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来问,我来答”第三期之儿童MDS的诊断

 开心100mm05xkw 2018-09-08

血液病综合诊断学术交流--美博邦血液病诊断论坛旗下订阅号


整理:陈雪艳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审校:陈宏伟 秦皇岛市第一医院

 

问题:儿童MDS的诊断,小婴儿能考虑吗?曾经见过一例13天的婴儿,血小板减少,大量的小巨核,还有单圆巨、多圆巨,2个月时又做骨穿还是这样,会是MDS吗?希望老师们能讲一下儿童MDS的诊断。

专家解答:

杨再林主任-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这种情况下单纯从形态学很难说是不是MDS。需要排除很多因素,完善相关检查,尤其是遗传性相关检查综合判断。

张雪主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儿童MDS诊断标准:

1977FAB提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形态学分型,把MDSAML中分离出来,单独成为一个病种。国外流行病学调查,5个月到15岁儿童MDS发病率约为1/100万,有研究报道儿童MDS男女患者数量大致相同,但在一篇大宗报道中指出进展期及高危MDS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1。约1/3的儿童MDS继发于遗传性/先天性疾病。

儿童MDS多有血细胞减少相关的临床表现,如乏力、发热、感染、出血、肝脾肿大,多伴有全血细胞减少,而单纯贫血较少见。2003年,Hasle等参照WHO成人MDS诊断分型标准提出儿童分型标准:难治性血细胞减少(RC,外周血原始细胞<>,同时骨髓原始细胞<>)、RAEB(外周血原始细胞2~19%/或骨髓原始细胞2~19%)和转化中的RAEBRAEB-t)(外周血和或骨髓原始细胞20~29%)。该分型标准能使95%以上的儿童MDS获得明确诊断。同时,Hasle等提出了儿童MDS最低诊断标准,即至少符合以下4项中的任何2项可以做出诊断:

1.持续性不能解释的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或贫血);

2.至少两系有发育异常的形态学特征;

3.造血细胞存在获得性克隆性细胞遗传学异常;

4.原始细胞增高≥5%。此标准与成人标准基本一致。

2016WHOMDS诊断分类进行再修订,但是儿童MDS-儿童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RCC)没有修正,依然保留在分类中。

实验室检测:

血常规检测提示不同程度的一系或多系异常,偶见以单系细胞减少为特征,白细胞计数减少或正常,故在白细胞增高时诊断MDS需谨慎。

骨髓增生程度一般正常或增高,低增生仅见少数病人。血细胞形态可见异常改变。红系增生通常明显活跃,原红细胞数量增多,胞质血红蛋白合成不良,幼红细胞可见类似巨幼红细胞,可见嗜碱性点彩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细胞是常见特征。粒系高增生较常见,中性粒细胞出现低颗粒化的中性粒细胞、Pelger-Huet样畸形的中性粒细胞或分叶过多现象,骨髓中早幼粒和中幼粒细胞可增多。巨核细胞数量不等,可见小巨核细胞,外周血出现巨大血小板或微小血小板,有时伴颗粒异常或缺如。

目前,骨髓形态学检测仍是MDS诊断和分型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手段。WHO标准明确提出,判断各系发育异常的定量标准为该系发生形态发育异常的细胞≥10%。但是,形态学的病态造血并不是MDS所特有,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暴露于重金属(尤其是铅和砷)、细胞毒素和生长因子治疗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B19病毒感染等情况下也可出现,所以诊断此类疾病并发MDS必需具备其他条件:幼稚细胞增高、持续的细胞遗传学异常和外周血血细胞减少。

骨髓活检是对骨髓细胞形态学必要的补充,MDS患者骨髓活检可表现为纤维化或其他间质改变、簇状幼稚细胞。分子及细胞遗传学是儿童MDS最强有力的证据和预后指标。在儿童MDS中约55%的进展性MDS76%的继发性MDS可见染色体核型异常。5号染色体异常在成人MDS中多见,而7染色体异常在儿童MDS中最为常见(25),其次为+8+21染色体异常。

基因突变是MDS患者中常见的遗传学异常,目前影响DNA甲基化基因突变(DNMT3AIDHlIDH2TET2)和组蛋白功能(EZH2ASXLl)以及剪切机制(U2AF35ZRSR2SRSF2SF3BI)这些基因突变在成人MDS中可见,但目前能监测到儿童MDS相关突变基因甚少。

小结:

在实际工作中,MDS本身就是一个排除性诊断,尤其是儿童MDS诊断更为复杂,个人认为一个长期的病史是儿童MDS诊断的基础,但是在诊疗中患儿病史往往根据家长口述,可能与患儿实际发病时间和进展不符,因此,长期观察,定期骨髓监测和遗传学检测,是儿童MDS诊断关键!


附:儿童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15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