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4月12日 马鞍山入选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名单! 2018年7月31日 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召开。 会议指出要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为创建国家级创新型城市马鞍山打算这样转型发展▼ 为全面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精神 我市出台《马鞍山市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行动方案》 主要目标是到2020年 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创新型城市先进位次 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 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主要目标 创新型城市建设 到2020年,基本形成适应创新驱动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创新成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主要创新指标达到国家和省创新型城市先进位次,成为全省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基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现代制造业基地。 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 企业创新主导作用更加突出,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总数分别达到500家、350家;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2家,工程研究中心5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4家,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50%;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1.5%;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18件,参与或主导制定国家和行业标准20项以上;全社会R&D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2.7%。年技术合同交易额15亿元以上。 经济发展质量显著优化 产业转型升级取得重要突破,科技供给能力大幅提升,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决定性成果。全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5%;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40%;纳入省统计口径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和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分别达到1000亿元和1500亿元。万元GDP能耗控制在省下达指标内。 创新平台发展层次显著提升 各类开发园区转型升级实现重要进展,创新体系和配套服务体系更加完善,支撑和引领创新水平明显提升。慈湖高新区营业总收入占地区GDP的比重达到28.6%;新备案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4家,总数达10家;新建省级以上众创空间6家,总数达到10家,专业众创空间占比达50%以上。 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 等高对接发达地区创新政策,完善创新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形成完善的区域创新体系。科技投入进一步加大,科技财政支出占全市财政支出的比重达4.3%。知识产权创造和保护机制进一步健全,全民创新意识和科学素养大幅度提高,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蔚然成风,全社会尊重知识、崇尚创新、激励创业、包容多元、宽容失败的价值导向和社会氛围基本形成。 重点任务 创新发展 实施产业振兴工程创造发展新优势 充分发挥我市产业优势,坚定不移地走智造强市之路,在若干重点领域强化核心关键技术攻关、高水平研发平台建设和创新型领军企业培育,强化创新供给,推进两化融合,加快构建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1 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抢抓国家和省大力发展新兴产业的重大机遇,立足我市现有产业基础,坚持错位发展、集群集聚和重点突破,加快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着力打造支撑全市经济发展的战略支点。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园区 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 重点支持泰尔智能装备科技产业园、慈湖高新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等核心基地建设,着力培育产业龙头企业。力争到2020年,智能装备(机器人)产业产值达110亿元。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 以马钢车轮公司、轨道装备公司、瓦顿公司为基础,加强高速动车及先进城市轨道用轮轴技术和系列产品研发,力争到2020年,形成轮轴配套生产能力30万吨,250公里及以上高速车轮国内市场占有率33%以上,重载车轴70%以上,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产值达115亿元。 高端数控机床产业 大力开发生产数控碾压成型设备、数控高速冲模回转压力机、数控热模锻压力机、数控板材无模多点成型机等数字塑性成型技术装备及配件,力争到2020年,高端数控机床产业产值达133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 引进一批具有较高产品附加值和较强产业链带动作用的医药企业,力争在医药中间体、化学原料药、中成药等方面掌握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并实现产业化。力争到2020年,生物医药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 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显示、电池及电池材料、集成电路、软件及信息服务等产业。以茂迪太阳能电池及组件制造、活力电动科技动力电池生产等重大项目为载体,加速电池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化、集聚化发展,力争到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节能环保产业 重点发展清洁能源设备、高效节能设备和综合性复合除尘设备制造产业,力争到2020年,节能环保产业产值达100亿元。 2 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坚持市场导向、企业主体、政府引导,充分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推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技术创新、品牌提升、绿色发展,不断提高传统产业核心竞争力。 