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对王莽币制改革“银货”的再认识

 破冰之旅vbiunx 2018-09-15


两汉之交的新莽王朝,虽然昙花一现,但在历史上的知名度却出奇的高。王莽执政时期,一共进行过四次有记载的币制改革,分别如下:

公元7年,第一次币制改革。居摄二年,铸一刀平五千、契刀五百、大泉五十,与西汉发行的五铢钱同时使用。莽泉达到了中国货币史上空前的艺术高度。

公元9年,第二次币制改革。始建国元年,废除第一次币制改革中除大泉五十之外的所有钱币,甚至包括五铢钱,增发小泉直一,可能有试铸品五铢一泉,未见真品。

公元10年,第三次币制改革。始建国二年,这一次币制改革开始实行最为奇特的“宝货制”,所谓的五物六名二十八品。五物指的是金、银、铜、龟、贝等币材;六名二十八品指的是黄金一品、银货二品、龟宝四品、贝货五品、泉货六品、布货十品。此次币改可能与王莽对匈奴的大规模战争准备密切相关。

公元14年,第四次币制改革。天凤元年,废大小泉,换而发行货布与货泉两种钱币,子母相权一枚货布可以兑换二十五枚货泉。同时增发布泉一种,与货泉等值。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次币制改革,内容及其混乱。目前所谓的黄金一品,尚未见到实物,出土品种国宝金匮直万、国珍金匮五千可能与黄金挂钩。银货、龟宝、贝货至今未见实物。而六泉十布是目前货币学界讨论较多、著文也较丰富的。在浩如烟海的货币史料中,王莽银货的钱币实物惊鸿一瞥,留下了依稀的影子。


第一件:国家博物馆朱提银




《后汉书·郡国志》载:朱提山出银铜。朱提山位于四川乐山犍为南部山区,其银藏纯度为天下冠。在新莽时代,明确规定“朱提银重八两为一流,直一千五百八十。他银一流值千”。关于著名传世文物“汉朱提银”,最初出土是在光绪壬寅(1902)。出于洛阳白马寺,有光绪戊戌进士邓邦述题名记述,且指明是汉朱提。此件朱提银后归端方所有。




1926年,方药雨以两千银元入手此枚朱提银。1935年,方氏古泉收藏全部转与钱币收藏家陈仁涛。陈迁居香港,朱提银也流出内陆。1955年,风闻陈氏欲出售泉藏,国家文物局又专门派员将陈氏藏泉重金购回,此品也同时回到内陆,收藏于北京历史博物馆,即后来的中国国家博物馆。由文物钱币专家认定,为一级品。

1970年,钱币专家骆泽民受聘为博物馆鉴定,他的结论,一是此件的金属构成并非纯银,且大部不是银质;二是朱提银的文字书体造型非常陌生,并非汉风。他大胆判定此物不会早于明代。对于博物馆而言,一级文物忽然从汉降至明,简直是开玩笑,当时双方闹得很不高兴,许多文物专家也大谬不然。想想连端方、罗振玉、方若皆有鉴跋,总不见得都走了眼,但那可以作金属成分检测。只是,当时检测手段落后,又谁也不敢从这一级文物上取样以冒损坏风险。于是此事不了了之。

1990年,中国历史博物馆科学技术部开始引进了西方用来检测油画古董的DXX荧光能谱仪。这是用光谱、频谱的方式,不需搞损坏性的取样检测即可隔空观照,分析、了解物质成分含量构成。经过对朱提的光测,构成中并不含银,是由铜、锌和锡、铅、铁等元素构成的合金。此论一出,业内大哗,科学检测的结论却是无可动摇的客观结论。


第二件:昭通文管所朱提银




无独有偶,国内号称还收藏有新莽银货朱提银的还有一位大收藏家,张希鲁先生。




张希鲁(1900-1979)名连懋,号西楼,云南昭通市人。1923年赴昆明,考入云南东陆大学就读文史专业。

1930年返回昭通,任教于省立第二中学业和昭通女子师范学校。张希鲁在教学之余,酷爱文物考古。课余常向学生讲文物的重要性,启发学生保护和重视文物。有暇则亲往四乡访求,用自己教书所微薄收入,购求流散于民间的出土文物。1937年,购获东汉建初八年朱提造作双鱼铜洗、汉虫鱼铜器、汉朱提银锡白金。1979117日在病中写信给中共昭通地委宣传部,愿将自已保存的全部文物捐献给国家。




张希鲁逝世后,女儿张有初、张成初秉承遗志,向政府捐献出137件历史文物、630多枚古钱币、225幅名人字画、163册碑帖、5140多册新旧书籍及许多文物拓片。其中有东汉建初八年朱提造作双鱼铜洗、东汉阳嘉二年朱提造双锤铜洗、汉朱提银锡白金、风神石刻画、民族铜钟、聂耳印、赵藩题跋孟孝琚碑初拓本,以及钱南园、林则徐、王梦楼等人的书画真迹。目前这件汉朱提银锡白金收藏于昭通市文物管理所。


第三件:网络出现的朱提银



并附文字:银货二品为普通银和朱提银,按比价计,普通银每流值钱千枚,朱提银每流则值钱1580枚。此件银饼为目前发现的唯一孤品,其形如圆饼状,面略凸起,有滴铸而成之变形龙纹。背中心凹下,表面较平整,成色92%,当为朱提银之属,是中国白银货币最早取得法定地位的实物证据,其意义十分重大。该银饼直径6.08厘米,重198克,级别为一级上。这件银币下落不明,也就无法进一步深入研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