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孩子”到她家,乱翻东西不说,她买的大牌口红被熊孩子当成“蜡笔”画画用,还全都玩!断!了! 她精心收藏的偶像海报脑门上都被孩子涂上“王”。自己辛苦攒钱买的卡西欧手表,beats耳机,少说也值5000块钱,也被糟蹋的不忍直视。 她去找孩子妈妈理论,孩子妈妈不仅不道歉不赔偿,还含沙射影:你一个学生用口红,指不定晚上干什么职业!还拉黑了她。这一波操作让网友都炸了!纷纷站出来痛斥:有熊家长才有熊孩子! 说实话,没有父母想养出“熊孩子”,上一辈的父母大多执着于“苦难”教育,让这一代爸妈留下不少缺憾。于是“不能让孩子吃我以前吃过的苦”成为这一代爸妈的心声。在育儿路上,没掌握好尺度和底线,由此诞生了一批“熊家长”。 但是,虽然熊孩子与大人之间的战争,大多数熊孩子占上风,把大人气的跳脚又无可奈何。当熊孩子碰上“更熊的大人”时,场面就上演惊天逆转了。 近日,上海一家早教机构里就发生这样一幕,7岁男孩在培训机构里玩耍时故意踢倒一个小女孩的积木。站在女孩身边的父亲瞬间暴起将男孩狠狠推到在地,力气大到把男孩身后的玩具架都撞翻了。 男孩被赶过来工作人员带离现场的时候,可能因为不服气,把手中的积木丢向男子的方向。这一丢将本来就余怒未消的男子彻底惹火了,直接飞起一脚狠狠踹向男孩。场面瞬间失控,最后早教机构工作人员报警处理。 世界不会对“熊孩子”永远善良,这些年关于他们被“教训”的新闻已经屡见鲜。“花式作死”行为的代价不只是叫他人无奈,也可能像上面那个被踹飞的男孩一样不小心就坑到自己。 但是,“熊孩子”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俗话不是说了嘛:“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孩子的行为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大多数时候,父母管教不严,行为举止不良不当,才是导致孩子“熊出新境界”的罪魁祸首。“熊孩子”——只不过是“熊父母”的万年背锅侠罢了! 健全人格要从6岁前开始 前段时间,在迪士尼一个女孩被8岁男孩摸屁股控诉不成,反遭孩子家长扇耳光。孩子做错了事,家长还为孩子辩解说好话,被偏爱的有恃无恐。孩子当然不会认为自己有错,还会给他犯更大错的勇气,以后更出格的事也干的出来。 在孩子往钢琴上倒水时不批评,还辩解:孩子是好心,看钢琴脏了,帮你洗一下。后来,这个“好心”的孩子拿可乐“洗了”琴店里一台价值66万的名牌钢琴。 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在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中发现: 孩子的性格在小时候就基本定型。6岁之前就一定要对孩子说不,告诉他闹是没有用的。“孩子还小”这种理由应该被丢到太平洋!像戚薇的这样不妥协的育儿态度才是正确的。 戚薇上一档综艺节目时讲起,女儿很喜欢她的一条裙子,非闹着要穿走。她不给女儿穿,最后母女两个人吵了一架。 陈学冬说:你可以安慰女儿一下,晚上回来给她穿!这种和稀泥的态度是现实中大多数父母的选择,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避重就轻的妥协,少点麻烦。 戚薇却坚决的拒绝:这种安慰是不对的,不能因为孩子年纪小,就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的东西。还强调“强要”是非常没有礼貌的行为,绝对不会让孩子养成这种坏习惯。勿以恶小而为之,戚薇的育儿观可以说非常端正了。
电视剧《辣妈正传》剧照 孩子的哭闹有时候是一种威胁,他知道父母的关爱是无限的,于是以此威逼父母顺从自己的意愿,在家庭教育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向孩子亮明自己的底线。 打骂孩子长不了他们的记性
“不听话,打一顿就老实了! ”暴力派爸妈的格言。孩子不听话打一顿的效果是明显的,但有很多孩子的是典型的“记吃不记打”。打太多还会让孩子越来越皮,犯再多错顶多就是被揍一顿的事,从此不再听从父母管教。 有暴力发生的地方就是犯罪现场,哪怕那个地方叫做家。我们随口说出的一句话,对孩子来说,是标签,更是无法更改的事实。即使有一天你忘了对他们的伤害,孩子也会记得清清楚楚。 教育思想家约翰洛克认为,打骂式教育养成的,只会是奴隶式的孩子。聪明的父母会将孩子当成“大人”一样,进行平等的沟通。与熊孩子斗法,要以攻心为上。 电视剧《二胎时代》剧照 管教孩子之前,必须先建立情感联系,要取得孩子的信任,否则教育是无效的。孩子对父母有信服感,才能让他们听的进去父母的话。 一个幸福家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不会像猫和老鼠。高清商的孩子会无条件信任父母,相信父母是爱他们的。当孩子犯错时,大人要有理有据的批评,而非指责。 电视剧《虎妈猫爸》剧照 对于孩子的教育,表现要和善,但立场要坚定。如果孩子乱发脾气、打人胡闹不止。不妨蹲下身,让自己与孩子目光齐平,先不要喝斥打骂。先把孩子情绪稳定下来,明确指出他的错误,再告诉他正确的做法。 在孩子在道德心理还没有完全成熟的时候,会根据养育者的期望,调整自己的行为,这种方式比简单粗暴的打骂更有效果,也更持久。 有正确的榜样才会有正确的模仿
父母都知道环境对孩子的影响力,古代有孟母三迁,现代父母去抢高端社区里的学区房。事实上,家庭环境尤其是父母言行对孩子影响力不输学区房。 有心理学家发现,孩子在一岁之前,就通过观察—模仿—学习这个模式塑造性格。父母、动画片里的人物、身边小朋友的行为和语言都是他们的学习对象。 父母的行为举止端正,三观正确,孩子有正确的模仿对象,才有学习的“积极参照”,能大大减少养出“熊孩子”的几率。 孩子所需要的引导并不是简单粗暴的“下次不要再犯”,而是“我知道自己错了”。他们同样需要父母正向鼓励和引导,有好的榜样才有明事理的孩子。 情绪的管理不是成年人才有的能力 有科学研究显示,一般孩子从几个月大开始就有了对别人情绪的感知能力,从孩子幼年开始,家长就要帮助宝宝学习情绪的正确表达。 父母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机会,和孩子讨论表达情绪的合理方法。比如,向孩子提问:故事里的小主人公被坏人推到了,会不会很疼?你要是这样做会不会让别人受到伤害?这样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孩子的同理心。 荷兰《进化与人类行为》杂志曾针对儿童的利他行为进行调查发现:孩子并不是天性自私,而是在后天成长环境和成人引导下,逐渐丧失了这种愿意为别人付出的能力。家长可以经常从他人的角度,给宝宝作“情感解释”,跟孩子一起讨论:特别生气的时候,大发脾气能不能解决问题?有其他办法解决吗? 当孩子真的犯错时,家长不要逃避错误,应借此机会向孩子传达正确的处理方式。乔治小王子在姨妈的婚礼上踩了婚纱,凯特王妃马上把王子叫到角落里教育,小王子最后被妈妈训哭。不盲目包庇孩子的错误才是家长们的正确教育态度。 简单地说,“管教”这个词的意思就是“教”。正面管教是充满关爱的教孩子方式,它包括信任和情感联接、教给孩子技能,创造一个能让你的孩子培养能力的环境。希望天下所有的父母都能教出“不熊”的孩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