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位于胸中,两肺之间,膈膜之上,外有心包卫护。 其形圆而下尖,如未开的莲花。 心主血脉,主神明。为“君主之官”、是五脏六腑之主。 心的生理特性是为阳脏而主通明。 心在体合脉,其华在面,在窍为舌,在志为喜,在液为汗。 心与小肠相表里。 心在五行属火,为阳中之阳,与自然界夏气相通应。 心主血脉心、脉、血三者密切相连,构成一个血液循环系统。 人的全身都有赖于血液的濡养,才能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维持生命活动。 血液要在脉中循环,动力来自心脏的搏动; 心脏的搏动,又依赖心气的推动和调控。 心气充沛,心阴与心阳协调,心脏搏动有力,频率适中,节律一致,血液才能正常地输布全身,发挥其濡养作用。 若心气不足,心脏搏动无力,或心阴不足,心脏搏动过快而无力,或心阳不足,心脏搏动迟缓无力,均可导致血液运行失常,进而导致生理异常。 脉搏与心脏的搏动一致,中医通过脉搏就能准确地感知人的健康疾病。 心能生血饮食水谷经脾胃的运化,化为水谷之精,水谷之精再化为营气和津液,营气和津液入脉,经心火(即心阳)的作用,化为赤色血液。 把水谷之精气转化成营养全身的血液,全靠心脏。 如果心火虚衰,就可能导致血液化生出现障碍。 要想神采奕奕,当知心主神明 心主神明。 神明不仅是人的精神,其实,人体一切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整个人体的形象以及面色、眼神、言语、应答、肢体活动、姿态等,都属于“神”的范围。 强健的心,会给人带来强健的神明,使人神采奕奕,精神振奋,神志清晰,思考敏捷,动作矫健,对外界信息的反应灵敏。 心气虚、心血虚或心包受邪气干扰,人的神就可能出现异常。 要么是精神意识思维的异常,从而失眠、多梦、神志不宁,甚至胡言乱语、发痴发狂; 要么出现动作笨拙、反应迟钝、健忘、精神萎顿,甚则昏迷,不省人事等临床表现。 忧愁恐惧则伤心,人逢喜事精神爽喜悦的情绪对应于心。
喜悦的心情有益于血脉的通畅,也有利于人的神志。 喜悦可以驱散我们心头的忧愁思虑,激活心的活力,使人精神百倍。所以说,人逢喜事精神爽。 人的一生,如果快乐多于忧愁恐惧,必然健康长寿; 反之,如果忧愁恐惧多于喜悦快乐,必然要影响健康和寿命,因为他的心受伤了。 乐极生悲,物极必反中医一贯讲究凡事有度,因为物极必反。 喜悦虽然有助于养心,但喜乐过度,则又可使心神受伤,这就叫“过喜则伤心”。 因为“喜则气缓”,过度的喜悦能使人精神涣散。 人在精神涣散的时候最容易放松警惕,麻痹大意,出现事故,所以会乐极生悲。 所以,我们在高兴的时候不能掉以轻心,再得意也不能忘形。 神有余则笑,神不足则悲
心主神明,神明要处于一种平和状态才算健康,既不能不足,有不能有余。 心主神明的功能过亢,则使人喜笑不止; 心主神明的功能不及,则使人易悲。 这都不是正常的心理状态。 汗为心之液人体出汗,要通过阳气的蒸腾气化。 由于汗是津液化生出来的,血与津液又同出一源,所以中医讲“汗血同源”,而心主血,故有“汗为心之液”之称。 夏天心气旺盛,人体出汗,是在泻掉过旺的心火,保持身体平衡,所以夏天出汗是有好处的。 但夏天出汗也不宜过多,如果过多,则又伤了心之液,也就是伤了心阴,使人浑身无力,神志萎靡。 其他季节,更不易过多出汗,尤其是冬季,过多出汗跟出血没什么两样,都会伤及心阴。 心的健康与否都写在脸上心,其华在面。 华,是光彩的意思。 心的生理功能是否正常,可以显露于面部的色泽变化。 心气旺盛,血脉充盈,面部红润有光泽; 心气不足,则可见面色光白、晦滞。 心气不足可导致血虚、血瘀,血虚则面色无华,血瘀则面色青紫。 当然,心气过于亢盛也不好此时人的脸会红得很张扬,不含蓄,这也不是健康的脸色。 舌为心之苗
舌的味觉功能和流利的说话能力,有赖于心主血脉和心主神志的生理功能。 如果心的生理功能异常,可导致味觉的改变和舌头僵硬、语言不利等症状。 心的功能正常,则舌体红活荣润;柔软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 若心有病变,可以从舌上反映出来。 如心的阳气不足,则舌质淡白胖嫩; 心的阴血不足,则舌质红绛瘦瘪; 心火上炎则舌红,甚至生疮; 若心血瘀阻,则舌质暗紫或有瘀斑; 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舌卷、舌头僵硬、语言不利或不能说话。 心为一身的君主,而舌为心之苗,所以,中医通过望舌头,可以判断人体的健康和疾病。 心包络心包络,简称心包,又称“膻中”,是心脏外面的包膜,具有保护心脏的作用。 心为君主之官,心包络则是君主的宫城。
所以,外邪侵袭于心,首先包络受病。 所以,在温病学中,将外感热病中出现的神昏、谵语等症,称之为“热入心包”或“蒙蔽心包”。 这些都是心包在代心受邪,需要赶快抢救,否则宫城攻破,就要危及君主、危急生命了。 文 | 唐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