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他非常不开心,这时候爸爸妈妈该怎么应对?如果是孩子做错了,你要让他知道:第一,妈妈理解他现在的心情;第二,老师因为什么事批评了他;第三,妈妈相信他今后肯定会做好。 虽然,我们很早就诚恳地对幼儿园老师表过态:“孩子要是犯了错误,该批评就批评,千万别客气!”但当孩子在幼儿园真的被老师批评了,我们该如何帮助或伤心或委屈或无助的孩子?面对老师,我们又该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提及我们的童年,也曾因为淘气受到老师的批评,回忆时酸酸甜甜,早已是远去风景;但当儿子哭着跟我说,今天我有点不乖,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我心里却总不是滋味。”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了怎么办 孩子受了批评哭泣、发脾气或者大声喊叫?这表示他正在遭遇心理压力。这时,无论孩子是对还是错,请不要批评他。只要不因此扰乱别人,就应该给予他自然流露情绪的机会。 当孩子的心情平静下来后,如果他愿意,将他经历的事情完整地叙述出来。如果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有限,可以通过平静的提问:“然后呢?”“如果……又会怎样呢?”引导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 如果是孩子做错了,你要让他知道:第一,妈妈理解他现在的心情;第二,老师因为什么事批评了他;第三,妈妈相信他今后肯定会做好。 如果是老师误解了孩子,你可以告诉孩子,是老师错怪了他,老师没有弄清楚事情。第二天应该跟老师解释一下实际情况。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并不可怕,正是经历一个个的“错误”和“批评”后,孩子才会慢慢长大。可怕的是小的负面情绪积压下来,压得孩子喘不过气,在沮丧中放弃自信。永远不要忘了,我们要教养的是一个最能够适应周围环境、沉着面对挫折、对自己满怀信心的快乐孩子。 孩子在幼儿园被老师批评经验分享 作为父母,小朋友总是会犯错误的—— 淘淘妈(儿子淘淘,4岁):我并不认为孩子在幼儿园里只受表扬不受批评就是好事,有时我会逗他:“淘淘今天没被表扬也没被批评,老师是不是以为你没去呀?”我的态度影响了淘淘,4岁的淘淘抗“打击”的心理素质与日俱增。有时候,我怪他被老师批评多了,淘淘会用“小朋友总是会犯错误的”这句话来回应我。想想也对,从小到大谁没挨过批评呢?我们自己都做不到永远正确,何况4岁的孩子? 作为老师,我期待父母—— 张燕(幼儿园教师):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希望幼儿园老师能够给孩子自由,这点我赞同。但是,自由的前提是要有一定的规则约束。孩子毕竟是社会中的人,而幼儿园阶段是他形成规则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时期。 卢珊珊(幼儿园教师):很多情况下孩子受批评是因为没有遵守集体规则。比如,将幼儿园的玩具占为己有,攻击同伴等等,我希望父母可以经常和老师沟通一下,知道什么情况下老师会限制孩子的行为,然后对孩子进行配合教育,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学规则的地方。 颜丹(幼儿园教师):我希望父母能给予老师最大的信任,碰到事情时能反过来想,老师这么做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好处?另外,孩子受了批评,在家会有哪些表现?他的情绪怎样?希望父母能及时和老师沟通。 如果,你碰到的是一位教育技巧不太成熟的老师—— 遇到一位教育技巧不太成熟的老师,其实挺苦恼的。尤其是当我们觉得老师的一些教育方法不太恰当时,往往苦于不知怎样和老师沟通。这时,不妨试试下面这位妈妈的方法。 李红蕾(天天妈妈):我就遇到过这样一位初出道的小老师。