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征文时代的剪影,心灵的辣汤 ——读李平的《一笑而过》(附封面)

 红罗窗纪广洋 2018-09-14

本文参加了【我喜爱的一本好书】有奖征文活动


纪广洋

  捧读李平的《一笑而过》,我怎么都不能一笑而过,眼前和心底久久荡漾着的,不仅仅是笑靥,还有心灵的振颤和思维的旋涡。
  近年来,与我相伴的,除了老婆孩子和亲朋之外,就是电脑和书籍了。走进书房,我就置身于书山高耸的峡谷之中,那些还没能赏读的各种书籍堆积在身边,就像尚未拜访的仙山名岳,横亘着时光(空)的障碍和心灵的渴望。短暂人生的有限时光,对于书的山峰、知识的海洋来说,能翘首山坡便是幸运,能放浪舢板就是投入。许多书籍都如同要么蔚然深秀、要么峭岩绝壁的孤峰,深藏盘亘着各自独特的景致,令人向往。可是,要想攀援游览每一座山峰,那是不可能的。不过,李平的这本《一笑而过》,我却反复游览了几遍。别有风光在眼底,别有滋味在心头。
  从首篇《文人之痒》的揪心之痒到末章《告别萝卜》的人生况味,李平笔下的字字句句都像夏天的蚊子,不仅一叮一个准,还每每给人留下一个个日久不消的红肿的疙瘩。
  这种竿竿落枣针针见血的文字功力,也许取决于作者的眼尖和心细,也许取决于他对生活的热爱和投入。
  我反复咀嚼此书中的萝卜和鸡肋(《鸡肋时代》),还有水果(《这是什么水果》)和糖(《最甜的糖》),以及大蒜(《吃大蒜》)和西北风(《喝西北风》)。越嚼越觉着这是生活的原滋原味,越嚼越对胃口,越嚼越有心灵的悸动和反刍。
  这种直取世界和人心深处的笔触,读起来劲道,琢磨起来深切。尽管李平在该书的跋中说“尽可能把文章写得轻松好看一些”,可是,认真、细致、深入地研读过他的作品之后,我怎么也轻松不起来——沉甸甸的俗世、沉甸甸的风尘、沉甸甸的关切和思致——从调侃心灵重负的《秘书综合征》到牵念众生的《一念善良》,从影射世风的《夜惊魂》到浅涉官场的《顶撞领导的后果》,从惊世骗局的《真相凶猛》到蒙混糊弄人的《专家主刀》,从哭笑不得的《习惯鼓掌》到江湖险恶的《连环宰》,从原版世相的《占便宜》到流行误解的《千万不要对人好》,从赖皮伎俩的《百元大钞》到受贿成精的《千元一鳖》等等等等,哪篇文章都能让我愣怔半天,心惊肉跳拟或唉声叹气。尽管李平的文笔是幽默有趣的。这让我联想到许多非常精彩的相声,调侃逗乐的艺术里隐含揭批着某种社会现象和世道人心,笑声过后,总是给人留下这样那样的思考和回味,而不仅仅是肤浅的轻松和娱乐。
  读李平的作品,如果真的像他调侃的书名一样,一笑而过,那就大错特错了。不信,读读看,想想看。
  常言说文如其人,针对李平和他的作品,就更明显。当我在网络上、在电话中与他交流时,当我在千佛山下、济水之滨、趵突泉畔与他煮鱼论酒时,尤其是当我反复研读他的这本新著时,我渐渐发现和体味到,李平随和洒脱甚至有些玩世不恭的外表下,其实潜藏着一颗深邃、悲吝和体恤的心。
  当李平迈着他独特的步子、翻着他独特的新著,在我们身边一笑而过时,留给世界和读者的其实是一页页时代剪影和一勺勺心灵辣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