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初秋季节如何预防感冒

 为什么73 2018-09-06

初秋季节如何预防感冒

原创: 罗大伦 罗大伦博士 今天


前几天我去理发店剪头发。给我理发的小伙子身体一向健康,但是这次满脸疲惫,鼻音很重。我问他:“兄弟,感冒了?”他点点头,说:“晚上睡觉,没关窗户,吹着了。”

这个理发师的感冒在这个季节很典型,就是被晚上的冷风吹到了。我告诉他可以用点感冒清热颗粒等药。

这就是初秋的特点。我们搞中医的,一到气候变化的时候,就喜欢体会琢磨,到底有什么变化?我们的身体怎么跟着调整?但是,这也有好处,就是诊病的时候,会分析得更细致些。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地分析一下,初秋的天气,到底有什么特点吧。


首先,初秋的天气,热不热?

估计大家的回答毫无疑问:热!

为何会这么热呢?因为,在中国北方,现在开始秋高气爽了,经常是万里无云的天气。夏天的时候,经常是雾气蒙蒙的,天空有云雾的遮挡,所以日照并没有那么强烈,而初秋时万里无云,空气透明度极高,所以,一旦到正午时分,太阳一照,那是热不可支啊!那叫一个暴晒啊!

所以,夏天中午您可能有胆子出去溜溜,这秋天的中午,估计您就未必敢了。我前几天开了两天的车,白天日照充足,结果,我吃惊地发现,两天下来,我的左边在车窗附近的胳膊,是黝黑的颜色,而右边的胳膊,还是原来的白色!我看着左右胳膊巨大的差异,感觉十分有趣,一个夏天都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在秋天,居然几天就变成这样了。


那么,这个时候的热,和夏天的热,还有什么不同呢?

夏天,地气上腾,空气中是氤氲着很多的水汽的,所以我们总是感觉很润。夏天经常是湿气加上热气,我们叫湿热,虽然这不是绝对的,但是,在夏季的结尾阶段,这是很明显的。

可是,一旦到了秋天,秋金主气,天气下肃,地气收敛,空气开始变得干燥。我们感觉到热,同时,也感觉到干燥,鼻腔和皮肤感觉最为明显。


初秋的气候,除了燥热,还有什么特点呢?

还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凉!

在中国北方,中午还是燥热,但是早晚却开始凉了。有的时候,下一场雨,您会发现,居然早晚冷得要穿上外套了。正所谓“一场秋雨一场寒”啊!

此时一天中的温差之大,是令人吃惊的。很多地方白天都是27、8度,晚上只有15度左右。如果让我来形容此时的天气,就好比是夏天,外面天气热,我们出了一身的汗,然后进入空调房间,突然变冷一样。在秋天,早晚这样的往复交替,是与这样的情形相差无几的,只不过有着早晚的节律。


饮食起居须注意

🌻

因为早晚温差大,有很多朋友就不适应了。白天,他们依旧以为是夏天,所以对早晚的凉毫无戒备,依旧会喝冷饮,结果晚上开始腹痛腹泻。我最近几天,听说了几位依旧饱啖西瓜,导致腹泻的朋友了。因为西瓜寒凉,夏天吃还可以,到了初秋的中午您吃得痛快,晚上天气凉了,脾胃就难过了。所以这种秋天受寒导致的脾胃问题,多发作在夜里。

切勿因为白天热,就吃冷饮了,要记得,几个小时过后,天气就凉了,您的脾胃受不了。


🌻

还有的朋友,白天很热,所以晚上上床后,依旧开窗,袒胸而睡,结果,夜里冷气袭来,自己开始受寒感冒了。

这几天我听到身边鼻子声重,打喷嚏流鼻涕的人明显地多了起来。

要注意夜里保暖了,要更换掉夏天的凉席,把薄薄的毛巾被换成厚一点的被子,要知道,下半夜会用到的。


🌻

还有这样的朋友,衣服不能随时调整。白天很热,于是依旧轻薄的夏装,T恤衫;晚上出去吃饭,酒足饭饱,出来酒店,冷风吹来,觉得真凉爽啊!结果瞬间浑身一激灵,然后,开始打喷嚏,感冒就此来临了。

应该准备一件薄的外衣,当夜里凉了,如果外出,可以随时披上。


🌻

因为天气变凉,人体的气机收敛,津液会向里收,所以,也会感觉体表干燥,这是因为凉而导致的,这是凉燥。

所以,我认为在初秋的时候,凉燥为主,然后是温燥,到了深秋,又是凉燥。

而一天里面,早晚是凉燥,而中午,会是温燥。

在暴热的正午,建议大家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太阳下,此时的燥热,会损伤人体的津液。如果因为这种暴晒出现了燥咳等情况,建议大家去超市买点秋梨膏,兑入温水,当做饮料服用,可以润燥止咳。饮食上多吃些润燥的食物,比如莲藕、山药、银耳、蜂蜜、柚子、葡萄等。

秋天是成熟的季节,景色是美丽的,天气也是凉爽的。从高温闷热的夏季进入秋天,人们身体上会感觉舒服,但是,这种冷热交替的变化,我们也要有所防备的。

所谓的“春捂秋冻”,我们要灵活看待,春天,未必就捂,秋天,未必就冻。随时调整,才是关键。

好吧,朋友们,我就着现在北方的天气,又啰嗦了这么多,实在是因为看到周围又出现一批感冒人群,才有此感想。南方的朋友,现在可能还热着呢,但是,这种情况会逐渐南移,您先看到,心中有个防备,这叫未雨绸缪啊!

最后,问朋友们一个问题:我们学习中医,到底要学习什么呢?单单是学习几个药方吗?

其实,药方只是一方面,更多的,我们学习的是这种与自然协调的态度,我们学会观察天地变化,体察阴阳动态,从而调整自己的生活习惯,使之顺应自然之道。这,才是我们应该用心掌握的。

  


文/罗大伦      编/ 绿袖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