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灸法大全之温灸

 衆妙之門 2018-08-29

前面系统的给大家讲述了艾灸法中前两种分类:艾柱灸和艾卷灸。今天小编给大家讲述艾灸法中最后一个分类:温灸。

灸法大全之温灸

温灸,因其操作方法不同,又分为温灸器灸、针上加灸、蒸气灸和辅灸等。 今天给大家详细的介绍一下温灸器灸。

温灸器灸:是利用专门工具施灸的一种方法。而灸器,是施用灸法专用的一种器械。用灸器施灸,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最古老的灸器是以某种物品来取而代之的,如《肘后备急方》卷三记载的用瓦甑代替灸器,《千金方》卷二十六中的用苇管代替灸器,以及明代龚信的《古今医鉴》记述的以铜钱代替灸器等。而清代李守先《针灸易学》卷上记载的制成泥钱作为灸器,清代高文晋《外科图说》中绘制的灸板和灸罩,清代叶圭提出的面碗灸器和清代的银制灸盏,已是古代专用的灸器了。

用温灸器施灸,可以较长时间地连续给病人以舒适的温热刺激,且使用方便,目前较为常用的有如下几种:

灸法大全之温灸

1.温筒灸:是一种特制的桶状金属灸具,内装艾绒或药物,点燃后,置于应灸的穴位来回温熨,以局部发热红晕,病人感到舒适为度。一般灸15-30分钟。温筒灸器有多种,常用的有平面式和圆锥式两种。平面式适用于较大面积的灸治,圆锥式作为小面积的点灸用。适用于风寒湿痹、腹痛、腹泻、腹胀、痿症等。

灸法大全之温灸

2.温盒灸:是用一种特制的盒型木制灸具,内装艾卷固定在一个部位而施灸的方法。按其规格分大中小三种(大号:长20厘米、宽14厘米、高13厘米。中号:长15厘米、宽10厘米、高13厘米。小号:长11厘米、宽9厘米、高13厘米)。温灸盒的制作:取规格不同的木板(厚约0.5厘米)制成长方形木盒,下面不安底,上面制作一个可随时取下的盖(与盒之外径大小相同),并在其盒内中下部安置铁窗纱一块,距底边三至四厘米。施灸时,把温灸盒置于所选部位的中央,点燃艾卷后,对准穴位放在铁砂上,盖好即可(温灸盒盖用于调节温度)。每次灸15~30分钟,并可用于1次多穴。临床上适于灸治一般常见病。

灸法大全之温灸

3.温杯灸:是将艾绒放在杯子内点燃,使其熏灸。适用于风寒湿痹、痿证等。

4.苇管器灸:早在唐代孙思邈《千金方》中已有记载:“卒中风口 喎以苇管长五寸以一头刺耳空中,四畔以面密塞,勿令泄气,一头内大豆一颗,并艾烧之令燃,灸七壮差,”。明代杨继洲《针灸大成》及清代廖润鸿《针灸集成》均有记载。

灸法大全之温灸

苇管灸器制法,目前应用的有两种:一种是一节形苇管灸器,其苇管口直径0.4-0.6厘米,长5-6厘米,苇管的一端作成半个鸭嘴形,另一端用胶布封闭,以备插入耳道内施灸。另一种是两节形苇管灸器,放艾绒段,口径较粗,直径0.8-1厘米,作成鸭嘴形,长4厘米,插入耳道段,口径较细,直径0.5-0.6厘米,长3厘米,该段插入放艾绒端口内,连结成灸器,故称两节形灸器。插入耳道端用胶布固定,以备施灸用。

施灸方法:将半个花生仁大小一撮细艾绒,放在苇管器半个鸭嘴形处,用线香点燃后,用胶布封闭苇管器内端插入耳道内,施灸时耳部有温热感觉。灸完1壮,再换1壮,每次灸3-9壮。10次为1疗程。此法适用于面瘫。

5.脐疗炉灸:近人罗正中在晋代名医葛洪之妻鲍姑“瓦甄灸”的基础上,又改良成一种灸具——脐疗炉灸。

灸法大全之温灸

该灸炉选用耐热紫砂陶土烧制而成,炉高15厘米,下口直径为18厘米,外形似一个椭圆的“洗茶盂”,上口小,下口阔,分上下两层,中间有放艾条的隔,隔上套有2层细钢丝网,网上设有数根固定艾条的铁钩。上半部是盖,四周有八卦图通气孔,底边镶有一圈防烫伤的胶垫。两手柄配有固定炉体的松紧绳固定在腰间,炉体稳妥的扣在脐部灸之。亦可在脐部隔药、隔盐、隔姜、隔蒜灸。

根据病情每次施灸20-30分钟,每日或隔日1次,10次为1疗程。本法适宜脾胃虚寒、阳虚怕冷、宫寒不孕、痛经、卵巢早衰、前列腺炎、性功能减退、糖尿病、肥胖症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