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4年黄巾起义群雄起。黄巾军起义后,汉室势微群雄并起。 话说曹操“官渡之战”打败袁绍基本统一北方后挟天子以令诸侯,208年挥师南下却在“赤壁之战”遭遇孙、刘联盟大败而归,未能一统天下。 · 220年开始三国鼎立。曹、刘、孙陆续称帝,魏、蜀、吴天下三分。 220年曹操病逝,曹丕逼汉献帝退位称帝国号魏;221年刘备称帝始称“蜀汉”,却于222年夷陵之战败于东吴隔年病逝;229年东吴孙权称帝; · 280年三国归晋。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战争灭掉蜀汉并称王,265年其子司马炎代魏称帝国号晋(西晋),289年晋灭孙吴统一中国。 西晋统一不久,世族开始兴起掌控国家实力,王权之争先后出现贾后乱政,八王之乱。这几个王爷争权夺利互相掐架都想着当皇位,根本就不管国家不管老百姓致使国力日衰。世族更是趁此机会扩张自己势力,对自汉以来迁徙到内陆的少数民族又大肆欺压,激发了民族矛盾,再遇上自然灾害使得民不聊生,少数民族纷纷反抗独立。 · 304年匈奴人刘渊宣布独立自称继承汉室正统,308年称帝国号“汉”后改为“赵”史称“前赵”。 刘渊称王开启了北方“五胡乱华” 时期,晋之前的“华夷之防”荡然无存,各族不断独立建国,最主要的包括:匈奴、鲜卑、羯、氐、羌等五族,历史上称为“五胡乱华”。这些少数民族先后建了大大小小二十多个国,影响较大、时间较长的有十六个,历史上称为“五胡十六国”。 “五胡十六国”与接下来的南北朝时期跨度三百六十多年,是中国民族大融合的主要时期,“五胡乱华”也是历史上汉族遭受的最惨重的一次灭族危机。 永嘉丧乱,五胡大肆屠杀汉人,中原世族十不存一,大半世族百姓南下避祸。而北方以羯人石勒为代表的胡人对汉人实施了灭绝性的屠杀,一次就杀汉族百姓数十万,甚至规定汉人不得向其狩猎围场的野兽投一块石子者,否则即是“犯兽”被杀。由于五胡灭族的残杀导致当时华夏人口严重减少,社会大倒退,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汉民族的一场灾难几近在北方亡种灭族。 汉人冉闵,推翻羯赵称帝建国,史称冉魏,颁布了《杀胡令》,三道令号召北方诸地汉人纷纷起兵杀胡报仇,史载“无月不战,互为相攻”。冉闵后来在邺城对羯族屠杀了二十几万,加上全国各省各地的复仇屠杀,羯族与匈奴在血腥的民族报复中被基本杀绝,并驱逐匈奴、羌、氐等胡人数百万出中原。后冉闵被北魏慕容俊所杀。由于冉闵带领汉人反击终使北方汉人不至被灭种绝族,堪称民族英雄,但后世却少有提及此人不知何故。 虽然五胡乱华期间民族矛盾突出,但是彼此间的融合也在这个时期形成,受文化影响不少胡人也持续汉化,比如:胡姓、石姓的汉族多为当时的胡人,还有长络腮胡子的男士也有胡人血缘,胡汉通婚使一些少数民族逐渐消失。而胡人以汉血统自居,习汉文化、穿汉服、写汉字使得后期隋唐统一中国后,因着汉字的原因使南北方很快不分彼此。 · 316年刘渊的儿子刘聪杀晋愍帝,西晋终于在少数民族的反抗下走到尽头。 · 317年琅邪王司马睿于健康称帝史称东晋。 期间北方少数民族混战,百姓苦不堪言。同时很多世族百姓以汉人身份难以认同胡人,即使武力落败仍在文化上自傲,纷纷南下史称“衣官南渡”。由于世族的南移使得正统中华文化得以在东晋延续,虽然皇权衰落世族掌权,频繁出现骚乱专政,但有不少当权者仍力图恢复统一而发动几次北伐。谢安率军力克北方前秦的扩张赢得淝水之战并收复了大片土地。但东晋最终还是在朋党之争、诸乱频起的情况下迅速衰落。 · 420年刘裕崛起平定诸乱后灭东晋称帝。 历时长达156年的西、东晋朝结束,历史推进到政权更迭频繁、民族进一步融合的南北朝时期。 第三阶段 划江分治南北朝,胡汉融合新汉族 ▲▲▲ 420年-589年 北朝—— 先后经历北魏、西魏、东魏、北齐、北周、隋 · 公元389年北方鲜卑人拓跋氏称帝定都平城史称北魏,逐步吞并北方诸国,439年拓跋焘灭北凉后统一北方。北魏汉化运动搞得轰轰烈烈,支持派与反对派势均力敌。六镇之乱后于 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 · 东魏归周:权臣高欢逼北魏孝武帝逃往关中后另立孝静帝迁都邺称东魏,550年高洋取代东魏建北周。 · 西魏归齐:宇文泰在关中迎来北魏孝武帝后又将其毒死,另立魏文帝定都长安称西魏,557年宇文觉代西魏建北齐。 · 577年北周灭北齐统一中国北方。 · 581年北周静王禅位,大臣杨坚建隋朝。 南朝—— 先后经历“宋、齐、梁、陈”,四朝均定都健康,后归于隋 · 420年刘裕灭东晋后建 “刘宋”定都健康。 说南朝不得不关注一下其开国皇帝。刘裕小名寄奴,是个很有故事的皇帝,甚至有味草药就叫“刘寄奴”,历史上享有“南朝第一帝”之称。他代晋建宋后,采用“集权中央,抑制豪强兼并,实施土断,整顿吏治,重用寒门,发展生产,轻徭薄赋,废除苛法,亲自听讼,振兴教育”等一系列措施,终结了门阀专政,奠定了南朝“寒人掌机要”的政治格局。对汉文化的保护与发扬有重大贡献,开创了江左六朝疆域最辽阔的时期,为“元嘉之治”打下坚实的基础,被誉为“定乱代兴之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