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辛弃疾的这首词,最后两句堪称经典,让人念念不忘!

 儒艺斋 2018-08-29

辛弃疾南宋豪放派词人,有着“词中之龙”的美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辛弃疾也是古代为数不多的能文能武之人,一生主张抗金。因此,他在词中常把自己对国家兴亡、民族命运的满腔热情寄寓其中。当然辛弃疾的词艺术风格多样,也不乏含蓄婉转之处。

青玉案·元夕》便是辛弃疾词中,较为含蓄婉转的一首词。这首词主要通过渲染的元宵节热闹场面,来反衬出在热闹的环境里,却有着一位立于灯火零落处的孤高女子,她是淡泊,也是超俗的女性形象。寄托了辛弃疾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下面我们便来一起看看辛弃疾的这首《青玉案·元夕》: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纵观古代诗词,写上元灯节的不在少数,辛弃疾的这一首可以说是其中经典。这首词的上阕主要渲染了正月十五的晚上,一片热闹的景象。东风还没有催开百花,却先催开了元宵节的火树银花,以及天空中宛如星雨的烟火。可以说是想象力十分独特。

然后辛弃疾则继续描写,这天晚上的盛况。车马、鼓乐、灯月等交织在一起,宛如一派人间仙境:这里有民间艺人们的载歌载舞、鱼龙漫衍的“社火”百戏。可以说是景象非常的华丽,而这些都是为了烘托元宵节的气氛,以及反衬下阕中女主人公孤高的形象。

从下阕开始,辛弃疾则从景写到人。元宵节的街上,那些游女们,一个个雾鬓云鬟,戴满了元宵特有的闹蛾儿、雪柳,她们一边说着,一边笑着,从面前路过,还会残留一些香味。但这些女人,都不是辛弃疾要关心的人。词人真正关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立于灯火零落处的一位孤高女子。

词到这里,我们才明白辛弃疾之前所写的那些元宵盛景,包括灯、月、烟火、笙笛、社舞等,以及惹人眼花缭乱的一队队美丽游女,都是为了引出最后两句中所刻画的那一个意中人。前后呼应,可见词人笔墨之细,文心之苦,至矣尽矣。

综观辛弃疾的这首词,主要寄托了他在政治失意后,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品格。而这种高超的借词喻事的表现手法,历来受人称赞。王国维曾在《人间词话》中将这首词的境界推崇为人生三大境界中的第三境界,也就是最高境界。你喜欢辛弃疾的这首经典词作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