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因写字误了饭点,他发明了方便面

 关陇之 2018-09-09

试想,如果你生活在古代,读书写字太久或和文人墨客切磋笔墨等误了饭点,饭菜凉了或没给留饭,又没外卖,那怎么办?


那就发明“方便面呗!


没开玩笑,这事儿是真的。


很多人以为方便面是台湾那位姓康的师傅发明的,或是“熊毅式”发明的,也有人说是1958年日本人吴百福发明的。其实,早在两百年前的清代嘉庆年间一位书法高手,就研制发明了“方便面。此人系当时的扬州知府,名字叫伊秉绶


伊秉绶(1754—1815)

伊秉绶书法作品

伊秉绶书法作品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伊秉绶是名门贵胄,书画名家,家里经常有文人墨客造访,大家交流书法、切磋笔墨,抑或品茗抚琴,好不投入,所以经常“墨迹”到饭点儿,伊秉绶又不好赶客人走,留饭就成了一件麻烦事儿。


懒爱发明。喜欢面实的伊秉绶和厨子反复探讨,将面粉和鸡蛋液混合调匀,然后擀成线条状,沥干后油炸,放入瓷罐中储藏。味道鲜美,经济大方,深受伊府客人的赞赏,被流传开来,人称“伊府面”、“伊面”。



如今,“伊面”的制法或称谓一直流传至今,但却很少人知道“伊面的来源了。大家记住咯,方便面的始祖—“伊面”,是清代大书法家伊秉绶发明的。



伊秉绶是骨灰级吃货,已经登到“发明级”段位了。其实,我们的书法前辈们,素来不缺吃货,我们来瞅瞅:


 ❶

王羲之是吃货,喝酒,吃饼,嗑药,吃橘子。在给友人快递橘子时,还附个纸条:“给你发了300个橘子哈,霜降没到不能多采啊(不然给你寄300斤,嘻嘻)


▲王羲之《奉橘帖》

身为和尚的怀素,是个严重的肉食吃货。他在《食鱼帖》里说:“老僧曾经在长沙大吃鱼肉,但来了首都之后吃肉却经常被人非议,真不爽!


▲怀素《食鱼帖》


杨凝式《韭花帖》也泄露了自己的吃货本质:

“午觉后很饿,正巧你发的韭菜花到货。我配上嫩羊肉,吃完太爽了。现在还没有手机拍照发朋友圈,那就写封信给你吧,么么哒!”


▲杨凝式《韭花帖》


苏轼更是顶级吃货,且不说与其有关的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糁,甚至还跟黄庭坚说:“牢饭也是挺好吃的呀!”


苏轼《啜茶帖》


黄庭坚也是大吃货,好友送来糟姜、银杏,于是回信说:“你送我吃,我送你吃,雍酥二斤、青州枣一篓,爱你哟!”


▲黄庭坚《糟姜帖》


米芾当然也好吃:

“送去一壶真酥酒,有空一起嗨吧!”


▲米芾《真酥帖》


最后,再说回吃货遍地的清代。苏州大文豪、书法家金圣叹,愤世嫉俗,临刑前的遗言,没有慷慨陈词,更没有丝毫忏悔,他的最后一句话是:


“花生米与豆干同嚼,大有核桃滋味。”



书法思考◎有益分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