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0日教师节这天 马云宣布将在一年后 不再担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 由现任集团CEO张勇接任 马云将回归他一直以来最热爱的身份—— 老师 这个生于教师节的中国最成功的商人之一 从出生便与教师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马云的六年教师生涯里 其实隐藏着一段极其优秀的基因 这在其后来的创业中显现得淋漓尽致 2018年5月13日 杭州师范大学在仓前校区举行 110周年校庆纪念大会 1988届英语专业校友马云 作为校友代表发表演讲 他在演讲中说: 四年的师范,六年的老师 这十年的经历让我成为了今天的我 我一辈子都记得 自己是一个师范生 能够成为老师是我一辈子最大的荣幸 1 1964年 马云出生于浙江杭州 少年时 他经常骑50分钟自行车 到外国游客聚集的杭州饭店 在他们游西湖时免费给他们当导游 这个习惯他坚持了九年 后来在杭州电子工业学院 的课堂上 他经常拿这段经历鼓励学生们 他说,你看我天分也不好 高考也是考了三次 我今天能当英语老师就是因为 当年在西湖边见人就给人当免费导游 敢于说敢于练 在马云带着外国人游西湖的时候 肯定不会想到自己将来会成为一个老师 他小时候有过很多梦想: 司机、售票员、警察、科学家、解放军…… 唯独没有教师 直到大学毕业 马云都讨厌当老师 在他的观念里,当老师 尤其是男孩子当老师 是很没出息的 但命运就是很有戏剧性 怕啥来啥 1984年 严重偏科的马云经历了三次高考 终于进入杭州师范学院(杭州师范大学前身) 成为一名师范生 马云曾回忆说: 我们这个杭州师范学院 那时候是被看成中国最差的一个学校之一 他成了这所普通院校中的一名师范生 大学四年里 他“天天在想”毕业后 怎么谋得一份不是老师的工作 大学期间,马云的表现不错 不但专业成绩突出 而且做了三年校学生会主席、两年杭州市学联主席 按照正常轨迹 在四年本科毕业后 他会按照学校分配 成为某所中学或小学的英语老师
马云的运气更不错 毕业那年 急缺英语教师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找过来 要招一名英语专业毕业生 时任杭州师范学院副院长的黄书孟负责毕业生分配 就把马云分了过去
即使在当年 本科毕业生直接去做大学英语老师也十分罕见 该校同届500名毕业生中 也就马云中此头彩 黄书孟当年负责学生工作 与马云接触很多,了解他的能力 因此大胆推荐了他 唯一的担心是怕他“脑子太活” 耐不住教师这份工作的寂寞
毕业那天,黄书孟特意把马云送到校门口 并立下五年之约: “马云,我把毕业生分到大学里面去当老师的 你是第一个 你到那里至少要干满五年。”
马云说: 好的,黄院长,我听您的 2 马云记住了院长的话 但还是一进来就后悔了 青年教师待遇不高 马云每月的工资是91元 不想当老师的想法其实不只是马云个人的想法 而是代表了当时普遍的社会观念 当时社会上有一句顺口溜: “造导弹的不如卖茶叶蛋的, 拿手术刀的不如拿剃头刀的。” 老师并不是一般人心目中的“吃香”职业 马云和一位教线性代数的老师 合住在一间教工宿舍里 宿舍很简陋 床上一个蚊帐遮起来的一小块地方 是仅有的私人空间 对马云来说,还有一个困境: 他的学历背景明显低于周围的同事们 一个普通大学的本科生 到一所部属大学教书 其中的尴尬是可以想见的 在一次演讲中马云这样说起这段经历: 我是毕业的最差的学校的老师 所以没有学校老师看得起我 人家都是北大,都是清华、复旦 你是杭州师范大学的,教大学生 本来就不太靠谱 所以呢,人家有年终奖 我们没有年终奖,所以非常艰辛 在形象上 马老师倒是给学生们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 学生李戈回忆第一次看到马云 印象主要是“矮小精干”“另外呢 长相和平常人还是有一些…… 有一些明显的特征…… 但马云在教学的过程中 却渐渐地喜欢上了教书 并成为非常受学生欢迎的老师 看着很普通的马云只要张嘴说话 学生们就像瞬间被电流击中一样: 这反差也太大了 尤其是讲英语,那个音量、底气 跟外表相比太不可思议 此外,天马行空是他的另一个墙裂的个人风格 除了课本上的知识 他还会在课上讲国外的文化、风俗 讲他自己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
阿里十八位创始人之一蒋芳曾是马云的学生 据她回忆,印象中的马云就像一团火 每次走进教室很快就把教室“点得热乎乎的” 有时讲到兴起 还会一屁股坐到讲台上 “特高兴地跟我们扯” “不知不觉很快就打下课铃了” 另一个故事 大一刚入学 马云就要求学生背新概念英语第二册 而且是把前面100篇全背了 马云采取了一个“狠毒”的方式督促他们: 期中和期末考试, 各有一道20分的默写题 从这100篇课文里出
——我估计全学校早读的就是我们班了 每个人吃完早饭,在上第一节课之前 都在外面背课文 蒋芳回忆
