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抓阄分饭与旋转刨饭

 啊风吹起 2018-09-16

人性似水,难以改变,我们要尽可能做到上善若水、顺势而为;人性似水,不可压制,我们要多多采取开渠引导、顺水推舟。可现实当中,很多时候我们的管理却不是这样,没有遵循这样的原则。以至于,我们很严格的规章制度、很严明的组织纪律,很多时候反而达不到我们想要的管理效果,这是我们没有很好地去了解人性、把握人性和利用人性。人类社会不同形式、不同类型的商业竞争和文化活动以及由此衍生出来的组织管理等行为,本质上是对人性进行不断探究、把握和利用的一个过程。所以,不管是公司的团队打造,还是企业的文化塑造;无论是产品的品牌营销,还是资本的市场运作,我们的咨询、策划、管理,要尽可能做到,先识透人性,然后再利用人性。

很多年前,我在一所条件很差的农村高中念书,学校有规定,学生就餐采取“八人一桌、轮流分餐”方式。也就是每八名同学为一个小组,同学们轮流负责端菜分饭,小组里负责端菜分饭的同学叫“桌长”,每天到吃饭的时候,“桌长”就负责去食堂把“蒸饭”端到桌子上来,并且用“切勺”把蒸饭切分成八份,然后分给其他七位同学每人一份。当时的生活条件并不好,我们每周只能吃一次肉;学校食堂的蒸饭盆好像是铝盆,蒸出来的饭总是不均匀,一盆饭里,有的地方薄有的地方厚。人性自私,所以免不了出现“分饭不均”现象,因此桌长在分饭时,时不时会和其他同学产生纠纷、发生矛盾,甚至出现吵架打架事件。

于是,学校伙食团的团长就出了个主意,叫同学们用“抓阄”的办法,来决定谁当桌长谁分饭。抓阄办法实施后,刚开始还可以,没什么矛盾。可是没过几天又出现“切分不均”问题。

于是,伙食团的团长又出了个主意:让“桌长”每次把蒸饭盆里的饭切成八份之后,用力将饭盆在桌上旋转,饭盆转了N圈停下来之后,八名同学各自将正对自己面前的那一份饭刨走。这就公平合理了,谁也不会有什么怨言,因为每次饭盆旋转的圈数谁也做不了假。只不过,只从采取“转圈刨饭”办法后,那段时间,每到吃饭的时候,整个食堂里,那几十张桌子上,我至今记忆犹新,很壮观。虽然有点搞笑,但确实,自从采取这种“旋转分饭”管理方法后,吵架打架基本没有发生过。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又有问题了。不知道为什么,分饭的时候,有时候连续好几天,那旋转的饭盆里,那一两份或者两三份大一点厚一点的饭,总是会停在某个固定的位置,而那个位置又总是同一位或两位同学。因此,能够吃饱的,总是那一两位同学。其他同学一时搞不明白,很纳闷?怎么这么奇怪呢?后来才发现其中的原由,原来,有同学利用课间休息的时候,找了些瓦片来,悄悄在饭桌下做了手脚,将饭桌的一端垫高,另一端就变低了,让饭桌有点倾斜,然后到吃饭时,自己拿着碗筷,不声不响地站到饭桌低的那一端去,等着分饭。这样,当饭盆在旋转的过程中,那大一点厚一点的一两份饭,最终自然就会慢慢地停到桌子低的那一端去。所以做手脚的同学总是能吃够吃饱,其他同学当然很愤怒。伙食团的管理每出一个办法,一些同学总是有应对的花招,究竟怎么办呢?学校伙食团的团长始终找不到更好的方法。 

最后是学校有一个班的班主任老师出了一个办法,算是把这事摆平了,这个办法是:谁分饭都可以,厚的地方要少切一点,薄的地方应该多切一点,饭盆不用再旋转了,谁负责分饭谁就必须等到其他七位同学取完饭之后最后再取。从此以后,不管谁当桌长谁分饭,再也没有出现过吵架打架现象。

不管那位班主任老师的方法是怎么来的,至少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他提出的这个办法既简单又很有效果。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呢?我想,不仅仅是这位班主任老师比那位伙食团的团长更熟悉学生、更了解学生,关键是他可能比那位伙食团长更懂人性。

其实,谁来分饭都会出现“切不均、分不均”的问题。所以,饭到底由谁来切、谁来分,是采取“抓阄刨饭,还是旋转刨饭”这些都不重要的,人性自私,换谁来都是一样的,不能因此就说谁自私自利了、谁公而忘私了等等,这和道德品质也没有什么必然联系,不管采取多么严厉的批评、多么严格的管理,人的“利己”天性也消除不了,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面,无可厚非。重要的是要读懂人性之后,利用人性,然后管理好人性。分饭者,你不是自私吗?自私不是人的天性吗?那好,我就让你最后取饭,这样你在切分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切分公平,以免你自己最后吃亏。

其实,今天的企业单位、政府部门的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比如说,一些企业、政府的某些特殊的岗位,为什么总是出现腐败,每当问题来了的时候,企业老板或者政府领导往往把出问题的人定义为“道德品质败坏”而直接拿掉、查处,甚至送进监狱,然后再换一位新的人上来。可是没过多久,新上来的这个人又出问题,而且还是同样的问题,然后又换新人,就这样换一个、换两个、换N个,循环往复、周而复始,最终还是解决不了问题。所以,这根本不能怪罪于当事人所谓的做人丧失底线、所谓的无视无视党纪国法等等。还不妨借鉴一下当时我们学校的那位班主任老师的做法,以“把握人性”为基础,以“利用人性”为手段,可能会更加轻松、更加有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