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人永远成不了仁者——《论语》学习338-339

 背后国文 2018-09-17
 

宪问篇第十四·六(338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羿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钱穆译南宫适问道:“羿善射,奡能荡覆敌国的战船,但都不得好死。禹治水,后稷躬亲稼穑,他们都有了天下。”先生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先生说:“可算是君子了,这人呀!可算是尚德的人了,这人呀!”

杨伯峻译南宫适向孔子问道:“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都没有得到好死。禹和稷自己下地种田,却得到了天下。[怎样解释这些历史?]”孔子没有答复。南宫适退了出来。孔子道:“这个人,好一个君子!这个人,多么尊尚道德!”

【傅佩荣译】南宫适请教孔子说:“羿擅长射箭,奡精于水上作战,最后未能寿终正寝。禹与稷亲自下田耕种,最后却得到了天下。”孔子听了没有回答,南宫适退出房间之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这个人,真崇尚德行!”

南宫适,南容,孔子学生。荡,冲撞,冲杀。荡舟,用舟师冲锋陷阵。尚德,崇尚德行。

开头讲南宫适问于孔子,羿擅长射箭,奡擅长水战,都没有得到好死。禹和稷自己亲自种田,却得到了天下。这好像不是个问句,他想问什么呢?他应该是想问孔子为什么会这样?能否解释一下这些历史?但孔子没有作任何的回答,等南宫适出去后,孔子和其他人说,他是个君子啊,他是个崇尚德行的人啊!

孔子作出解释没有?实际上孔子已经给出了答案,羿和奡是作战高手,但都不得好死;而禹和稷亲自治水和耕种,最后得到了天下,原因就是有德者得天下,勇武而有力者不能得天下。所以我们要崇尚德行,要做像南宫适一样的君子。

 

宪问篇第十四·七(339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钱穆译先生说:“君子或许有时也会不仁,这是有的吧!但没有一个小人而是仁的呀!”

杨伯峻译孔子说:“君子之中不仁的人有的罢,小人之中却不会有仁人。”

【傅佩荣译】孔子说:“君子而做不到择善固执的例子,是有的;但是从来没有小人会择善固执的。”

本章是讲仁者、君子和小人三者的关系,君子修养有成,但能不能做到择善固执还有待验证,有的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达到仁者的境界;有的可能半途而废,未能达到完美境界,所以君子之中有不仁的人存在。但小人不一样,他们对自己没有要求,根本不具备德行修养,所以他们想要达到仁的境界完全没有可能。

虽然君子和小人是对人现阶段的评判,但小人由于思想的狭隘限制了其个人的发展,他们有过都不能自省,更谈不上修养有德了。他们成不了君子,更别说向仁的方向发展了。君子因为思想境界达到了一定的高度,他们都是行进在为仁的正途上。他们有可能向仁者发展,也可能固步自封,永远成不了仁者。

傅佩荣教授在讲到这一章时,特地用了一个题目叫《君子日新》,就是说君子向仁者发展,要做到择善固执,怎样做到择善固执?那就是要无倦,不要倦怠,不要松懈,把每一天都当作新的一天,把做的任何一件事都当作第一次来做,所以你做的任何事都是不可替代的。正如孔子所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没有一刹那是一样的。有了这样的理解,你才会感到生命的力量日新又新,源源不绝。(本段文字根据傅佩荣教授讲座内容整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