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判断中长线牛股的上涨行情会继续?

 昵称36658425 2018-09-13

对于连续上涨的牛股,机构、散户都会加强关注,怎么判断它们是否延续趋势继续上涨笔者总结以下情况:

对于层次结构式上涨中长线牛股,在上涨的过程中,散户因为各种因素的影响,往往误判行情,以为行情已经结束,而过早抛出筹码。这是导致散户不能骑稳中长线牛股的主要原因。这些影响因素主要有:出现中大阴线和连续阴线;个股深度回调,股价大幅下跌,以致跌破60日、120日均线;均线空头排列,30日均线死叉60日均线,甚至60日均线死叉120日均线;市场或目标个股突发利空;大盘下跌不止;个股长期横盘;等等。

其实,上述现象,很多是主力为达到清除跟风盘、垫高投资者持股成本而使出的恐吓、欺骗、迷惑散户的手段,在出现以上情况后不久,上涨行情还会继续,个股一般还是会重新上涨的。

那么,我们散户究竟如何来应对主力的这种招数呢?如何判断上涨行情已经结束,还是会继续?应对的办法是,首先要大致判断出股票所处的上涨阶段,然后根据调整结束后股价上涨的情况和均线的支撑情况,来判断行情是否会继续。

仔细观察盘面,我们会发现,层次结构式中长线牛股,洗盘、调整往往是以横盘箱体、下降通道、盘中顶或盘中底形态来展开的,洗盘、调整结束后,股价将继续上涨。

1.横盘箱体

主要看均线是否在黏合后向上发散,呈现多头排列形态,突破箱体平台。

在横盘后期,成交量萎缩至地量后,出现连续的小阳线,成交量逐步放大,连续几日向上拉升,而5日、10日均线在长期黏合后开始金叉、向上发散,短期、中长期均线呈现多头排列形态,出现一根放量大阳线突破横盘箱体,或者直接跳空突破横盘箱体。此时应及时介入。

2.下降通道

主要看股价能否强势突破下降通道的上轨:在下降通道的末端,如果出现地量结构,股价向上走时以小阳线居多,温和放量或偶尔突然放量,或者不放量。股价逐步沿5日均线上行,则向上突破行情指日可待,如果哪一天放量拉升,则要坚决介入。

3. 盘中顶或盘中底形态

“以不变应万变。”这时我们的操作策略,就是先行退-出,等待形势明朗,判断清楚究竟是盘中顶还是中长期大顶。

如果在调整到位后,盘中顶演变成盘中底,再度上攻,我们就再度进人,继续与主力共舞!如果是中长期大顶,我们就坚决放弃它。

如何判断是盘中顶”何时再度介入?这是操作的关键之处。

这时,最重要的是关注两点:一是均线支撑,二是创新高或突破压力线。

盘中顶要演变成盘中底,最重要的是以下两点:

(1)均线强支撑。均线由空头排列转为多头排列,至少5日、10日、30日三条均线要向上发散,形成多头排列形态。如果30日均线金叉60日均线,则基本可以确定演变成功。

(2)创新高。均线多头排列,30日均线金叉60日均线,并不代表一定能演变成功。因为它有可能还要横盘,如果遇上市道不好,还会重新下跌,因此,在股价创新高后才能最终确认。这在横盘、M头、三重顶等形态中表现得更为直观明显(而在深度调整的倒V形顶中,则不够明显。这种倒V形形态有可能会破位下跌,从此走熊,因此要更多观察)。

但是,我们必须明白,“众人拾柴火焰高”,当大市好的时候,源源不断的资金涌入,会将股价往上推,盘中顶顺理成章地演变成盘中底。但是倾巢之下难有完卵,当大市不好的时候,受来势汹汹的“空军”的抛压,众多符合上述两条特征的个股暂时只能下跌,能不能形成盘中底存在变数。也就是说,在大市不好的时候,即使出现了上述特征的盘中底形态,也不能操作。

盘中底有两个很好的介入时机。

(1)底部低位。重点要观察成交量,因为“地量见地价”,越到下跌后期,成交量越小,表明抛压越来越小,上涨可能性大。这时介入,可以买到便宜货。但这时由于处于筑底阶段,所以一般情况下涨幅会比较小,但也不排除会出现放量涨停的情形。特别是对于W底,在第二个底部的右侧介入后立马就会产生上涨和收益。

(2)均线呈多头排列形态。当股价突破盘中底的颈线,并有效站稳时,底部构筑成功的可能性很大。但它还可能在突破前高时,再一次调整,甚至会大幅下跌,筑底失败。这时,就要看均线了。如果均线呈多头排列形态,特别是30日、60日均线如发生金叉,就不用怕,可以大胆介入。

总之,我们不要怕涨!涨正是我们的追求、我们的目标!具有这样的信念后,我们一定能骑稳牛股。

做中线、长线牛股需要充分的、足够的耐心,但它相对短线牛股更稳当、更安全,收益也更有保障。因此,如果你的操作经验还不是十分老到,盘面感还不能达到非常灵敏的程度,就需要多些耐心,一路骑稳中、长线牛股不放手,定会有稳当的、更大的收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