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粘人的孩子都能学会独立玩耍》 孩子入园之后,父母身上的责任并非减少了,而是增多: 一方面,对孩子的家庭教育仍然是不能松懈的,父母仍对孩子的教养负主要责任;另一方面,我们还要与老师保持良好沟通,做好孩子和老师之间的桥梁。 所以,家有入园孩子的父母,不仅要掌握与孩子沟通的技巧,同时还得掌握和老师沟通的一些技巧,这样才能帮孩子做好过渡,更顺利地适应校园生活,更好地走向社会化。 这篇文章结合微信后台的典型问题,来聊聊父母与老师沟通的一些注意事项。 ▌既然送孩子进了幼儿园,就要表达对老师起码的尊敬 有些父母——虽然是少数,但的确是存在的,自己有着很优越的社会地位,或者自认为自己在养孩子方面懂得多,再或者本来在现实中就比较高冷,加上一些不良新闻频出,所以往往很难对幼儿园老师心怀敬意。 即使嘴里不说,但是这样的观念一定会体现到我们的言行态度当中。积木育儿微信后台上,收到的一位妈妈的问题,就很有代表性:
这位妈妈疑虑得没错,的确有不妥当的地方。因为自己觉得懂得多,也没把老师看得重要,所以才会轻易就把老师晾在一边。 抛开那些新闻事件,既然我们把孩子送到了幼儿园,交给了老师,起码的尊重必须要有,比如老师讲话时要用心听,用语言表达出来对老师的谢意,多把自己孩子的进步用积极的口吻告知老师等。 不仅要尊重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助教、生活老师也一样要尊重。父母对老师的冷淡态度,或者对不同老师态度不同,不仅会伤老师们的心,同时也会影响到孩子对老师和学校怀抱的态度。 要知道,老师是除父母之外,孩子生命里另外一个“重要他人”。教会孩子懂得尊重老师,尊重老师的付出,是父母应该示范、引导孩子学会的一个宝贵品质。 ▌戒除父母自己的分离焦虑,不干扰老师的工作 在9月份孩子刚入园那会儿,曾经有一位玻璃心的妈妈跟我们说:
从这个妈妈的讲述里,可以很明显看出,不仅孩子粘妈妈,妈妈也很粘孩子。妈妈的分离焦虑甚至更严重,以至于传染给了孩子,让孩子愈发不愿意和妈妈分开。母女俩在教室里难舍难分,不但会影响到孩子对新环境的适应,而且也的确会干扰到老师的正常工作。 所以,父母最好的做法是,把孩子送进教室、交给老师之后,干脆地道再见,并且快速离开。父母在孩子身边多留恋一会儿,就会对孩子和老师多一会儿干扰。 很多妈妈其实都会发现,孩子明明一个人在陌生环境里玩得挺好的,可是只要一看见妈妈就开始磨叽、腻歪、甚至缠住妈妈不愿意再投入到集体活动当中。这都是孩子在适应新环境的一个过渡,是很正常的表现。父母此时该做的,就是在孩子背后“温柔的一推”,帮孩子走向更广阔的世界,而不是怜惜地继续把孩子抱在怀里。 既然孩子已经入园了,父母必须学会信任老师。信任老师并不是看老师是否值得信任(这是你择园时候早就该考虑好的事),信任于父母是一种能力。即使后来,你怀疑老师有些问题,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受到不公平对待等,也请怀抱信任的态度,认真地听老师如何解释,而不是一腔怒火上来,就把老师推到了自己的敌对面上。 ▌保持跟老师的良好沟通,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各类活动 有的父母会认为幼儿园也就是玩,旷课逃课也没有关系。还有父母因为担心孩子生病,甚至不跟老师打招呼就直接好几天不送孩子去学校。再或者遇到学校组织活动,认为无关紧要,并不放在心上。 这都是不合适的做法。 第一,父母最好跟老师保持良好的联络、沟通。一个孩子不来上学,也没有音信,这对老师来说,也是份很大的牵挂。这时,父母发条短信请个假,总可以吧?另外,一般的学校活动,如果父母总认为不重要,不乐意参加,这样孩子每次都不能获得父母的支持,也就自然会影响孩子有效融入他们的新环境。 第二,现在的通讯手段其实很发达,爸妈们有很多渠道去跟老师交流、保持联络,譬如手机短信、微信,通过网络聊天的方式,更放松,也更容易聊得深入。比如你若平时没多少机会跟老师当面深聊,就可以通过短信跟老师谈谈孩子的一些习惯、小进步、存在的问题等,从而帮老师更好地了解、帮助你的孩子。 有时候,若父母方便,甚至可以多问几嘴学校的新活动事宜,甚至毛遂自荐去做自愿者。 你主动融入孩子的校园环境,对孩子是一种鼓舞和情感支持,而且老师们也会非常感激你的。 幼儿园老师们身上都担有很大责任,他们也都不容易。 一位家长说过一段很有意思的话:
但凡有过接送孩子经验的父母,应该会对这段话有些体会吧。 人和人的关系都是相互的。希望老师们如何对待孩子,那么父母首先就如何支持、配合老师们的工作。父母和老师的目标其实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为我们的孩子创造更好的成长环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