现在网上流传着一段马云当时讲课的视频 马云在台上讲课 台下学生们一片欢笑 这是马云课堂上的常态 视频中,年轻的马云梳着分头 真诚而得意地竖起大拇指“表扬”自己: “我还是比较适合教书的, 我教书教得很好,真的很棒! 我自己觉得自己可能教书教得炉火纯青!” 到底有多炉火纯青? 这可真不是马云吹牛 有截图有真相: 1994年3月15日的《杭州电院》报 在这张报纸的2版上 刊登着马云等十位“首届优秀青年骨干老师”的 照片和教学心得 3 1987年 几位北京的科学家向德国 发出了来自中国的第一封电子邮件 这是中国加入互联网大家庭的序幕 但还在象牙塔中的马云 没有赶上第一班车 马云成为互联网领域的重要参与者和见证者 还要等到1995年 商业和市场经济首先进入了他的世界 这六年多的时间里 他有过几次跳槽的机会 其中一次是深圳的机会 薪酬每月1200块 是他当时工资的13.3倍 他心动过,也犹豫过 每次他都想到答应黄书孟的话 “最后想承诺就是承诺, 不去就不去。一熬,熬了六年。” 马云在一次演讲中回忆 但马云还是按捺不住跳到象牙塔之外的冲动 1994年初 他和几个朋友合伙创办了海博翻译社 海博源自英文hope的音译 马云将其解释为“大海一般博大的希望” 当时杭州的外贸公司越来越多 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翻译需求 同时他发现身边许多退休老教师赋闲在家 他从中看到了机会 然而,海博翻译社的发展并不顺利 后来有时还得靠兼卖鲜花和礼品维持运营 好几个合伙人看翻译社运营情况着实堪忧 都中途退出了 除了海博翻译社 马云还有很多其他校外活动 比如在“杭州英语俱乐部”夜校教课 在西湖边的六公园组织英语角 甚至在校园里卖冰淇淋 但这还是很有好处的 毕竟是和外部有了更多接触 机会自然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马云自己也直接受益于外部世界的接触 他人生中至少有过两次对他来说 极其重要的特殊经历 第一次是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的29天 1980年 他在西湖边结识了到杭州旅行的 退休电气工程师肯·莫利和他的家人 并结下了长期而深厚的友谊 五年后的大一暑假 他到莫利的家乡玩了一个月 他后来回忆这次澳洲之行对他的深刻影响:
第二次就是人们已经熟知的“触网”经历 这也最终将马云带离了讲台 1994年底 马云第一次从学校外教比尔口中听说了“互联网”这个词 1995年年初 马云作为翻译来到洛杉矶沟通落实一起高速公路投资 之后经比尔介绍去了一家网络公司 第一次接触了互联网 他小心翼翼地在公司的电脑上搜索“China” 但互联网世界几乎完全没有关于中国的数据
这个令人失望的结果 却让乐观的马云看到了巨大的机遇 从美国回来不久,1995年3月 马云便从杭州电子工业学院辞职 立即开始了自己的创业 一段中国商业传奇正是从那个节点开始 1995年4月 中国第一家互联网商业公司 杭州海博电脑服务有限公司成立 5月,中国黄页正式上线 此时,离中国能连接Internet还有3个月
此后 马云跌宕起伏、波澜壮阔的创业故事 已经为公众所熟知 马云也成了媒体、公众眼中各自理解的“马云” 1999年创业初期,阿里巴巴全体员工合影 4 大多数人并不了解教师生涯给马云留下的烙印 或者以为只是白马过隙、不留痕迹的一瞬 然而,马云并不这么认为 对马云来说 教师一直是他最为看重的身份 马云也曾反复讲起教师经历 对他和阿里巴巴这家公司的塑造和影响 他说,做老师的工作 唯一的目的就是让你的学生比你更强、比你更好。 CEO如果不能像老师一样用成就他人的思想来做 不是去帮助员工成功,不是去帮助客户成功 不是去帮助合作伙伴成功 我相信这家公司就很难成功 这种影响在如今的阿里巴巴充满了映照 无论员工还是去过的人 都觉得那里像一所大学 比如,在阿里巴巴,同事之间互称“同学” 员工称马云为“马老师” 管理上也有“班委制” 马云认为,老师身上具有的理想主义 让阿里巴巴变成一家不一样的公司 阿里巴巴园区里那些熙熙攘攘的年轻人 和当年课堂上被马云鼓励着拼命学英语的学生 没多大的区别
得益于商业上的成功 相比当年的手执教鞭 现在的马云有了更大的能力来反哺教育 不仅发起创办了湖畔大学、云谷学校 与杭州师范大学共建阿里巴巴商学院 马云公益基金会发起'乡村教师计划'等等 不久前 香港大学为马云颁发了名誉社会科学博士学位 香港大学史乐文教授在宣读赞词时说: 马云用自己的经历激励着年轻一代 他生命中最大的热情之一 是相信未来,相信年轻人 尽管马云已经拥有诸多成就 但他从未失去过对教学、鼓舞青年 或倡导年轻企业家的热情 这也成为“马云是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他创造的所有商业奇迹背后 马云始终是一名教师 是“世界上最鼓舞人心、最成功的老师之一 来源:大佬动向、天下网商、中国教育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