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2心下痞

 昼三夜二205 2018-09-14

182心下痞

[概念]

心下痞,是指心下胃脘部满闷不舒的症状。《伤寒论》云'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又云:'按之自濡,但气痞耳。'说明心下痞是脾胃气机失调而形成的痞塞症。

[鉴别]

常见证候

热痞:心下痞,按之濡,心烦口渴,或见吐衄,小便黄赤,舌苔薄黄,其脉关上浮。

寒热痞:心下痞,按之濡,兼见恶寒,汗出,舌苔薄白,其脉浮弱或数。

痰气痞:心下痞满,恶心呕吐,头晕目昏,大便不利,舌苔白腻,脉滑。

饮气痞:心下痞满,纳少不馨,干臆食臭,腹中作响,大便溏薄,舌苔薄白,脉沉弱。

客气上逆痞:心下痞,心烦不安,干呕食少,或兼下利,舌苔薄白,脉略弦。

鉴别分析

热痞与寒热痞:痞症多由太阳病迭经误下,脾胃受伤,遂使客气上逆,阻塞心下所致。热痞有心烦口渴,溲赤,苔黄之热证可寻;寒热痞除有热扰心下而见痞症外,必兼恶寒汗出之阳虚证。前者治宜泄热消痞,方选大黄黄连泻心汤;后者治宜清热扶阳消痞,方选附子泻心汤。

痰气痞与饮气痞:痰与饮同源,水湿所聚,稠者为痰,稀者为饮。痰与饮结于心下,胃气失于和降,清气不得上升,遂可致痞。痰气痞有恶心呕吐,苔腻;饮气痞有肠鸣,苔薄白。前者可用半夏泻心汤化痰消痞;后者可选生姜泻心汤散饮消痞。

客气上逆痞:伤寒、中风,表不解而误用下法,胃中空虚,客气上逆,心下痞硬,若误认心下痞硬为下之不尽,继而再下,则痞更甚。心烦不安,坐卧不宁是其特点。治宜缓急消痞,甘草泻心汤主之。

心下痞一症,其病机总以脾胃气机升降不和所致。常见于伤寒误下,或内伤脾胃,治法重在调理脾胃,升清降浊,中气枢转,痞症自消。

[文献别录]

《景岳全书痞满》:'痞者痞塞不开之谓,满者胀满不行之谓。盖满则近胀,而痞则不必胀也。所以痞满一证,大有疑,辨则在虚实二字。凡有邪有滞而痞者,实痞也;无物无滞而痞者,虚痞也。有胀有痛而满者,实满也;无胀无痛而满者,虚满也。实痞实满者,可散可消;虚痞虚满者,非大加温补不可。此而错用,多致误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