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士,不等于知识分子

 摩旗谷 2018-09-16

士,是社会精英,但不同于一般的社会精英。

社会精英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一部分是士。士是高贵的社会精英,他们之所以高贵,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有责任担当,以天下为己任;

二、是有学识与做事能力,

三、是有道德节操。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士,事也。”其意思是说,士,是一群时刻准备着,以自己的能力与学识,为社会、家国做事的人。

普通的人去做事,纯粹是为了获取自己的利益;士,不是。士,把社会、家国的需要,当成自己的第一需要,把天下的事,当成自己的分内事;把自己的私事,反视为次要。

刘宝楠《论语正义》,引清人吴英《经句说》中的话讲:“士初生时,设弧于门左,为将有事于四方也。膂力方刚,经营四方,士之志也。” 

士有志于四方,不愿像苍蝇那样仅仅汲汲于个人的私利,也不愿像狗一样为了一根骨头、一顿饱餐而苟且的活着。

普通人以财富、官位、生活安逸为幸福的标准。而士,不追求这种世俗的幸福,不以世俗的名利、安逸为人生追求的终极目标,而是时刻准备着呼应社会及时代的召唤,时刻准备着赴难救危。

正是从这个意义上,孔子说:“士,如果留恋安逸的家庭生活,那就不足以为士。”(子曰:“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

曾子在谈到士的责任时,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曾子的意思是说:作为士人,承担着让天下归仁的沉重责任,所以不能不学习,以增加自己的能力与才干;也不能不磨炼心性,让自己具备坚强的毅力;因为只要生命不息,就要奋斗不止。

诸葛亮自许“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体现的就是这种士的精神。

士,不同于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的概念来自西方,在现实的语境中,它的含义相当模糊。从广义上讲,指一切脑力劳动者,不论其从事人文工作,还是从事工程师、科学研究、社会管理等工作。

从狭义上讲,知识分子指热爱读书,崇尚理性,具有一定人文情怀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知识分子与职业无关,  一个人即便从事教师、医生、律师等脑力工作,如果平日不喜爱读书,不崇尚理性,没有人文情怀,也算不上知识分子。

除此之外,现在的知识界,对知识分子还有第三种定义:有些人认为,知识分子不仅要爱读书,崇尚理性,有人文情怀,而且还要充当社会的良心,以独立的批判姿态,对政府、社会进行监督。他们极端地把知识分子定义为:永远的反对派。

 知识分子的第一种定义,与传统意义上的士,有着根本不同。

首先,士具有道德性,是精神上的贵族;而知识分子不过是一种职业分工,不管是庸人、小人,只要具备某种学历,又从事脑力劳动,都可以称为知识分子。

其次,士,虽然是一个独立的知识阶层,却并不一定从事脑力劳动。

士,有当官的,有务农的,有经商的、有做工的;他们虽然以为学入仕为主要追求,但实际上从各行各业的都有。

士,有志为官,称士大夫;有志务农,称乡贤绅士;有志于工商,称为士商或儒商。春秋战国时的聂政在菜市场上从事屠宰,汉朝郦食其在陈留县当看城门的保安,都不失他们士的身份。

士、习文可称文士;习武,可称武士;任侠。可称侠士;算卦修仙,可称为方士。

士,不是社会安排给一个人的角色,它来源于人内心的志向;有些人虽然天生贵胄,或借各种机会当了官、为了学,但如果他没有士的志向,不具备士的素质,也不过是个俗人。反之,一个出身贫贱的人,假如具备士的志向与素质,也就是士。荀子说:子赣(子贡)、季路,故鄙人也;被文学,服礼义,为天下列士。

知识分子的第二种定义,表面接近士,但与士有着许多不同。

知识分子爱读书,读得多是杂书,每个人的爱好不同,读得重点也不同,所以现代的知识分子,没有基本统一的价值观念,他们所谓的思想也往往很极端、很浮华;而传统的士人爱读书,不管其爱好如何,都以经史为主,其他杂书读的再多,如果不读经史,都称不上读书人。所以传统的士人,以道为准绳,以经史为标尺,有大致相近的价值观。

士与士之间不管有什么现实利益上的分歧,但交流起来,不会有什么障碍;而现在的知识分子,由于价值观完全不同,执于一端,或左或右,交流起来常常鸡说鸭听,谁也听不懂谁在说什么。立场不同的人,有时甚至根本不愿听懂对方说什么,反正对方一开口,就都是错。

现在的知识分子崇尚理性,却往往把理性绝对化,搞理性崇拜。例如,崇拜科学的知识分子,便常常把科学这种理性的工具,当成人生的目的。这不同于传统士人,传统士人以中庸的态度崇尚理性,对宗教、对迷信、对一些感性的东西,一般持理解的态度,比较宽容。工具理性,不过是为人生的美好与社会的和谐而服务的,而不是把人本身变成工具,去当理性的奴隶。

现代的知识分子有人文关怀,却往往比较理想化,他们常常脱离中道,以自己偏执的理念裁指世事,打着关心人间烟火的旗号,却常常远离了人间烟火;而传统士人虽有强烈的理想主义情怀,但不悖常情常理,不离百姓日用。

这也可以解释西方有纯粹的哲学家,而中国历史上几乎没有纯粹的哲学家,中国古代的哲人不会脱离社会现实,而沉醉于个人趣味的形而上思辨之中。

孔子论学,讲: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但最后要落实的笃行之。孔子的弟子原宪说:学而不能行谓之病。 中国传统意义上的士,以不修身力行、参与现实而为耻。

知识分子的第三种定义,也不不同于传统的士。

传统的士,是具有独精神的批判者,但不是旁观者,也不是专门为反对而存在的反对派。士,是社会事务的积极参与者,他们在朝是政府的组成部分,在野是监督者、是积极的社会力量。

有人问孔子何以不从事政治,孔子引用尚书中的话回答说:“‘孝啊,没有什么比孝更重要,只要孝敬父母,友爱兄弟,并把这种风气影响到社会上去。’这就是参与政治啊。为什么一定做官才算从政呢?”

荀子云:儒者在本朝则美政,在下位则美俗

现代的有些知识分子自称是社会的“良知”,但那种良知都是他们自称的,是否是真的良知都难说。他们批评社会,完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他们用的准绳准与不准,都不一定。可士人不一样,士人批评社会,力图以中道为准绳,以圣人之言为标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孟子说:“士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现代的某些知识分子,达则忘乎所以,放纵狂妄;穷则怨天尤人,骂社会、骂历史、骂他人,似乎全世界都欠他一个公道;另一方面,他们轻视“圣人之言”,既不知什么是道,也不愿虚心去学,却自称有良知。

孔子说: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圣人之言。”现代的知识分子多虚狂,不知天命,狎大人,侮圣人之言

古人对士有很高、很明确的要求,不是谁随便读几本书,就可以称为士。 知识分子中有或许有士,可士不等于当今意义上的知识分子。

知识分子到底是什么?

左派或官方口中的知识分子,多指第一种含义;学者、文青口中的知识分子,多指第二种含义;公知们口中的知识分子,多指第三种含义。

现在,大家虽然都习惯于使用知识分子这个概念,或喜欢自诩为知识分子,但实际人言人殊,各说各话,谁也听不明白对方说什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