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留守儿童的悲哀

 大黄蜂3l7tbyxc 2018-08-30

    凌晨四点半,小城镇万籁俱寂,被将至未至的黎明之前的黑暗包裹着,死气沉沉,没有丝毫生机,人影稀稀疏疏,有早起干活的,也有宿夜不归的,在寥寥星斗和寂寂路灯的映射下,拉伸得煞长……

    相约日出的我们懒散地起了,也不过算一年当中这个时辰打酱油的过客罢了。

    我们睡眼惺忪,哈欠连天地无心地走着。突然间视野里闯入了一个小男孩,估计三,四岁,他走在两位穿着写有'清洁'醒目二字的老人间,很显然,小男孩是跟随爷爷或奶奶出来的,虽说时间很早,但小孩子的精神还是蛮佳的,少些我们身上的惰气。

    当时不觉得怎么着,事后,却引起了我的深思。他应该是留守儿童,爷爷奶奶大清早出去做事,把他一个人扔在家又不怎么放心,万一出什么事了又得遭孩子父母说长道短,那办法只有一个,只好让小孩子早起拴在自己身边。可他们万万没想到,这样会打乱小孩子正常的作息时间,不利于儿童的生长发育,无形中使小孩子形成过度早起的习惯,而习惯一旦养成,却难以改变。

    无须质疑,不良习惯的容易塑造不得不成为留守儿童的悲哀之一。

    某 一个晚上,我正在广场散步,灯光微弱,不仔细点还是难以分辨的 ,散累了的我随便拣了一地发呆闲坐。猛然间,一双来历不明的手围住了我的颈脖,我吓得半死,心中满是惶恐,这到底是谁?我好奇地别过去,吃惊地发现竟是一个两岁左右小男孩。旁边的大婶瞅见了,就问,那是你孩子吗?我当即回答道,呃,不,我不认识他……边说边试着将小男孩的手松开,可他围得更紧了,我茫然不知所措,甚是尴尬。那大婶仔细瞧了瞧我,笑道,哦,你还是个学生。后来,那小男孩自动把小手松开了,踉踉跄跄地走了,他奶奶尾随过来说道,他妈妈昨天去远地了,他想妈妈了……嗷,我若无其事地笑着回复。但我还坐在那儿,那小男孩时不时过来抱我一下,然后又走开,来来回回三四次,我却一点都不介意,觉着他很可爱。可爱背后,我悲哀他,悲哀他不能时刻得到父母那份特殊并且无法替代的爱,只能将寂寞埋在心底,小小的心一方面渴望父母的爱,另一方面却又无可奈何。

    毋庸赘言,难以拥有父母爱不得不成为留守儿童的悲哀之一。

    我曾亲眼目睹过一个扎心的场景,场景里只是一对父子俩,一位驼背,穿着单调带补丁,皮肤糙黄的父亲和一位抽条,打扮时髦,光鲜靓丽的小伙子。他们就靠一墙角站着,表情有点严肃,我只是顺便路过罢了,不经意间只听见那位父亲对男孩说,父母不在家,也让父母省点心,不要再淘气惹麻烦了,这已是开学第三次了……                                  显而易见,留守儿童的成长方向易偏斜不得不成为留守儿童的悲哀之一。                          现在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父母默认钱是一切,有了钱什么问题都好办。于是乎,他们背起行囊,离乡背井,跋山涉水,来到陌生的城市。于是乎,孩子们的儿童节成了一个只用各种用钱换来的礼物空虚的一天,他们是否曾想过陪伴才是孩子们最大的愿景。他们这样究竟值得么?殊不知,他们以钱为由换来的代价竟是他们孩子的前途,短暂的利益使他们朦胧了双眼,或许他们永远都不知道,恐怕他们到时只会感慨为什么我的孩子不如其他孩子,为什么他不能好好学习,为什么他不走正道……最后,他们大概会长叹一息,然后自我安慰道,算了吧,靠他们没用,趁自己还有点力气,多挣点钱吧……可话说回来,他们赚钱也没错啊,那怪谁呢?

    我不想诉讼什么,但有些留守儿童的悲哀又不能不直视 和承认,因为我曾也是留守儿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