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川崎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lypj0ox8hnmt3f 2018-09-16

川崎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展 来自轻盈医苑 19:33

川崎病是儿童期病因不明的急性、自限性血管炎性疾病,病因至今尚未被明确,多发生于5岁以下儿童,但6个月以下少见。


川崎病可出现多种并发症,与其病理改变有关,包括初期:(1~2周)发生全身小动脉炎症,此期程度最轻;极期(2~4周)最危险,易致死亡,表现为全程血管炎,细胞内膜浸润,此期过后形成冠状动脉瘤;肉芽肿期(4~7周)时血管炎症消退,内膜肉芽组织增生,血管内膜肥厚更加进一步;陈旧期(7周~4年)瘢痕形成,血管多位冠状动脉狭窄,易导致血栓形成致使心肌梗塞,是川崎病致死的主要原因,此期也可发生动脉瘤破裂,少部分出现心肌病、心肌梗塞、心律失常和外周动脉闭塞等异常。


川崎病死亡率低,长期合并症发生率取决于冠状动脉受累的严重程度。少部分患儿可复发,指在前次发病已经完全恢复后(通常至少2个月后)出现符合川崎病诊断标准的另一次发作。

《中华儿科杂志》的指南巡讲会议中,来自北京市儿童医院儿科的杜忠东教授就川崎病发病机制及诊治研究进行了发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