牵头单位:市经信委 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园区 钢铁产业 重点发展高速重载铁路用钢、高强度汽车钢板、高强度建筑用钢、海洋工程用钢、高性能电力用钢、高品质锻轧材、铁基复合材料、钢铁制品等高端高档产品。力争到2020年,钢铁产业产值达1300亿元。 装备制造产业 聚焦装备制造配套加工、核心零部件、整机制造、精密刃模具等重点领域,加快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拓宽延伸机械加工业产业链条,催生一批“专、精、特、新”企业,力争到2020年,装备制造产业产值达600亿元。 汽车及零部件产业 重点发展重型卡车、重型专用车及其专用底盘、新能源汽车。以华菱星马、福马、马钢和菱等企业为依托,大力发展重型自卸车、物流货车、改装车、农用工程机械等,积极发展新能源轻型客车、微型客车、电动车,力争到2020年,汽车及零部件产业产值达200亿元。 食品产业 发挥蒙牛、达利、雨润等龙头企业带动作用,加快技术改造和扩能升级。支持本土食品企业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开展精深加工,促进一批优质粮油、绿色果蔬、休闲食品、酒类酿造等企业发展,力争到2020年,食品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轻化产业 发挥慈湖精细化工园区、和县精细化工产业基地、红太阳生命科学产业园等集聚功能,进一步推进传统化工企业技改升级,壮大新型化工材料、环保化工材料产业,推动部分化工企业上市,力争到2020年,轻化产业产值达500亿元。 3 发展壮大现代服务业 以提升服务产品有效供给能力为重点,积极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升级,有效推动服务型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文旅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农委,各县区、开发园区 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 突出抓好马鞍山综合保税区、马鞍山市港口物流集聚区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大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力度,积极创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集聚示范园区和省级示范物流园区,推进马鞍山软件产业园、慈湖高新区港口物流基地2家省级集聚示范园区发展壮大。 提升发展生活性服务业 推进全域旅游,贯彻落实“百景”提升工程计划,着力将采石矶景区打造成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扎实推进濮塘国家度假公园建设,全力建设凌家滩大遗址公园并支持申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加快发展褒禅山—香泉旅游度假区、“创客 ”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旅游业态。 实施创新主体培育工程夯实创新发展基础 进一步明晰各类创新主体的角色定位和发展需求,精准配置创新资源,系统提升创新能力。 4 统筹推进“三重一创”建设 重点推进年产800万套智能制造家用空调产业园项目建设,争取若干市级重点培育的工程和专项列入第三批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和新兴产业重大专项。实施“人工智能 ”行动计划,开展人工智能应用示范,积极争取省“智慧 ”应用试点示范。 5 实施创新型企业“小升高”计划 每年培育认定50家高新技术企业,大力实施科技“小巨人”培育计划,每年遴选80家企业作为培育对象,使之成长为行业“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支持企业新建一批工程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等创新平台。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人社局、市财政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园区 6 培育引进新型研发机构 重点支持马钢等大企业建设产业技术研究院,争取到2020年全市产业技术研究院总数达到20家。积极引进大院大所来马设立研发机构,支持我市企业到境内外投资、并购、参股创新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到2020年每个县区、开发园区至少引进1家大院大所。 牵头单位:各县区、开发园区 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局 7 实施质量品牌升级工程 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广先进质量管理方法,建立新型标准体系,支持企业主导或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建设,培育一批竞争力强、附加值高、美誉度好的知名品牌,推动“马鞍山品牌”向“安徽品牌”“中国品牌”升级。到2020年,安徽名牌达到180个。 牵头单位:市质监局、市工商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园区 实施科研成果转化工程促进科技经济紧密结合 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建好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畅通科技成果研发转化的机制和通道,促进科技成果与产业资源精准对接,努力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的引领型发展。 8 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发挥国家钢铁及制品质检中心、国家机床产品质检中心等技术支撑平台作用,积极为企业提供检测检验、分析测试等技术支持。加快生产力促进中心、技术转移示范机构等各类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打造一批品牌科技中介服务企业,构建覆盖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网络。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质监局 9 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体系 全面推进高校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管理改革,科技成果转化收益用于奖励科研负责人、骨干技术人员等重要贡献人员和团队的比例不低于70%。争取每年签订产学研合作项目100项,组织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100项。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经信委、市教育局 10 强化知识产权创造保护运用 支持有条件的企业进行海外知识产权布局,激发高质量的知识产权创造。支持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加快从基础代理向战略咨询、分析评议、价值评估、诉讼维权等高端服务业攀升。到2020年,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0000件。