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桂枝去芍药汤方证

 有你真好c2mu22 2018-09-13

21.太阳病,下之后,脉促、胸满者,桂枝去芍药汤主之;(22.)若微,寒者,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胡希恕注:太阳病宜汗不宜下,若误下法后,因气冲于上,而虚于下,以至脉促胸满者,宜桂枝去芍药汤主之;若脉更兼见微,并又恶寒者,则宜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主之。

按:促,为寸浮关以下沉之脉。注家多谓“数中一止”,乃宗叔和之说,实非。太阳病就由于误下,虚其腹气,但表未罢,故气上冲胸,以至胸满,上实下虚,脉亦应之促。下后气上冲,本宜桂枝汤,今腹气因下而虚,故去芍药。若脉更兼见微,并其人复恶寒,病已由阳转阴,故更加附子治之。

冯世纶解读:2122条紧密相关,成无己改为两条,并把微寒,改为微恶寒,是不对的。若微寒者,微后当加“,”号,是继脉促而论述,微言脉,而寒言证,即22条的微寒,是承21条而来,下之后胸满,又见脉微而且恶寒,呈少阴证,故加附子治之。

这里注意:胸满与腹满不同,要联系桂枝加芍药汤证对照分析,桂枝加芍药汤证,是因桂枝汤证又见阳明里实之腹满,因加芍药。本条的胸满,是因下后腹虚,而表不解气上冲而致胸满。胸满而喘还见于麻黄汤证,腹满而喘还见于大承气汤证可互参。

注:有的版本“微寒者”以下为另条,便于文义贯通和序号一致合为一条。

桂枝去芍药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擘)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将息如前法。

胡希恕注:于桂枝汤去治腹挛急的芍药,故治桂枝汤证腹不挛急而虚弱者。

【参考处方】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擘)20克。

4味,以冷水6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汤15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即一剂药煎二次分服,服药时间最好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

桂枝去芍药加附子汤方

 桂枝(去皮)三两,甘草(炙)二两,生姜(切)三两,大枣十二(擘)枚,附子(炮,去皮,破八片)一枚。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本云桂枝汤,今去芍药加附子,将息如前法。

胡希恕注:此于桂枝去芍药汤加附子,故治桂枝去芍药汤证而陷于阴证者。

【参考处方】桂枝10克,炙甘草10克,生姜15克,大枣(擘)20克,炮附子(先煎)1530克。

 5味,以冷水800毫升浸泡1小时,煎开锅后1520分钟,取汤150毫升温服,续水再煎一次温服。即一剂药煎二次分服,服药时间最好在上午910时,下午34时。

 冯世纶解读:胡希恕老师对本条的解读,尤其是对促脉的认识,独具特色,也最恰切临床,容易理解。由此亦可知:《伤寒论》的促脉与《脉经》的促脉根本不同,《伤寒论》是有别于《内经》的经方理论体系。


古真思考:

1、桂枝去芍药汤的促脉与桂枝汤浮缓脉临证如何鉴别?



版权声明:本文摘自《经方医学:六经八纲读懂伤寒论》,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主编冯世纶。尊重知识与劳动,转载请保留版权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