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今日荐读 | 正用典故太死板,看苏轼如何反用典故玩出新意

 文冠厚朴 2018-09-15

正用典故太死板,看苏轼如何反用典故玩出新意

作者:搜韵工作室

典故

倾盖

出处

子思曰:吾昔从夫子于郯,遇程子于涂,倾盖而语,终日而别,命子路将束帛赠焉。《孔丛子·杂训》

谚曰:有白头如新,倾盖如故。何则?知与不知也。(汉·邹阳《狱中上梁王书》

简释

倾盖,是指车的伞盖。两车在路上相遇,车上的人要停下交谈,两车的伞盖会靠在一起。通常用来指两人初次见面。

前一则是子思回忆自已曾经跟随孔子去郯地,在路上遇到了程子,两人停下车,相谈甚欢,聊了一天才分别。临别时孔子还命子路送了礼物给对方。

第二则是邹阳上书时,引用了一段谚语,谚语说,人与人交往,有的朋友认识一辈子还不了解对方,而有些人刚见面,便如故人相见。所以,与人交往,不在时间长短,而在于二人是否相知。如果二人能相互了解,即使初次见面认识不久,也会非常亲切。

示例

次韵答孙侔(宋·苏轼)

十年身不到朝廷,欲伴骚人赋落英。

但得低头拜东野,不辞中路伺渊明。

舣舟苕霅人安在,卜筑江淮计已成。

千里论交一言足,与君盖亦不须倾。

简释

孙侔与苏轼并不相识,但因感佩苏轼为人,寄诗给苏轼,苏轼收到诗以后也很感动,次韵一首作为酬答。此诗的尾联便活用了“倾盖如故”的典故。通常形容二人友情亲厚,莫过于一见如故了,而苏轼反用典故,便能使意思更深一层:即使二人倾盖如故,也还是需要见面认识一下才能论交,而他与孙侔过去不相识,未曾见过面,现在只凭千里寄书一封,也能互为知音人,就比倾盖如故更高一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