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河上大大小小的桥有几十座, 而虹口段上的四座桥, 对虹口人而言都有着独特的历史记忆。 站在桥上, 今与昔、新与旧, 这个角度风景独好, 还有骨灰级的老故事在细语呢喃…… 外白渡桥位于苏州河、黄浦江汇合处,是中国的第一座全钢结构铆接桥梁,也是当今仅存的一座不等高桁架结构桥。 许多影视作品都青睐于它的独有魅力,《情深深雨蒙蒙》、《新上海滩》、《欢乐颂》等影视剧中都能看到它的身影,故外白渡桥有桥界“影帝”之称。 ▲《小时代》中的外白渡桥 晚间立于桥边,南面是中山东一路外滩,北面是上海大厦,脚下是苏州河。透过厚重的钢架远眺陆家嘴,绚丽灯光映衬下的东方明珠、上海中心……外白渡桥甘当观景台,最美魔都夜景尽收眼底。 外白渡桥三代更迭,见证了上海的历史变迁。 ● 第一代外白渡桥建于1856年,名为“威尔斯桥”,是座木桥,中间设活动桥面,船只驶过时须起吊。 ● 第二代桥因过桥不再付费,百姓直呼其为“外摆(白)渡桥”。 ● 木桥几经补修已不能适应交通需要,工部局另建新桥,就是如今的第三代外白渡桥。 “摇啊摇,摇到外婆桥……”,外白渡桥永远是无数上海人记忆中挥之不去的一座桥。 距离外白渡桥200余米的便是乍浦路桥。在外白渡桥面前,乍浦路桥的确是“百年老二”,始终低调。站在桥上,你能发现外白渡桥与东方明珠绝佳组合的最美构图。 这里是体现新、老上海时空交汇的最佳拍摄点,乍浦路桥平时低调地存在,但当你走近后会有意想不到的惊喜。 1863年5月,苏州河北岸的虹口划定“美租界”地域,同年8月,英、美租界合并为“英美公共租界”。此时苏州河南岸还很荒芜,美国圣公会主教文惠廉在“二摆渡”渡口建了一座浮桥,以便于两岸沟通。 1873年,工部局将浮桥改建为木桥,在沪的老外称其为“蓬恩桥”,上海人则按老规矩称作“二摆(白)渡桥”、“里摆(白)渡桥”。1927年,又改建成钢筋混凝土桥,命名为“乍浦路桥”。 四川路桥与上海邮政大楼相得益彰,桥因楼而增色,楼因桥而壮美。电影《战上海》再现了1949年5月下旬四川路桥上的激战,“只能开枪、不准开炮”,最终上海邮政大楼几乎完好无损地回到了人民手中。 坐落于四川路桥北堍的上海邮政大楼由英国思九生建筑设计所设计,总体为欧洲折衷主义建筑风格。大楼于1924年启用后,是全国邮政系统唯一建成后一直在使用、并独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 四川路桥的桥址原是个渡口,名为二坝郎渡口。1878年工部局曾在此建木桥,几经修整重建后,于1922年拆除改建。 ▲1935年河滨大楼刚落成后,远眺苏州河口,可看到四川路桥 1922年,在建成钢筋混凝土桥时,上海邮政大楼也刚刚耸起,于是名为“邮政局桥”,1943年,才改名“四川路桥”。 因远近闻名的七浦服饰市场近在咫尺,河南路桥上总是车来人往,承载着每一天的熙熙攘攘。 站在桥上,堪称“沪上水景住宅第一楼”的河滨大楼就在眼前,曾经是远东第一公寓,如今的河滨大楼,绵延不绝的房屋、密密麻麻的窗户,同样是不同国籍、年龄与阶层的融合…… 河南路桥原址为1843年设的渡口,名为“三摆渡”。1875年,由工部局建造木桥,为“三摆渡桥”。1883年,建成的新桥因桥北建有“天后宫”,又称“天后宫桥”。1927年,原木桥拆除,改建成混凝土悬臂挂孔桥,才名为“河南路桥”。 2006年6月,老河南路桥拆除重建,2009年1月建成通车。在查阅大量资料后,河南路桥的重建尽可能恢复了原貌,桥上四座宫灯式灯柱、桥身桥墩雕饰精美,故有“苏州河颜值最高的桥”之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