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晚滴滴停运了,可我们还是要打车。

 jimmyliusss 2018-09-09


前几天约朋友去大悦城,在小区门口叫了滴滴,等了十几分钟才有人接单。


这在以前是不可想像的事情。


坐上车之后跟朋友吐槽,说为什么天津打车这么难。


他说他也不知道,还以为滴滴出事之后至少会有一个明显的叫车需求下滑。没想到还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还没说完,突然推送进来了一条新的信息:



在讨论滴滴需求没有丝毫减损的当下,这个标题让人百感交集。


想起我在北京退租的时候,因为离京的决定突然,留给我转租的时间并不多。所以一直在担心,会不会没人接手导致我白白丢掉几千块的押金。


结果,我中午十二点挂出去的房源,两点之前就租出去了。


还是在数个电话预约之中,一对情侣靠“我们现在就过去看房”的诚意和他们身上那种我十分熟悉的紧迫感才脱颖而出的。


我租的是自如,也是最近在频繁出事的一家公司。


这两件事的一起到来充满了明示和暗示,明示当然是这个时代我们享受的服务有多么的不健全、多么容易出现事故。


暗示的部分则是个好消息:


这些服务刚好赶上了最不怕死的一代年轻人。


对于每次出事之后网上如火如荼的讨论而言,每个人都更像一个旁观者。


这并不是说,人们没有动力去促成一些变好的事情发生,而是说,绝大多数人根本没得选择。


90 后和 95 后正在用实际行动表达着自己的窘迫。


但他们在面对潜在隐患的方法,更多是降低自己的标准,并转发几条锦鲤祈求坏事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




滴滴宣布将在 9 月 8 日- 9 月 15 日 夜间停运所有业务的那天,身边的人其实都是一片哀嚎的。


你看,人们真正直接的痛点并不在自己的安危,而在于夜里加班结束后该怎么回家。


再多说两句,这种一刀切和直接下线的应对措施,已经不是滴滴第一次使用了。


之前面对人们对于滴滴司机无故加价的情况忍无可忍,形成的舆论直接让滴滴在那段时间彻底取消了服务费加价系统。


结果自然是,因为没有“价高者得”的市场调节机制,那段时间的滴滴更加难打。


这一代人生存的艰辛就来源于此:


明明知道自己享受的是不怎么样的服务,但那又能怎么样呢?


不打滴滴也要面临出租的宰客,而你也不能确定出租车就更安全;不住自如蛋壳就要自己去豆瓣找房源,房子老旧不说还没有什么保证,那笔一次性的中介费远比细水长流式的“自如服务费”来得触目惊心。


如果有幸能让我看到几十年后的人翻看今天新闻时的表情,肯定十分有趣。


他们的脸上应该有两种困惑:


“那时候的人是怎么活下来的?”

“那时候的人怎么敢那么活着?”


然而这两个问题形成一种巧妙的闭环,互相解答了彼此。


不要被现在流行的养生哲学蒙蔽了。


那种保温杯里泡枸杞的生活方式只是一种荒诞的精神象征,是这一代人用来调侃自己经不起生活折腾的一种表演式抵抗。


他们骨子里的佛系已经佛到了头。


就像他们抢几块钱的红包然后去吃几百块的网红餐厅一样,斤斤计较的部分都在生活最表面的地方,至于再往下深入到性命之忧,反而没有那么计较。


几个月前,百度的 CEO 李彦宏接受采访时说:“中国人对隐私问题没有那么敏感,很多情况下他们愿意用隐私交换便利性”。


从这句话大概就能看出,企业家们对于人民疾苦的深切了解。




前段时间因为工作上的事,一个朋友问我关于深圳的看法,想获取一些话题灵感。


作为公司里为数不多的有南方生存经历的人来说,我对深圳还真是没什么印象,后来我把这句话告诉了她。


我跟她说:“这就是深圳最让我喜欢的地方。”


一座只有三十年历史的城市,以一种迫不得已走年轻路线的方式,意外地提供了另一种年轻人的生存途径。


我没在深圳生活过,只是偶尔去过几次,或是找朋友或是考试,也并未常驻过。


但是深圳却是唯一一座,让我觉得没有隔阂感也没有太大融入成本的城市。那里没有明显的本地人和外地人之分,没有一线城市的高傲也没有落选“逃离北上广”的身份低视。


我第一次去深圳找朋友时,他住在城中村里。


密密麻麻的楼群拥挤在一起,每栋楼之间打开窗户就可以聊天,狭窄的过道只能容两人并肩通过。


而我朋友租的地方也只有十来平米,一张床一张电脑桌一个卫生间就是全部了。


但是那片嘈杂市井的丑陋建筑群里,住着成千上万对一线城市抱有幻想,对未来充满希望的人。


允许存在这么一个地方作为年轻人们的过渡期,是让我对深圳充满好感的主要原因。


虽然前段时间听说城中村在集中升级改造,估计离变成“城中泊寓群”也不远了。



以前有人开玩笑说,到底是上网的人不出街,还是街上的人不上网,感觉网络像一道屏障一样把人们的状态一分为二:


微博上的公众讨论永远充满真挚,但现实生活里的年轻人却多少有点得过且过。


好像关上手机合上电脑的年轻人们,瞬间就收起了棱角,继续该交租交租该打车打车,贯彻着自己无能为力的生活。


但如果你换一个角度去想的话,也许这已经是最合理的一种解决方式了。


你不能要求他们放弃生活,你也不能要求他们不去发声。处在各种意外事件与生存隐患中的 90、95 后们正在艰难地寻找着他们的存在方式。


这算是 2018 年的一个 bug,允许这一代人言行不一,也允许他们在释放完怒火后躲回现实的出租屋里享受一点安静。


因为这似乎是他们能做的全部了。


谁让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