她也挺喜欢孩子,上课的时候神采飞扬,高兴的时候抱着孩子打转儿,很招孩子喜欢。可是对顽皮的孩子,经常是声色俱厉地一阵批评,让我们这些做家长的无法接受。如果直接指出,怕伤了老师的自尊心和工作热情,于是我采取了这个方法——经常和老师聊天,肯定她工作中一些好的方法。比如:“今天我家天天说,老师表扬她画画的时候很安静,没有打扰小伙伴。我觉得您这种激励的方法特别好。”或是向老师请教一些问题:“孩子在父母和爷爷奶奶面前表现得不一致怎么 办?”老师很耐心地查阅资料给予解答。就这样,慢慢地我发现,老师的教育技巧成熟多了,解答家长的疑问也逐渐深入了。 其实细细想来,我们这些初为人父母的,哪一个不是战战兢兢地摸索着教育孩子的方法?对于初出茅庐的小老师,我们也应该有宽容的心态允许她和我们一起成熟起来。 宝宝上幼儿园后父母6个功课 宝宝上幼儿园后,很多不良习惯都要改过来,爸爸妈妈要注意言传身教哦。 作息时间要调整 虽然做了父母,但不少年轻的爸爸妈妈仍然玩心不减,带着宝宝一起参加朋友聚会,一玩就到深夜。这样晚睡晚起、生活缺乏规律的宝宝,可不是幼儿园喜欢的新生!一般来说,幼儿园要求孩子上午8时前入园,孩子太晚到,就会错过很多早间活动。因此,这两天,爸爸妈妈应当注意帮孩子调整作息。早上7时左右起床,晚上8:30左右入睡,中午别忘了让孩子午睡一会。 早点改掉坏习惯 幼儿园有老师、有保育员,但是,毕竟不能和家里的“一对一”照顾相比。如果你的孩子还不会自己穿衣、穿鞋、洗脸、刷牙,这两天可以开始试着让他(她)自己做做这些事情。 你是不是担心,没有了你的叮咛,孩子会忘了饭前便后要洗手等一些必需的生活习惯,那么,不妨找一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念给他(她)听,一边听一边做,对强化记忆很有效。此外,你要提醒孩子主动说出自己的需求,主动要求喝水、主动提出去跟别的小朋友玩。在即将到来的幼儿园生活期间,主动沟通也是他(她)必须学会的生活技能。 言语鼓励莫吝啬 “再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收骨头‟”“你现在皮,以后让老师来管你”,你是不是也用这样的话“恐吓”过孩子?千万别这么做!你不经意的一句话,可能会让孩子在潜意识里觉得幼儿园是个“可怕的”地方,从而产生抵触情绪。孩子即将一个人面对一个新的环境,需要的是你的鼓励。你应该多跟他(她)说说,“幼儿园很漂亮的,有很多好玩的玩具,还有很多和你一样可爱的宝宝,你们可以一起玩!” 提前逛次幼儿园 如果有空的话,在开学前,带孩子去幼儿园附近熟悉一下环境。大部分幼儿园在新生入园前,都会安排半天的亲子开放日。即便工作再忙,也请你带着孩子一起去参加,有了爸爸妈妈的陪伴,孩子的紧张感会大大降低。 刚开始送孩子上学时,孩子如果哭得太厉害,你可以减缓一下上班的脚步,陪他(她)一起玩会玩具,等他(她)情绪稍微平复一点再悄悄离开,而不要“来硬的”。一般来说,孩子入园2周以后便会停止哭闹。 老师家访多沟通 这是你和老师的第一次见面,充分的沟通很必要!首先,别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的缺点。现在的孩子可古灵精怪着呢!如果孩子听到你跟老师说他(她)挑食,他(她)说不定就会觉得“反正老师知道了,我就是不吃”。第二,别多提不合理要求。长期从事一线教育的王银华园长告诉记者,每次新生报名,总有家长对孩子分在哪一个小组,被安排在哪张床铺提出种种琐碎的要求。如果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度的人,家长是不是得先大度起来呢?如果孩子有慢性疾病、忌讳或过敏症状等特殊情况,千万记着告诉老师,否则万一孩子发病,后果难以预料。 买件玩具送孩子 你是否已经帮孩子整理好了第一天入园用的小背囊?别忘了挑一件孩子最 喜欢的玩具放进去。在新环境里,一件熟悉的玩具不仅将帮助孩子找到家的感觉,还能让他(她)在新伙伴中更受欢迎!当然,这件玩具别太贵,以免滋长孩子的攀比炫耀心理。 学龄前儿童焦虑的原因及特征 对学龄前儿童的焦虑,首先应查明原因,解除诱发焦虑的心理应激因素,如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或幼儿园教育因素或“母爱”缺乏因素。 