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驴的名声是怎么变坏的?

 刘沟村图书馆 2018-09-15

成语“黔驴技穷”,出自唐代时柳宗元的《黔之驴》一文。缺乏防身技术的驴,终于命丧老虎之口,留下了骂名。今天我们说起驴,也通常没什么好词(蠢驴、驴脾气……),似乎只有阿凡提、张果老这样的滑稽小老头才适合骑驴。哪怕号称世间美味的驴肉,还是难登大雅之堂。然而在唐代以前,驴在中华文化中的形象,并没有这么糟糕。


【文明外传】驴的名声是怎么变坏的?


被人驯养的家驴,祖先是非洲东北部的非洲野驴,大约秦汉之交传入我国。而我国西北、青藏地区分布的两种野驴,至今未被驯化。西汉时,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就有“駃騠驴骡”一句,其中“駃騠”当时指良马,“骡”则表明当时中国人已把驴和马拿来杂交了(骡一般是指公驴和母马的后代,而公马和母驴所生的后来也叫駃騠”,又称驴骡,体型力气都比骡小)。




家驴体重通常不超过300公斤,是能驮起一个成年人的最小坐骑,虽然跑不快但颇有耐力。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尽管驴不如马高大,却有诸多独特的长处,因此逐渐成为古人不可或缺的家畜。驴耐粗饲、好养活,饲养成本比马低得多,不论对普通农民、商贩还是潦倒文人都是最合适的坐骑。驴适合山地行走的特点,在多山的中国西北、江南地区,以及城市和乡村的小径上,更是极为合用。


魏晋时期,文人清士们还以学驴叫为“时尚”,尤以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粲为最。王粲死后,魏文帝曹丕(当时为魏王世子)亲自为他送葬,并带领大家一起学驴叫,表示哀悼。对他们来说,学驴叫虽是玩另类、秀个性的方式,却也不失风雅,说明驴当时在人们眼中的形象还不那么差。


然而作为马的同类,驴总被时时拿来和马比较,于是就被认为缺少马的俊朗、迅捷、力量和灵性,一双长耳朵也被视为丑陋的标志。比如三国时的东吴名臣、诸葛亮的老哥诸葛瑾,就因为脸长,被好事者牵来一头驴讥讽。南北朝以后,驴在人们的语言中,被进一步套上了种种贬义色彩。



驴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认为外表丑陋,主要是跟马比较的结果。

驴在许多文化中,都被认为外表丑陋,主要是跟马比较的结果。图片来源:123rf.com.cn正版图片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