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广州”得名于广西的一座城市,隋炀帝为避讳给广州改名

 天使守护2012 2018-09-01

广州曾经有过很多名字,

所辖区域几千年来也不断变化,

各时期“广州”所指的地域也不同,

它的名字变迁史已经足够写本书。

而以“广州”二字命名广州,

源于如今的广西的一座城市,

这是怎么回事?

广州叫“广州”时又发生了哪些故事呢?

广州最早叫“楚庭”(“楚亭”)

广州最早的名字叫作“楚庭”(也作“楚亭”),光看这个名字,就知道它和楚国有关。事实上,早在周朝时,广州这里就有“楚亭”了,唐代有本叫《通历》的书这样记载:“周夷王八年楚子熊渠伐扬越,自是南海事楚,有楚亭。” 周夷王八年是公元前878年,当时周王室已经衰弱,诸侯征伐,楚亭这个名字是战争的产物。 后来明朝的《广东通志》也有记载说:“楚亭郢在番禺(广州旧称)。”

在越秀山上的中山纪念碑下面,清朝人建有一座石牌坊,上面还刻着4个字“古之楚庭”。

其实流传更广的是“五羊衔谷,萃于楚庭”的传说,说五位仙人骑羊降临楚庭,将穗谷赠与当地人民,并祝福这里永无饥荒。五位仙人离去后,五羊变成了石头。因此,广州又有“羊城”、“穗城”的别名。

至于“楚庭”所在地,传说就在五仙观,这五仙观就是人们为纪念那五位传播谷种的仙人而修建的。

“广州”得名于如今广西的城市

在广州叫“广州”之前,广州还叫过“番禺”、“任嚣城”等名字,到了三国东吴时期,“广州”之名才首次出现。

公元226年,即三国东吴黄武5年,孙权将当时的交州东部立为广州。元朝大德年间的《南海志》记载:“吴黄武五年,以交趾、日南、九真、合浦为交州,割南海、苍梧、郁林三郡为广州,州名自兹始。”

具体地域其实有些争议,《晋书地理志》和光绪年间的《广州府志》认为在公元226年除了那3郡外,还将高梁郡划入了广州,也就是4郡。

而“广州”之名,得于交州刺史部的政府首府驻地苍梧郡广信县,“广州”二字正是取广信县的“广”而来。

广信县大致是如今广西的梧州市,因此一定程度上可说“广州”是得名于如今广西的一座城市。但从另一个层面讲,当时广州辖下的南海、苍梧、郁林、高梁4个郡已包括了如今广东和广西的大部分地区,那时的广州是一个大的行政区域概念,远大于现在的广州市。而当时的广信县是隶属于那时候的广州的。广信县甚至可说是两广之源,只不过现在划到了广西境内而已。

得名具体时间也有争议

“广州”得名于三国孙吴时期是没有争议的,但具体是哪一年有不同的说法。

说是在公元226年交州、广州分治,但到底当时实行没有、实行了多久很难确定。

在《三国志·吴书·孙权传》里是这样说的:黄武五年“是岁,分交州,置广州,俄复旧”。也就是说226年实行交广分治,但马上复旧了。从实施分治到复旧,时间到底有多短没法确定。

《晋书地理志》甚至认为当时因战乱并没有真正实行,直至吴景帝永安七年即元兴一年(公元264年)交、广二州才开始正式分治。

在公元264年,重置了广州,《三国志·吴书·孙休传》说“复分交州置广州”。其他史料也说公元264年复置广州,下辖南海郡、苍梧郡、郁林郡、桂林郡、高凉郡、高兴郡和合浦北部尉。

由此出现了“广州”得名于公元226年和公元264年两种说法,两者之间相隔了38年。

“广州”得名还有几种说法

除了得名于广信县这一说法外,“广州”二字得名缘由还有其他几种说法。

一种说法认为“广州”之名与当时人们对东西距离普遍称为“广”有关。

还有种说法认为与三国时期东吴的重臣吕岱有关。当时吕岱给孙权上表建议分拆南海三郡设置交州,海东四郡另外置为广州,吕岱任广州刺史。《三国志·吴书·士燮传》里说:“黄武五年,权以交趾县远,乃令合浦以北为广州,吕岱为刺史;交趾以南为交州,戴良为刺史。”作为广州第一任刺史,“广州”之名与其有关也说得过去,其“广”字据说与吕岱原籍广陵郡有关。

除此之外,也有一说是“广”字是因为黄族的土音而来,其发音里“广”就是“黄”,而黄族为古越族一支,粤与越又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为避讳隋炀帝而改名

在隋朝前期,广州还叫“广州”,当时隋文帝设置了广州总管府,后来在公元601年为了避开隋炀帝杨广名字里”广”的名讳,改名为“番州”,当然那时候隋炀帝杨广还没登基,只是太子。

隋炀帝杨广登基3年后,即公元607年,干脆连“番州”也不叫了,改回南海郡,隶属于扬州,下设15个县。隋炀帝杨广。

唐朝时“广州”之名时用时弃

到唐朝建立后的几年,也就是唐高祖李渊时期武德4年(公元621年)时,又废除了南海郡,设置广州。

到李世民上台后的贞观元年(公元627年),把全国分为10“道”,广州属于岭南道,而且是岭南道的政府驻地。

到了唐玄宗时期,天宝元年,也就是公元742年,“广州”的名字被废用了,又称为南海郡。

几十年后,唐玄宗李隆基第三子唐肃宗在公元758年(乾元元年)又将南海郡改称为“广州”,辖下共13县。

总之在唐朝时期,“广州”之名时用时弃,“南海郡”和“广州”两个名字多次交替使用。

此后多次用“广州”

在此之后,更是多次用“广州”指代广州,但所指代的地理范围仍有很大不同。

宋朝时称为广州,又称南海郡。当时行政区划分为3级,分别是路、州(郡)、县。宋太宗时期的至道三年(公元997年),将岭南分成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省境大部分属广南东路,广东自此而得名。而广州是广南东路的治所(即地方政府驻地)。

元代时行政区划分为4级,分别是省、道、路、县。至元15年(公元1278年)改为广州路,属于江西行省广东道,广州是广州路的治所。

明朝时期的洪武元年(1368年)将广州路改为广州府,接下来几年广东行政机构有所变化,但广州都是广东的首府所在地。明朝时,广东的辖地大体上已经基本确定下来,此后变化较小。

清代基本遵从明代制度仍然称广州府,下辖10多个县。广州城分属两县,西边属于南海县,东边属于番禺县。

1921年,广州作为中国第一个建制市而成立,市政厅设在南关长堤。

1949年10月28日,广州市人民政府成立。

1953年3月,广州市是中央直辖市。

1954年6月,广州市划归广东省管辖,此后一直是广东省辖市和省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