孩子焦虑,是一组以不安和恐惧为主的情绪问题。好发于学龄前期,女孩相对较多。 焦虑的原因,多数学者认为主要与心理应激和遗传因素有关。焦虑主要表现有焦虑情绪、不安行为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等症状。孩子在情绪上多表现为烦躁、哭泣或吵闹,无论在饥饿或饱餐、寒冷或温暖、倦怠或清醒之时均哭闹,难以安抚和照料,不易抚养。大一些的孩子常表示害怕、恐惧,或有大祸临头的 不祥感觉,在行为上表现胆小、不愿意离开家人、惶恐不安、哭泣、拒绝上学。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症状,以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为主,多有呼吸急促、闭气、胸闷、惊慌、头晕、头昏、出汗、恶心、呕吐、腹痛、口干、四肢发冷、腹泻、便秘、尿急、尿频、失眠、多梦等。 根据发生原因和表现特征可分为3种类型: 分离性焦虑 多见于学龄学儿童。当与亲人分离深感不安而产生明显的焦虑情绪,甚至多数孩子常无根据地担心亲人会离开自己而发生危险,将会发生意外的事故,会有大祸临头使自己与亲人失散,或自己被拐骗等,因此不愿意去幼儿园,即使勉强送去,也表现哭闹、挣扎,出现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症状(如呕吐、腹痛等)。 过度焦虑反应 表现对未来过分地担心和忧虑、不切实际的烦恼。如担心完不成学业,担心考试成绩差,怕黑暗,怕孤独,常为一点小事影响情绪而惴惴不安、焦虑、烦恼。女孩子多见。其个性为胆小、多虑、缺乏自信心,对事物反应敏感,同时有自主神经系统症状。 社交性焦虑 孩子每当与人接触或谈话时会紧张、害怕、局促不安,尤其是当接触陌生人或在新环境,表现持久而过分紧张不安、烦躁焦虑,并企图回避。此类孩子从小恐惧上幼儿园,年长者怕上学,怕见老师和同学。若勉强到校也不与同学接触,单独一人站在墙角边,明显有社交和适应方面的困难。 对学龄前儿童的焦虑,首先应查明原因,解除诱发焦虑的心理应激因素,如家庭环境因素、家庭或幼儿园教育因素或“母爱”缺乏因素。可求助于心理医生,家长应配合医生的治疗,消除家庭环境或家庭教育中的不良因素,克服父母自身弱点或神经质的倾向。 父母必知:孩子为何愤怒 父母应从小培养孩子的性格特点,如果你的宝宝容易愤怒,而且脾气暴躁,就要看看以下可能的原因。 1、孩子的愤怒掩盖着内心深处的伤痛愤怒的孩子看起来气势汹汹,其实他的内心是惊恐不安和悲伤的。一件很小的事会使他感到自己受到了严重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威胁,而且他除了奋起反抗外别无选择。他也感到孤独,认为没有人帮助他,所有的人都想伤害他。孩子天生是渴求温情和友善的。如果你看到一个孩子狂暴地打他的亲人,你可以认定他正处于极度的痛苦中。他是以这种狂暴的方式引起父母和亲人的注意:他受到了伤害,需要帮助。 孩子悲伤的时候,哭泣可以排除他们的悲伤。孩子害怕的时候,哭泣、发抖和出汗可以消除他们的恐惧。孩子遭受挫折的时候,发过脾气之后他们能够重新感受生活的美好。但是,当孩子愤怒的时候,却没有明确的、与生俱来的康复途径可循。父母必须学会靠近惊恐而又充满痛苦的孩子。一旦学会如何靠近愤怒的孩子,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摆脱造成他们愤怒的主要原因——恐惧和痛苦。 2、孩子的怒气通常掩盖着某个可怕的经历 当孩子感到处境危险,或经常独自一人、无人做伴,或见到别人受到伤害,都会强烈地感到恐惧。在这种时候,由于过度惊恐或为恐惧所压倒,他们几乎无法抗争。他们会退缩,发呆,或漠不作声以求逃生。这些骇人的时刻会使孩子留下深深的印记。在脱离危险后很久,他们仍会感到恐惧。他们的恐惧既来自于那件他们所遇到的可怕的事物,也来自在那次遭遇中自己陷入完全被动的处境的体验。 很小的不快可能会触发孩子很久以前的经历留下的恐怖感。尽管此刻他并未面对严重威胁,他的行为正如那次一样,因感到孤独和惊恐作出自卫的反应,他愤怒。有时实际的威胁并不存在,愤怒的孩子有时是在与一个不存在的敌手争斗,昔日的恐惧仍然缠绕着他。 