和夜生活的繁荣程度,也是今天我们评价一座城市是否具有活力的标准。

 

跟前朝的“劝农轻商”相比,宋代从立国开始,就从税收、社会地位等方面给商人宽松的政策。国家的政策增加了城市的活力,从事商业的人数大大增加,不但有大规模的市场和买卖,甚至有分工详细的服务业,比如出租婚庆仪仗的生意、为富贵人家筹办酒席的生意等。

 


连应该是清净之地的佛门,也成了人声鼎沸的市场。寺院的大门前卖的是珍禽奇兽,第二、三道门买卖的都是日常使用的物品,就像现在的露天跳蚤市场,空地上架着彩色的帐幕,出售洗漱用具、弓箭、时果、腊脯等。靠近佛殿的地方,孟家道冠、王道人的蜜煎等还有固定摊位。两边的走廊是各寺院的师姑卖绣作、领抹、花朵、珠翠、头面等的铺位。佛殿后面的姿圣门前,是买卖书籍、古玩、字画一集,是各地卸任官员贩卖土特产和香料药材的地方。后廊是占卜算卦所用的货术、传神的铺位。

 

夜生活是宋代的日常生活的一大突破。从北魏到唐,实行的都是坊制,唐代长安的气派街景,正来自坊墙的井井有条。夜间坊门关闭,禁止在街道上通行,人们则住在四周有坊墙的坊内。

 


夜市让人们的生活非常方便,上早班和下夜班的人还能买到茶水、洗脸水、点心,代煎的中药,甚至仕女也会出来娱乐。《东京梦华录》里写到的北山子茶坊,里面有仙洞、仙桥,仕女们夜间就去那里喝茶、游玩。开封的夜生活,从春夏经营到秋冬,即便“冬月虽大风雪、阴雨,亦有夜市”。

 


瓦舍勾栏


 

有人统计过开封市民的组成,他们是贵族、官吏、商人、手工业者、人数庞大的禁军和家属。这个新兴的市民阶层不但消费着开封城里林立的酒楼、市场和夜市,还有文化和娱乐的需求。从前这些文化娱乐活动存在于上流社会,后来形形色色的艺人走上街头,娱乐大众。针对新的受众群体,艺人们不但对节目进行改造和创新,还逐渐形成了专门的演出空间——瓦舍。

 

宋代泥陶 河南博物馆藏

 

瓦舍也叫瓦子、瓦肆,除了里面有歌舞表演、弹唱、说话,还有商业市集。《东京梦华录》里专门解释,瓦子里有卖药、卖卦、卖旧衣服、卖吃食、剪纸画的,用现在的话来讲,这里就是城市里提供公共娱乐休闲的大型综合体。

 

瓦子是开封的娱乐圈。《东京梦华录》里一共提到了 70 多位当时的著名艺人。以小唱出名的李师师、徐婆惜、封宜奴,药发傀儡、水傀儡都演得出色的李外宁,每天五更开始表演小杂剧稍微去晚了就看不上的任小三,讲历史类评书的杨中立、张十一、徐明、赵世亨,讲小说类评书的王颜喜、盖中宝,舞旋表演最好的杨望京等。

 

瓦舍里都是终身以演出谋生的职业艺人。这同前朝不同,唐朝有教坊部主管艺人可以组办大型歌舞活动,宋代的文艺部门职能很弱,遇到大型演出就花钱从民间的瓦舍里雇人来表演。所以,宋代的艺人们完全是投身在演出市场里,依靠观众们的欣赏来打磨自己的技艺。

 

《杂剧眼药酸图》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描绘宋代杂剧中的两个角色,眼药酸就是眼科郎中

 

瓦舍里的演出,其实对于现在的人们来说也不陌生,许多是我们文艺活动的源头。

 

小唱,是北宋词曲配以音乐进行演唱的表演节目,小唱的伴奏乐器不多,音乐比较清雅,主要靠声音的柔软轻和,风格细腻婉约,演出的艺人都是女性,特别是妓女居多。

 

嘌唱,则是相反的风格,它的曲调歌词艳丽淫靡,用鼓板伴奏,节奏欢快,演唱起来通俗明朗,受到普通市民的喜欢。

 

说话,是一种语言艺术,包括讲虚构灵怪传奇的“小说”,讲前代书史文传、兴废争战的“讲史书”,以及“说经”“说公案”“说铁骑儿”。在宋代,说话艺人要想在瓦舍里生存,必须受到市民的欢迎,风格走向平民化和世俗化。

 

杂剧,同戏剧有传承关系。先演一段比较简单的杂剧段子,然后副净带领其他角色登场,念诗诵词,插科打诨,完毕退下,正戏开始。学者吴展考据,最早的戏曲节目是瓦舍勾栏里的杂剧《目连救母》,它是瓦舍里多种艺术的融合,曾经创下演出时间最长、观众最多的纪录。


 

四时之乐


 

除了酒楼、夜市和瓦舍,开封人的户外活动也很丰富,既有街景也有郊外的“公园”。

 