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园区 实施创新载体提升工程 增强整体创新效能 聚焦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总体要求以及我市创新特色,完善区域发展布局,加速创新要素集聚和优化配置,推进全市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整体提升。 11 高质量推进高新区建设 到2020年,慈湖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实现650亿元,新材料首位产业经营(销售)收入力争突破200亿元。到2020年,博望省级高新区工业总产值实现200亿元。 牵头单位:慈湖高新区、博望区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 12 提升国家级经开区创新发展水平 到2020年,马鞍山经开区工业总产值实现1000亿元,新能源首位产业经营(销售)收入力争突破300亿元。 牵头单位:马鞍山经开区 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等 13 加强战新产业发展基地建设 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开发园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力争达到50%以上。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各县区、开发园区 14 促进开发园区转型升级 到2020年,全面完成“十三五”工业节能目标;省级及以上绿色工厂总数超过10家,省级及以上节水型企业总数超过8家;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达到90%。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 责任单位:市住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城乡规划局、市环境保护局、市水利局,各县区、开发园区 实施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激发创新活力 实施更加开放、灵活、有效的人才政策,着力创新人才发展体制机制,统筹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把人才优势转化为创新优势、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15 加快集聚高层次创新人才 继续组织实施创新人才团队引进培育计划,争取到2020年累计招引培育100个左右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引进培养60名左右高端领军人才。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各县区、开发园区 16 着力培养产业创新人才队伍 建立健全人才管理、引进、培养、激励机制,集聚一批产业创新人才。到2020年,培养引进600名左右工程技术关键人才、1.8万名以上高技能人才。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人社局、市住建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卫计委、市市立医疗集团,各县区、开发园区 17 营造一流的人才发展环境 妥善解决高层次人才医疗、配偶安置、子女入学等实际问题。以成果转化和产业化为目标,对科技人员和大学生携带科技成果在我市创办企业的,视其研发投入和产生的效益,由企业所在县区、园区财政给予奖励。鼓励企业对科技创新人员实行股权和分红激励试点。 牵头单位:市委组织部 责任单位: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 实施创新生态构建工程培育创新活力源泉 主动适应国家、省全面推进创新创业的新要求,打造创新创业链条,加速释放创新潜能。 18 培育创新创业“资金链” 实施专利权质押融资、商标权质押融资等制度,支持企业购买科技保险、专利保险,努力构建“孵化资金 科技保险 天使资金 风险投资”的资金链,形成较为完善的资金支撑体系。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工商局 责任单位:市政府金融办、江东控股集团、市人民银行 19 培育创新创业“孵化链” 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开发园区等创新资源密集区,逐步形成“众创空间 创业苗圃 孵化器 加速器 产业基地”的梯级孵化体系。到2020年,每个县区、开发园区至少建设1个专业众创空间。 20 培育创新创业“服务链” 积极创造条件、优化环境,促进科研人员、高层次人才、大学生、草根人员创新创业。加快推进“互联网 ”专业孵化平台、创业服务云平台建设,健全完善创新创业服务链条。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21 培育创新创业“生态链” 建立高水平的创业培训师资队伍,鼓励成功创业者、知名企业家、天使和创业投资人、专家学者等担任兼职创业导师。汇集创新创业者、风险投资者、创业服务机构等多方资源,推动供给与需求、生产与研发、技术与资本等有效对接。 牵头单位:市人社局、市科技局、市教育局 实施创新体制改革工程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进一步优化创新的制度环境、市场环境和文化环境,构建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的体制机制,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 22 健全创新治理机制 完善政府各部门在政策制定与落实、产业技术创新等方面的协调机制,加强工作联动和创新资源的整合。转变政府创新管理职能,深入推进“放管服”,合理定位政府和市场功能。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 责任单位: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市人社局、市编办、市科协等 23 健全科技管理机制 完善突出创新导向的评价制度,建立以科技创新质量、贡献、绩效为导向的创新评价体系。探索建立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绩效评价机制,并将评价结果作为政府支持的重要依据之一。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市人社局 24 完善科技政策体系 全面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企业技术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政策。建立科技、税务、财政等部门工作联系制度,协调解决企业创新涉税政策落实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充分释放政策叠加效应。 牵头单位:市科技局,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 25 完善科技金融体系 鼓励有条件的县区、园区逐步设立风险投资、天使引导、产业发展等各类基金,吸引天使投资人、创业投资基金、股权投资基金等入驻,形成覆盖孵化器、加速器、开发园区等创新载体的科技金融支持体系。 牵头单位:市政府金融办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科技局、江东控股集团,各县区、开发园区 26 健全统计监测机制 建立创新型城市建设统计监测制度,改进统计方法,完善相关指标的分类统计、监测、发布制度。 牵头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信委、市科技局、市统计局 责任单位:各县区、开发园区 相信几年后的马鞍山 会让大家更加惊喜, 它的变化之大, 将值得每一个马鞍山人骄傲和自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