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青籽话珠宝——玉器欣赏·如是我闻 之 明代篇(十)

 自华居 2018-09-10

明代肖生玉器大多继承了宋代的工艺风格,尽管工艺较宋粗放,但形体颇为相似,此外,明代常见的一些圆雕禽鸟、草虫等类作品,也多仿宋代造型,形象温和清秀,写实性较强,只是碾磨不甚精细,美学意义欠佳,今天先生就接着和您聊历代玉器的那些事儿,让我们共同感悟器之美、玉之魂。

打开百度App,看更多美图

明代玉童的数量较宋代明显增多,并出现了持盒、玩鸟、戏耍的新题材,一般造型浑圆,服装姿态沿袭了宋代的式样,头部较大且扁直,面部刻划细致,大眼睛、蒜头鼻,显得很有福气。衣纹线粗深而且比较生硬,所持花枝叶子深挖,梗有棱角,镂空钻孔的痕迹不注意碾磨,显得有些粗糙,穿孔上下贯通,或在肩部花枝处钻孔,整体造型及工艺均不如宋代玉童精致。明代玉兽的种类较多、形制各异,分别有鹿、羊、马等,造型注重写实,体态多仿宋之风格,但有形而无神,一般只注意大体轮廓而,不讲究细部的刻划。刀工粗放醒目,特别是兽头面部的棱角比较明显,四肢轮廓及胸肋骨之处,砣痕粗深,表示皮毛的短阴线,也不甚规整,磨工较差,而且玉料常有杂色。明代的玉鱼一般头部较大、圆圈眼,有时也用管钻琢成,尾部分叉并向两侧弯曲,鱼身中间出现了一条长阴线,将腹背分开,同时还常用斜格纹、米字纹等装饰,多数作品工艺粗糙,形似而无神。

自宋代开始,中国思想领域,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儒释道三教合一,不但从宗教内容功能互相补充,提高到哲学理论上的融合,而且直接影响到了民间的信仰,从此,人们常将儒释道三教的神仙人物,同铸一炉、共同膜拜。至明代,尽管统治者政治上很专制,但文化却呈多元化发展,各种宗教和平共处、相互融合,同时,随着回族的内迁,西方传教士的努力,伊斯兰教和天主教也在我国相继出现,并发展了为数不少的信徒,制作了一些与宗教有关的玉器制作。

今天我们就先聊到这里,让大家对明代的肖生玉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明天我们将继续分享,有关明代宗教玉器的话题。先生立身于江湖,而非庙堂之上,煮酒、烹茶、论玉,咱们聊的是情怀,悟的是人间正道,玉器清赏,如是我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