开封的主干道御街,从宣德楼一直通向南面外城,宽 200 多步,有砖石镶嵌的御沟,沟里注满河水,种植莲花,御沟岸边种植桃、李、梨、杏等多种果树,不同的花错杂开放,春夏之间,远远望去犹如锦绣一般。

 

城外也有好去处,附近都是园圃,百里之内没有闲置的地方。那些园林亭榭,都准许游人进入赏春。每年过完元宵节,天气转暖,春色遍布郊野,开封的市民们就陆续出门:仕女们的车轮缓缓碾过草地,马儿欢快地长嘶。举目四望,秋千上都是仕女欢笑,草地上是男儿蹴鞠。

 


皇家的园林金明池和琼林苑,每年三月初一也是向百姓开放的。金明池是五代时操练水军的地方,宋徽宗时在池边修了一些亭台楼阁,是北宋开封的名胜。秦观写过《金明池》词,“金明池”后来还成了词牌名。

 

琼林苑跟金明池相对,大门两侧的道路都种着松柏,行道两边还有石榴园、樱桃园之类的园林。徽宗政和年间,在琼林苑东南角建了一个用来远眺的高冈,冈下用花石铺砌人行小道,还有上等石材砌岸的池塘。

 

节气对农村人来讲,是耕作收成的时间表;对开封人来讲,却是精致生活的谱表。过年是从冬至后就开始热闹起来。瓦舍艺人沿着御街表演各种杂技、傀儡、杂剧、评书。到了正月十六一早,皇帝登上城楼宣布与民同乐。去得早的市民,站在城楼下面可以瞻仰龙颜。

 

春天,忙着看花玩乐。浴佛节后,七十二家酒楼开始出售新鲜的青梅煮酒。开封人都要品尝新鲜的青杏,吃刚采的樱桃,再一起喝上两杯。

 

比较安逸的是三伏天,除了因为天气热,也是六月份没有其他时令节日,大家可以把高昂的生活情绪缓一缓,降降温。开封人都往风亭、水榭、高楼中去乘凉,吃时令的义塘甜瓜、卫州白桃、南京金桃、小瑶李子,吃冰雪冷饮,吃砂糖绿豆、黄冷团子、细索凉粉、江豆糕。


 

七夕也隆重得很,除了各种应景的吉利玩具,开封人把刚采摘的荷花苞做成假的双头莲赏玩,还把绿豆、小豆、小麦泡在陶瓷器皿里发芽,用红、蓝彩条把嫩芽扎起来,叫“种生”。富贵人家在院子搭乞巧楼,让男孩子诵诗,让女孩子呈上制作的手工,同时点燃香火,依次叩拜。妇女们对着新月穿针引线,讨个吉利。

 

秋天,又到了全城出动赏菊花的时候。开封的菊花品种很多,各家酒店都用菊花扎成门洞。城里人在郊外登高设宴,赏菊饮酒。

 

一年的好吃好玩要到了立冬时节才收敛。北方寒冷,从宫廷到民间都忙着储藏冬菜,运送蔬菜的车挤满了道路,开封人吃的时令食物有姜豉、红丝、鹅梨、蛤蜊、螃蟹等。


据考证,宋朝的七天长假有五个,分别是元日(春节)、元宵节、寒食节、天庆节、冬至。换言之,宋朝人可以过五个“黄金周”。宋朝的五个七日长假,至少有三个就是旅游旺季与购物旺季:春节、元宵节、寒食节。此外,还有天庆节、上元节同、天圣节、夏至、中和节、清明、上巳、天祺节、端午、末伏、授衣、重阳等一至五日的小长假,宋朝人的休假合计有113天之多。一年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修整游玩中度过。



 

一年又一年的轮回,北宋的开封是华灯齐放的良宵、月光皎洁的夜晚,瑞月飘飞之际、百花盛开之时,音乐震荡、豪门夜宴。北宋的开封让孟元老沉浸其中,也令他感伤惆怅道:“仆今追念,回首怅然,岂非华胥之梦觉哉?”

 

而对于千年之后的今人来讲,也犹如进入一场华丽的梦:太平日久,人物繁富。垂髫小儿,嬉戏鼓舞,白头老人,不知干戈。一年四季,观灯赏月,雪景花会,七夕乞巧,重阳登高。举目望去,尽是青楼画阁,珠帘绣户。雕车宝马,川流不息,金翠耀目,罗绮飘香……

 

 

参考资料


(日)久保田和男:《宋代开封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2010。惠冬:《皇帝的餐桌:宋代宫廷饮食缕述》,《紫禁城》2015(2)。

 

王笑雪:《东京梦华录演艺史料研究》,山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张 甲:《两宋时期瓦舍勾栏形制探究》,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

 

梁淑芬:《北宋东京勾栏瓦子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韩 芳:《北宋东京休闲娱乐活动研究》,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吴从芳:《宋代伎艺人研究》,四川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5。

 

刘 方:《宋代两京都市文化与文学产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7。

 

高 媛:《〈东京梦华录〉食、器考》,新疆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