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渴望自由的心灵——射墨、黑屋、白庙的随想

 棋中王 2018-09-03

    王文英

    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有刷爆微信朋友圈的事发生,每一件事都像是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旁观的人如果不站出来说句话,就好像自己没了是非观,没了存在感。

    邵岩的一段用针管射墨的视频,就这样突然刷爆朋友圈。其实,邵岩这么干有些年了,而这段视频也是陈年的。

    突然成了网红的邵岩,一下子成了众矢之的。呼啦啦,几乎一边倒的斥责之声,就连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也坐不住了,赶紧撇清关系。据说,不淡定的还有书法机构的领导。

    邵岩被“归了队”,和那些有手不用,用脚、用“人体器官”写字的;有宣纸不用,在女子身体上写字的;还有任笔为体、胡涂乱抹的归在了一起。

    且不说邵岩的射墨实践是不是书法,但看客们把它归到了书法。或许因为邵岩身上最著名的标签是书法家,或许他用了书法用的材料和工具,又或许书法真的广布民间。

    最为悲剧的是,其实,邵岩是个严肃的艺术家,而批判他的,除了喜爱书法的爱好者,更有以书法为己任的书法家。

    本来如鲠在喉,也想说点什么的,但好像说什么都是多余,你说还是不说,书法就在那里,艺术也没跑到天边。

    作为一个艺术家,都知道保鲜的方法莫过于保有一颗自由的心灵,然而自由的心灵却不是任谁想保有就能保住的。

    话说到这儿,不由得想起曾经走过的泰国清莱黑屋,还有站在黑屋院落里的那份感慨。

    黑屋是泰国清莱的一景,在当地非常有名。如果到了清莱,不能错过的地方,就有黑屋。

    所谓黑屋,不是黑色的房子,而是一座院落,准确地说,是有着一组建筑群的院落,且占地面积不小。这些建筑不是惯常那些有历史年代可资、可炫耀的所在。

    黑屋是当代的建筑群落,一个艺术家的家。在他离世不久,还带有生命余温的家,就成了公众随意进出游览休闲的地方。

    这个艺术家名叫Thawan Duchanee,在泰国的艺术界享有盛誉。

    艺术家的“家”不同于普通人遮风避雨休憩意义上的居所,而是一件最能体现其心性的作品。

    Thawan Duchanee的“家”称得上杰作。

    在他生命的七十多年里,有三十多年的光阴都用在了设计创作这个庞大的艺术品上。因为建筑的铺排陈设以黑色居多,所以被人称作黑屋。

    徜徉在黑屋,感受艺术的世界,感受艺术家的世界,远比想象的丰盈,那份惊叹是刚走进黑屋时断然不会有的。

    黑屋的建筑大多用柚木,黑檀色。高大的屋宇,华美的雕刻,在柚木黑檀的衬托下,质朴高贵,气度不凡。

    院落的树阴里散落着十几栋大大小小的建筑,件件设计匠心独运,里面铺排陈设着Thawan Duchanee的作品,远古时代的兽骨,原始人类捕猎耕种的工具,古董,还有动物标本,以及含有这些元素、设计感极强的桌椅家什。

    生命、死亡、过去、现在,在这里交融,就像是一条生命的河流。它们按照作者的意图排列组合,看上去那么和谐、妥帖、舒服,好像天生就是这样,有着唐朝楷书的品质,“严丝合缝”得一个笔画都挪动不得。

    建筑、建筑里面的布局,甚至每一个陈设都是一件艺术品,每件艺术品都浸透着作者的心思。见到它们的欣赏者,包括我,会各有各的解读。

    黑屋又被称作黑屋博物馆。

    在这个世界上,科技文明重要,经济发达重要,艺术家也不是可有可无的装点。今天的清莱,有两大可让当地人骄傲并供人参观游览的地方,除了黑屋,还有一处是正在继续设计建造的白庙,它们都是艺术家的作品。黑屋、白庙几乎成了清莱的代名词,竟让人忽略了清莱曾经是一个有历史的泰国古都。

    我不知道Thawan Duchanee的经历,甚至都不知道他长什么样子,是胖是瘦。其实,对一个艺术家来说,作品就是最好的名片。

    从Thawan Duchanee这个称得上博物馆的“家”中,我知道他有一颗自由的心灵,有一个尊贵的灵魂,他的才华才可以这样的蓬勃,这样的受到尊重。所以,今天才能有那么多的人,借黑屋走进他的艺术,走进他的生命。

    敬佩、羡慕Thawan Duchanee的同时,也有那么一点点的自豪,因为我也是一个与艺术有关系的人。

    渴望自由的心灵是我站在黑屋院落里树阴下那一刻最真实的愿望,也是此刻我最想表达的。或许邵岩也有这样的愿望。(作者系书画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