此时,告诉孩子没有必要紧张是毫无效果的。有效的方法是伴在他身边,帮助他处理他的恐惧和悲伤。 3、孩子的愤怒有时可能是针对着不公平 有时,由于我们或其他成年人未能善待孩子,孩子有充分的理由感到气愤。有自信心的年轻人受到委屈时,他们会迅速、强烈、高声地抗议,但并不想伤害任何人。他们的目的是要人倾听并争得公正。 当孩子觉得自己或自己所关心的人受到了委屈,他会很愤怒。我们最好的反应就是任由他的愤怒爆发出来,听他说些什么,看他是不是有道理。如果愤怒的人得到倾听并得知有切实的补救方法,事情就会迅速了结,情绪也随之归于平静。 因此,孩子的愤怒有时来源于恐惧和悲伤,有时则是对不公正的情绪性反应。无论何种情况,只要愤怒的发泄能为人理解并得到倾听,孩子和家人都会从中受益。 请让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 对父母来说,在孩子的成长中,除了艰辛,还有收获、感动、体悟,这也是为人父母者完整人生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哪怕是比别人“慢半拍”。 网上流传一个亲子故事:一位母亲在幼儿园听见其他家长议论自己的女儿:“音乐课,嘴闭成一枚坚果;舞蹈课,总比别人慢半拍;用餐,吃到胃痛还要添饭……”孩子不小心用刀子弄伤手,母亲顿时又一顿数落。后来,母亲知道,孩子拼命吃饭,是想吃得饱饱的不会生病,“妈妈就不烦了”;弄伤小手,是因为妈妈总怪自己什么也不会,想学削苹果给妈妈,让她别生气。 在我们不少当家长的眼里,养育孩子,除了艰辛还是艰辛,并且因为把孩子有没有出息看作了自己的担当,艰辛中充满责任感——宁让孩子现在埋怨自己,也不让他(她)将来埋怨。我不知道这出息究竟指什么,也不知道有多少人成年后会顿悟父母当年的苦心,但在“养你这么累,为什么不表现好点”的数落下,有许多孩子正变得小心翼翼起来,让父母满意,成了他们最重要的目标。 我有时在想,这是一个童年应有的记忆吗?或者,把自己和孩子都弄得艰辛不堪,是否就是负责任的必然体现?对孩子来说,他们希望父母亲守望他们的快乐,而不是紧盯试卷和别人嘴里的评价。这需要父母弯下身子,去读懂孩子。 对父母来说,在孩子的成长中,除了艰辛,还有收获、感动、体悟,这也是为人父母者完整人生的一部分。这就需要允许孩子用自己的方式长大,哪怕是比别人“慢半拍”。因为,只有充分尊重孩子,把他作为一个完整的人看待,才有自由舒展的人格养成,这是一切所谓出息的真正基础。请相信,每个孩子都是一颗纯净的种子,风雪再大,它都会拼力为你绽放一朵最美的花。 父母是孩子的引导者、陪伴者,而不是统治者,肯定有许多人认为“当下还不现实”。起跑线太多了,竞赛场太多了,只有如“鹰”似“虎”,才能把孩子牵向成功……不过,时代在变,我们也在变。“我们到底是爱孩子,还是在成全自己?”我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父母这样去问自己。 让孩子学会倾听 培养孩子的倾听能力,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于他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发展会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其中之一就要培养他们耐心倾听的良好习惯。如果您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善于谈话的人,就要先培养他做一个能耐心倾听他人说话的人。 如何让孩子学会倾听 1、专注。训练孩子耐心听他人说话,首先要让孩子做到专注。专注需要孩子自始自终集中注意力,专心于对方的谈话。 一是关注对方所说话,这能帮助孩子理解对方所谈的问题,及时正确地做出判断,采取恰当的回应。因为人们听话时的思维比讲话时的思维快得多,完全可以在这段时间中对对方所说的话进行思考和判断。 二是关注对方的面部表情、眼神和体态,这能帮助孩子对对方的感情和态度进行推断,然后做出决断。比方说对方十分兴奋的时候不要轻易打断他的话,对方感觉沮丧时最好能及时做出抚慰的举动。 2、不随意打断对方说话。教育孩子不随意打断对方说话,控制自己。