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逆袭,穷小子变千万身企业家,他却放弃厂房和成就回涪陵干了这事!

 好书风 2018-09-11
    2016年,涪陵区义和镇空降了一位企业家,茨竹沟这个昔日荒无人烟之地被这位企业家选中,经过两年的打造,早已不见昔日荒芜,成为远近皆知的农业产业基地和残疾人扶贫基地。这个企业家是谁?他又为何要放弃厂房到涪陵另起炉灶呢?
心酸,父亲意外残疾,穷小子背井离乡
    秦洪,1976年出生在义和镇石岭村一个普通的家庭,在大生产大集体的背景下,一家人过着简单朴实的生活。但是在秦洪8岁的时候,噩运不幸降临到这个家。时年38岁的父亲在给集体修大堰时,被滚落的巨石砸断了一条腿,成为了残疾人,这个家的顶梁柱轰然倒塌,而秦洪和哥哥两个人都还不到10岁,生活的重担一下子压到了秦洪母亲身上。看着整日操劳的母亲,秦洪的内心泛起涟漪,为帮母亲分担压力,初一没有念完的秦洪决定放弃学业,外出务工。

秦洪父亲左腿截肢
    出门在外的秦洪,为了能挣口饭吃,干过工地、学过木工、做过服装、进过工厂,在社会这个大熔炉里,他不断地学习。吃过苦,受过累,打碎了牙,血水往肚子里咽,但丰富的阅历也让它快速成长。
逆袭,变身高富帅,抱得美人归
    秦洪的最后一份工作是在广州一个皮具厂上班,他在皮具厂一呆就是好几年,从底层车间一直干到高层管理。在掌握了足够的资源以后,秦洪决定自己单干。凭着勇往直前的干劲、充足的资源累积以及丰富的社会阅历,秦洪的皮具厂一路高歌猛进。
    2012年,回乡过节的秦洪遇到了人生“第二春”,初中同学李钰婷。李钰婷当时在北京有一份不错的工作,两人再次相遇以后,李钰婷被秦洪的勤劳、孝顺与执着打动,“能如此孝顺父母的男人,也是值得托付终生了。”随后,二人喜结连理,共同奋斗,秦洪的致富路上,也多了一位贤内助。到2015年的时候,秦洪夫妇经营的厂房工人达到200多人,年销售额上千万元。

秦洪夫妇在茨竹沟发展竹笋产业(右二:李钰婷)
蜕变,回乡另起炉灶,携手残疾人共同致富
    虽然在事业爱情两个方面,秦洪都如鱼得水,腰包鼓了,日子也好了。但是父母却一直牵绊着他的心,随着父母年龄的增长,加上父亲本来就是二级肢体残疾,母亲的身体也由于过度操劳时好时坏,秦洪思乡之情愈发浓厚。
    2015年,涪陵区政府组织区招商局等相关部门、单位、乡镇外出到广州调研,慰问在广东的涪陵籍企业家。当了解到秦洪的困扰以后,区领导当即表示欢迎秦洪回到家乡再创辉煌,时任义和镇党委书记的何静秋更是就回到家乡的展望和秦洪夫妇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这也坚定了秦洪夫妇回乡发展的决心。

秦洪夫妇在茨竹沟发展土鸡养殖
    2016年,秦洪夫妇带着所有的积蓄,离开了生活了近20年的广州,回到涪陵区义和镇,创办了重庆雄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落户茨竹沟,开始发展农业。并竹笋和土鸡为主要产品输出,获得了很好的成效。秦洪夫妇通过农业 互联网 电商运营的模式,将农产卖到全国各地,主打产品茨竹沟土鸡、茨竹沟竹笋等远销北京、广州、成都等地,有口皆碑。目前公司拥有标准鸡舍100个,年产2万只土鸡,产值160余万元。通过与农民产量分红的形式,承包经营了1000亩的笋用竹林,年产麻竹笋200余吨,产值100余万元
    对生活在周边的群众,特别是残疾人和贫困户来讲,秦洪夫妇更像是他们的“救世主”。公司在成立之初,就安置了残疾人7人就业,在用工条件上更多地向残疾人或残疾人家属倾斜,截止2018年8月,公司残疾人就业人数达到20人,另外还帮扶了50余户残疾人进行土鸡饲养培训,并免费提供了近3000只鸡苗给残疾人饲养,通过上门包回收的方式再将成品鸡购买回来,实实在在帮助残疾人增收。

秦洪父亲照顾患有小儿麻 痹的大孙子
    在问及为何会有如此选择的时候,秦洪讲到,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方面,自己的父亲早年就成为了残疾人,他明白其中的苦和累,同时,秦洪和前妻在1999年所孕育的第一个孩子患有小儿麻 痹,智力低下,无自理能力,不会说话,脾气臊动,体质较弱,经常生病感冒,日常照顾还得由残疾父亲照顾;处在这样一个残疾人家庭,秦洪夫妇的恻隐之心更加倾斜。另一方面,何静秋地重视以及对他父亲和儿子地关怀,这让他非常感动,更加坚定了秦洪要将家乡发展好,帮扶更多残疾人朋友与家庭的决心,让更多的残疾人增收致富,获得尊重、融入社会,让他们从不幸走向美好生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