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潇湘"与"江南”,谁是最能代表中国南方的美学气质?

 湖湘地理 2023-07-23 发布于湖南

何处是江南?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月”

在很多人心中

江南

是一个美学意象

它有令人迷醉的气质

(宋文治·江南春晓图)

如果,让江南归于一个地理空间

相信很多人一定会说:

江南是苏杭

江南是扬州

江南是沪宁

其实,湖南也曾是历史上的“江南”

杜甫就曾经在长沙写下过

“最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名句

那时的湖南,依然是“江南”

地理学家把“江南丘陵”

(湖南、江西、浙江西部)作为江南

气象学家把“梅雨气象带”

“长江中下游区域”作为江南

历史学意义上的“江南”则变化不定

屈原所在的战国时期,江南就是“荆楚江湘”

秦朝时的江南概念

增加了如今江西的部分区域

两汉时期江南的范畴已经十分宽广

包括了豫章郡、长沙郡、庐陵郡

洞庭湖南北、赣江流域地区

唐朝时,江南终于成为一个行政区划

江南道的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

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

一直到这个时期湖南都是正宗的“江南”

然而,宋朝时期,一切开始变化

“江南”忽然就东移了

宋朝改道为路

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

分江南东路与江南西路,其中江南东路包括

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

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

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

江州(九江)、虔州(赣州)

这时的湖南

分属于“荆湖南路”和“荆湖北路”

江南不仅在行政上东移

文化意义上的江南

也成功地在长江下游树立了起来

湖南似乎被冷落了

然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湖南的独立文化气质——“潇湘”

却从此更加彰显了

什么是“潇湘”?

狭义的潇湘就是湘江上游

后来又将它扩展为湖南的代名词

作为文化意象它孕育于战国时期

屈原的流放和文学创作为成为了它最初的发端

并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初唐时期

诗人张若虚在那首被称为“诗中之诗”的名作

《春江花月夜》里就提到了“潇湘”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那时的“潇湘”已开始成为一种美学意象

(春江花月夜·网络图片)

与江南的华美不同

潇湘代表了一种清冷幽深的境界

这种意象在湖南还属于“江南区域”时

便已开始呈现

而它真正的成熟应该是南宋时期

这时的“潇湘”,已经从地理开始走向意象

“潇湘”的意象

来源于湖南地理上最重要的河流:湘江

正是清深碧透的湘江

赋予了湖南独有的文化气质

湖湘地理的地理顾问著名地理学家张伟然先生

曾经对此有过精妙的描述

湘江的清寂并不自唐代始

早在南朝

“潇湘逢故人”便已成为诗人吟咏的对象

与之相对应的是

“不道新知乐,只言行路远”(梁·柳恽《江南曲》)

其时湘水流域的清简寂寞可想而知

入唐以后,这一形象更是大大地得以突出

孟郊所谓“万里丧蛾眉,潇湘水空碧”

这是在揣摩古人的心境

韩溉的“潇湘月浸千年色,梦泽烟含万古愁”

无异于直抒胸臆

而最为人熟知的得数钱起

他在《归雁》诗中写道

“潇湘何事等闲回?水碧沙明两岸苔

二十五弦弹夜月,不胜清怨却飞来!”

不仅仅是文学

古代的绘画、音乐在相当长的时期内

都受到“潇湘”意象的极大影响

张伟然先生认为

湘水流域是中国山水画江南派的摇篮

是一句并不过分的话

(元·张远·潇湘八景图)

“潇湘”的意象悲美清远,与“江南”并不相同

这两个由地理概念转化而来的美学意象

深远地影响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想

并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问题来了

“潇湘”与“江南”

这两种

在中国南方美学中具有代表意义的意象

您更喜欢哪个?

END

文字 | 常立军

微信编辑 | 常立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