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记忆上海│的确良和假领头的记忆

 ZmlZwh 2018-08-31



“的确良”是个正宗的外来词。



上个世纪30年代,美国杜邦公司的首席科学家卡罗瑟斯,用石油聚合成了两种高分子材料,杜邦公司把其中一个材料提炼出锦纶纤维,英文叫做“尼龙” (nylon)。而英国人用卡罗瑟斯发明的另一种高分子材料,纺出了另一种纤维,那就是涤纶纤维,英文叫做“特丽纶”。

 

后来,杜邦公司买下了它的专利,给它重新注册了名字,叫:DACRON英国人叫它是特丽纶,(terylene),就叫涤纶,美国人叫它达克纶。而“的确良”的译名,是从香港传过来的,“的确良,的确靓”朗朗上口,也让人容易记忆。



尼龙的耐磨性曾公认是最最好的,但是,当时的尼龙染色性较差,透气不好,直接接触身体,对皮肤的感觉不舒服。进入60年代,上海人紧跟了国际上新的服装面料潮流,开始了研制“的确良”的工作。

 

如今上年纪的上海人大约都记得,当年市场上有很多紧俏商品叫作“出口转内销”,由于这些出口产品在质量上有某些瑕疵,或者其它原因而被投放到了国内市场上,上海绸布店里最早供应的“的确良”面料,就是出口转内销。而这些出口转内销的“的确良”面料,在当时是抢手货,穿一件“的确凉”衬衫会被认为是不得了的。

 

“的确良”面料抢手到什么程度,说出来大家不相信,有一则血案都和它有关:



1968616,位于上海石门二路的原红缨服装店,有一批的确良衬衫上柜供应,大批顾客蜂拥而至,结果商店的橱窗玻璃被挤碎了,造成了16伤的惨剧,死者才40岁,还是一位女教师。

 

在老百姓心目中,“的确良”的确优良,是因为在过去年代里,老百姓穿衣服的的确不易。 在没有的确良的年代里,人们对穿衣的记忆是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而自从有了的确良以后,原本衣服上常见的补丁看不见了,人们穿衣服不仅要求保暖,而且讲究美观漂亮了。当然,的确良也并非十全十美,但是它的某些不足之处,比如不透气,但对于当年的百姓的穿衣体验和生活经验来说,是可以忽略不计的。



当时有一种用的确良织的卡其布,最受广大百姓喜欢,上海人称它“的卡”。当时的棉纱卡其布卖83分一尺,而“的卡”要卖22角多,将近于棉卡其的三倍,绝对属于高富帅选择的高档时髦面料。

 

那时,青年人上身穿上的确良卡其的上装,下身穿“毛的确良”的裤子,被说成是“上的下的”,脚上再穿上765分买来皮鞋,号称765皮鞋,再骑一辆新的自行车,那种感觉比现在开宝马坐奔驰车还要好,幸福指数就像是温度计浸在热水里。

 

伴随着“的确良”风靡的,还有一项上海人的独有发明:假领头


由于棉布衣服的领口是最容易磨损的地方,而的确良的质地牢固,用的确良做的假领子,也称为节约领。另外,当时有些爱时髦的人由于经济能力有限,不可能买很多的的确良衬衫,于是做多个的确良的假领子轮流穿,每天就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

 

80年代,上海人流行一句自嘲的话:“衬衫翻行头,全靠假领头”。不过,穿假领头的人,外面的衣服是不能脱的,一脱就露馅了。再热,就算汗哒哒滴了,也不能脱外套。

 

真要追溯假领头的出现,至少可以追溯到拍摄老上海电影《马路天使》的那个时代,因为在那部电影里已经出现男主角(赵丹饰演)露出假领头搞笑的镜头。在那个只重衣衫不重人的时代,一批穷苦的书生,为了生存、为了求职,不得不穿起假领头和洋装,这也正说明了那个年代那群人的一种生活态度。



说到“假领头”,其实还有一件“服饰”与之异曲同工,那就是袖套。

 

以前一些坐写字间的职员,考虑到袖口肘部老是与桌面接触,易脏又易磨损,于是就想起了戴上一副袖套以保护,也不失为一妙招。不论是西装还是中山装,两手臂都戴着一副袖套,大家见怪不怪,几乎成了一时之尚。时过多年,现在想来,都感到未免滑稽了。

 

时下,人们对穿着越来越讲究,强调舒适,更多的人纷纷改穿全棉,不过,当年的确良一定会留在很多人的美好记忆里。


来自:看懂上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