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第十二/证治/甘遂半夏汤(狭义痰饮,留饮欲去) 对于狭义痰饮来说,有两个治标的方剂,第18条,甘遂半夏汤。 《金匮要略》“18.病者脉伏,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甘遂半夏汤主之。 甘遂半夏汤方 甘遂(大者,三枚) 半夏(十二枚 以水一升煮取半升,去滓) 芍药(五枚) 甘草(如指大一枚,炙 一本作无) 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顿服之。 ” “病者脉伏”- 刚才说,作为痰饮的脉象,特别是留饮,应该是脉沉,作为它的主脉是偏弦,现在说“病者脉伏”,伏脉是沉伏于里的,比沉脉还要重。 “其人欲自利,利反快,虽利心下续坚满,此为留饮欲去故也”- 你怎么知道是心下呢? 这个在心下的痰饮不是一般的狭义痰饮,是狭义痰饮的留饮,留而不去,潜伏不出,现在用脉伏来表达的是狭义痰饮的留饮。 “其人欲自利,利反快”- 作为病人自己,他有一种自救的情况,就是总想通过大便排泄,使饮邪能有所减少。虽当时下一点,能解除一些,他觉好像症状暂时有所缓解。 “虽利,心下续坚满”- 这个“续”字表示,表示继续,接着,很快之意,很快又有新的饮邪增长。旧饮虽能稍去,但不能尽除,又继续有新的饮邪形成。 所以,他说, “甘遂半夏汤主之”- 这张方子,不学《金匮要略》“急则治标”,这个意思就不太明白。 首先来说甘遂,峻下逐水药,而且是通泄二便,请大家看甘遂的用量,选大个的三枚,这个力量是很大的,我们学峻下逐水药的时候,那个用量都是要求3 - 5分。在十枣汤的应用是遵照这个基本用量。 请大家看在配伍厘面,有没有相反呢?“藻戟遂芫俱战草”,现在甘遂和甘草相反。 那么半夏,还有芍药,在这里面到底起了什么作用? 攻下逐水的结果是使水有去路,解决它留饮欲去,而去不尽的问题。 现在说要是相反相成怎么办? 我们《讲义》在哪提出来的呢?是在: 就是甘遂和半夏,它取甘遂攻逐水饮,半夏来散结除痰,它俩同煎。芍药、甘草缓急止痛,再用白蜜酸收、甘缓、以安中,这样就不至于造成相反了。 * 也有的注家认为,你就照着张仲景这个原方,煎法,他说“上四味,以水二升,煮取半升,去滓,以蜜半升,和药汁煎取八合”。 [按语]讲了,“从‘心续下坚满’一语理解,本条病者脉伏之后,必有'心下坚满'这个症状,作为前提,不然续坚满则付诸阙如”。( 意思就是说,你若没有前面的坚满,后面也不可能提到“续坚满”。这个地方要注意。) 甘遂治痰之本,《本草纲目》曰‘不可过服,中病则止可也’至于煎服法,应该按照《千金》记载为准,较为安全,此方强调用蜜,亦有深意。” |
|
来自: 药膳食疗方注释 > 《《金匮要略》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