一要保持平静,抱着学习的心态,安静地听对方把话说完。如果实在忍不住,就在张口打断别人之前,在心里把想说的话默念几遍,以此来警告自己不要随意打断对方。 3、学会提问。告诉孩子提问不是随便问,需要注意: 一是所提问题尽量不要涉及对方的隐私和敏感的话题。 二是所提问题的最好是开放性的问题,让对方能畅所欲言,而不是简单地回答“是”或“不是”。 爸妈要注意: 1、给孩子在游戏中练习的机会。传话法是一种很好的练习“耐心听他人说话”的游戏。这种游戏简单,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同时也是锻炼孩子说话能力的最好方法。 2、告诉孩子需要注意的细节: 要面带微笑,不要表现出不耐烦的样子。尽可能地表现轻松,如果孩子自己过于紧张,对方也会感觉紧张。 运用好的眼神和表情。尽可能以柔和的目光注视着对方,并通过点头、微笑等方式对对方的谈话做出积极的反应,也可以不时地使用“是的、明白了、对”等简短语言表示你在认真听对方说话。 如果对对方谈到的内容比较感兴趣,可以先点点头,然后简单地表明自己的态度,最后再说“请接着说下去”、“这件事情你觉得怎么样?”“还有其他事情吗?”等,这样会使对方兴趣更浓。 要注意倾听对方说的内容,最好能够在对方讲完后简单地复述一遍,这样可以让对方感到被认真倾听,同时也确保理解了对方所讲的内容。 八招教你成为宝宝的好朋友 想成为宝宝的好朋友,心态是最基础的。与宝宝在一起的时候,爸爸妈吗?应该告诉自己“我也是个宝宝”,保持一颗童心,这一点很重要。只有这样,爸爸妈妈才能从宝宝的角度去看、去想,与宝宝打成一片,成为宝宝的好朋友。 1、关注宝宝的需要 要细致深入地了解宝宝,关注宝宝的需要。不仅仅是从语言上,还要从他们日常的行为中去感受宝宝的内在需要、潜在需要。 2、尊重宝宝的看法 在与宝宝的沟通中,爸爸妈妈要记住,宝宝也是一个话语主体。所以,在和宝宝交谈的时候,不要只顾表达自己的想法,还要认真对待对尊重宝宝的看法,并与宝宝进行良性的互动。 3、体会宝宝的感受 当宝宝在外面受了委屈、与好朋友或心爱的宠物分离时,他(她)细腻的小心灵会难过半天。父母却只是一味地告诉他(她)“没关系,坚强一点”,“这没 什么好难过的”,会让宝宝觉得父母一点都不能体会他(她)的感受,若父母说:“你很难过吧?我要是你也会有这种感受的。”相信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 4、了解宝宝的发展程度 如果父母尽说些宝宝无法理解的话,或提出一些宝宝达不到的要示,相信不但宝宝觉得辛苦、压力大,亲子间对话也势必难以搭得上线。 5、认真回答宝宝的问话 宝宝提出问题时,应先了解其真正含意,并针对宝宝的需要做回答。例如跟你一起去买菜。假如你知道宝宝的真正目的,就可以说:“是啊!你要不要一起去?”宝宝听了必定会很高兴。 此外,对于宝宝所提的知识性问题,父母也要慎重回答,或带着宝宝一起寻找答案,这样,宝宝以后不论碰到什么问题,都会主动向父母询问。 6、避免用负面意义的说话 语气不能用“我命令你……”、“我警告你……”,“你最好赶快……”“限你在五秒钟内……”、“我数到一、二、三……否则……”“你应该……”,“你真笨”、“你好坏”、“你太让我失望了”、“不可以……”等带有指挥、命令、警告、威胁、责备、谩骂、拒绝等负面意义的说话语气。 7、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 经常变换新鲜的话题。能引起宝宝的兴趣,例如:“你猜猜看今天我发生了什么事?”、“你知不知道为什么小宝宝最喜欢恐龙?”、“如果有一天,太空人真的来到地球……”等问题,相信会比“今天过得好不好?”、“快乐不快乐”更能引起宝宝的交谈兴趣。 8、充实宝宝的生活经验 亲子对谈的题材。往往来自生活之中,因此培养宝宝一颗敏锐、好奇的心是很重要的。父母可以带着宝宝观察身边的各种事物,如身边的花花草草。路上车子的颜色、造型、品牌,街上行人的穿着打扮、说话内容、百货橱窗、林林总总,都可以作为谈话的素材,宝宝的观察力会自然而然地提高。 不同气质宝宝的教养方法
|
|
来自: 冰懿zbjyjn5diw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