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壹芯 2018-09-07

《道德经》第五十六章原文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故: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

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

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

故为天下贵。


网友解读

1、知者,无知无识,复归婴儿。言者,在老子的那个年代,知道的太多了,恐怕性命不保。

2、反过来看,此物为天下贵,并不能“得而亲疏利害贵贱”,它有“玄同”之力,可以“塞兑‘闭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知道的人不说它,说它的人并不知道它。

3、道是靠体悟的,解释只是帮助体悟,要想用语言把道说清楚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子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4、真正知道大道的人不言说道(因为道说不清楚),言说道的人不是真正知道大道。

5、言者不智,智者不言,言者明乱,不言自明。说和做不是一回事,言行一致方能达到。

6、知识丰富者口无多言,夸夸其谈者便是无知。

7、有认知和见解的人,不会偏执于语言文字;偏执于语言文字的人,不是有认知和见解的人。

8、真正的圣人知道单纯的言教是无效的,所以圣人不对别人进行说教,而只行不言之教

9、知通智,言为言教或为给予。智者不谤言道,谤言的人不知道


以上9条,是我在一个2000人的道德经群统计而得,总结过来,基本两种解读比较普偏:

1、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道;

2、知通智,有智慧的人不言说教,爱说教的人不是真的有智慧的人。

不知道正在读这篇文章的您是怎么解读的。

原文通篇解读

“不可得而亲,不可得而疏;不可得而利,不可得而害;不可得而贵,不可得而贱。故为天下贵。”


无利无害,无贵无贱,这不就是道吗?

没有偏离,没有对错、好坏、善恶,不偏向,不用智,没有相对的存在,只有最原始和最初的状态。
君王治国,要道法自然,不能过多干涉,用智过多。

怎么才能没有相对,怎么保持自然平衡?


“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


塞兑、闭门、挫锐、解纷、和光、同尘等,用这些方法,就是为了保持自然平衡,最后达到玄同。

什么是玄同?

《庄子·胠箧》文中写到:削曾子之行,钳杨墨之口,攘弃仁义,天下之德玄同矣。

玄同不就是道吗?

玄同的特点就是无亲疏,无利害,无贵贱;玄同就是无(不是有的相对),是空,是平衡,是无相对性,是一种绝对的自然平衡状态。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看完全篇,我们再回头来理解: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我们先看看最第一段中的两个普遍的解读存在的问题

1、知道的人不说,说的人不知道

这种解读的人虽然很多,大家用的也多,特别是在公共场合,如对于某个问题出现争执的时候,我们经常会用到这句话。

但细细品味,这句话对吗?

知道的人真的不说吗?未必吧!

说的人就一定是不知道吗?也未必吧!

很显然这句话是不对的,这句话很显然不能这么理解。如果你非得这么解,那只能说明你在侮辱老子。

2、知通智,有智慧的人不言说教,爱说教的人不是真的有智慧。

有智慧的人不言说教,这个似乎还能解释的通,有智慧会以身作则,用实行行动教育他人;但第二句话“爱说教的人不是真的有智慧的人”,这个就会有点牵强了,你说孔子爱不爱言教?

从逻辑上讲,这句话也是不对的,为什么有智慧的人就不能言教呢,难道言教,就证明一个人没有智慧吗?

这是什么逻辑!


这一章,其实讲的是玄同。

全篇都是在用相对辩证在讲:亲疏、利害、贵贱,那么“知”和“言”是不是也是相对的呢?

如果

知解读为:道

言解读为:德

道为体,德为象,道等同于德,德等同于道,是为玄同。

如果这样不好理解,就换一个词:知行合一。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言,言者知

知和言合二为一,即为玄同。

反思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是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做人做事,要达到知者言、言者知,体表合一,才是真的知,才是大智慧,才是道法自然的境界。

现在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拼命报培训班,学知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外求,孩子的价值观是怎样的,孩子对这个世界的认知是怎么样的,他的思维方式是什么样的,父母很少去关心,没人引导孩子去试着唤醒他的内心良知,做到有思想,有涵养,有控制。

做企业的也是如此,老板很少有真正关心他的员工过的幸不幸福,家庭有什么困难,人生是否健康成长,只是在想办法,让员工加班工作挣利润,干的好奖励,干不好,一脚踢开。即使有带薪培训,也是与岗位相关的技术性的培训,很少有企业真正去考虑如何让员工更好的成长,与企业共同发展。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言合一,方得始终!


千人千道,您有何见解,欢迎留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