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悦读经典|一场浩大的灵魂审判——《卡拉马佐夫兄弟》赏读

 王天神 2018-09-18


一场浩大的灵魂审判

——《卡拉马佐夫兄弟》赏读

现场实录


主讲人:王威廉


主持人:今天我们重温的经典是《卡拉马佐夫兄弟》,是俄国作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最后一本小说。这本小说写于1860年,是作家个人的一个哲学思考的总结。高尔基这样说过,就表现力来说,陀斯妥耶夫斯基的才能只有莎士比亚可以同他媲美。

 

张欣:很感谢冒着炎热来参加“我们”读书小组活动的朋友。上次我们讲毛姆的时候,有一个朋友提到,他说看毛姆的时候,他感觉到不舒服,今天我要提醒大家,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东西,也是令人不舒服的。我们一定要学会不舒服,不要老是在舒服的区域里。我们听年轻的学者来给我们讲经典,他们是在他们精神世界和思想最丰富的时候来给我们讲这个经典著作的,我觉得这种碰撞一定会有火花。  

 


王威廉:我们对于这个文学,尤其是中国文学容易产生误解,就像刚才张欣老师所说的,我们太在乎那个觉得舒服的感觉。中国的小说特别讲究符合贴近现实,让你读的很舒服。但要是比较《红楼梦》和《卡拉马佐夫兄弟》,会发现两者之间在气质上非常大的不同 。


《卡拉马佐夫兄弟》里面,我们就可以看到一个巨大的、灵魂的颤栗。作家就是要表现出自己那种内在的精神世界、内在的灵魂世界,他的那种冲突、那种撕裂。在我们中国的文学里面,像贾宝玉,他的冲突、他的痛苦,是通过一种暗示的手法,让我们感受到,或者让我们去看到,像看电影一样。在陀斯妥耶夫斯基这里,是通过嚎叫的方式让你听见的。他的声音非常的大,有时候很突兀。但是他的声音确实有力。


我们知道陀斯妥耶夫斯基是一个癫痫病人,就是经常是我们俗称的羊癫疯。毛姆呢,一方面对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作品捧得很高,另一方面对其人品就贬的很低。他说陀斯妥耶夫斯基这个人有着恶魔一样的性格,有可怕的一面。但是呢,作家的作品与性格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不是他心中没有爱,而是说他心中有分裂的爱。我们要了解到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身体状况,也让他的作品呈现一种癫痫般的状态。所以他的小说里,会说很多话,几页、几十页不用喘一口气似的。



小说的故事情节,实际上很简单,一个父亲老地主,我们称之为老卡拉马佐夫,这个老地主特别贪婪,跟自己的孩子因为女人因为金钱发生了纠葛,然后就被儿子给杀死了。他有3个孩子,当然我们知道他还有一个私生子,那么就是通过这个复杂的家庭关系,然后他们之间的这个辩论,来呈现每个人内心的复杂性。


老卡拉马佐夫在作家心里,代表着老旧的俄国。当时这个俄国是处于十月革命的前期,各种矛盾是比较激烈的,西方的思想也在大量的涌进俄罗斯。在书里面,实际上赋予了特别浓厚的象征意味。


陀斯妥耶夫斯基代表了对于当时俄国这个国家、民族各种思考的俄国知识分子。俄国的作家基本上是能承担责任具有哲学家的色彩,从屠格涅夫到托尔斯泰都是哲学家一般的作家。就像托尔斯泰写出了道德论都是不亚于哲学的湟湟巨著。陀斯妥耶夫斯基也是一样的,他的深刻来源于他的分裂,他没有像托尔斯泰一样,有一个特别完备完善的世界观,他的这种分裂反而比较好的表现了当时十九世纪俄国那种现状。


我们知道尼采是属于西方哲学史上承前启后的一个人,他深受陀斯妥耶夫斯基的影响,他对于陀斯妥耶夫斯基的评价是最高的。所以尼采会在西方哲学史上喊出这么振聋发聩的话语——上帝死了。


书中老卡之死,不单是一个人的作用而是好几个人的作用。书里面宗教大法官里的一段话,实际上深深刺激了那个私生子斯乜尔加科夫。斯乜尔加科夫早年是一个特别善良的人,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灵魂来说上帝已经不存在了,你想干什么都行,这句话对他震撼实在是非常的大,他为了夺取老卡的钱,结果就把老卡的命给要了,人的这种思想的转变会导致行为的一种巨大变化。


老卡的三儿子叫做阿廖沙,就是最小的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就是跟佐西玛长老在宗教院里面出家。如果从文学的角度上来说,这个角色实际上比较单薄。就是爱,你要爱对方、爱彼此、爱人类 ,跟托尔斯泰开出的药方也差不多。



通过这个故事所延伸出来的概念,叫做卡拉马佐夫式的性格,从写作的角度来说,我认为它代表了生命原始本能的一种激情,象征了一种比较旺盛的生命力。在这部小说里面,每个人不管他的个性是善是恶,都发挥得淋漓尽致。它开启了二十世纪不但是文学乃至一种更寓言式的东西。


比如拿《百年孤独》来说,它的结构可以分析出人物的关系,然后每个人是怎样组合在一起的。但是《卡拉马佐夫兄弟》的情节中,充满了人物之间的各种辩论冲突,每一个人都试图说服另外一个人。但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伟大之处就在这里,他没有让任何一个人去说服另外一个人,他让每一个人都把他秉持的立场拿出来,每个人都有说话的机会,哪怕斯乜尔加科夫。


现在比较流行的是侦探小说,比如东野圭吾的小说,一开始告诉你谁是凶手,然后让你去推测这个动机是什么?在猜测动机的过程中,你就会涉及社会文化的方方面面,这样小说内涵就会打开了。


陀斯妥耶夫斯基开了一个先河,他写的不仅仅是一个简简单单的谋杀案,他对于犯罪动机的探讨,展现出一个十九世纪思想文化这样特别宏伟的画卷,那么我们就可以看到,他所呈现出来的这个画卷跟列宁啊托尔斯泰啊,是不太一样的,他所关注的是人们的心里现实。



我们看到这种现实更有生命力,因为它存在于我们的内心当中。有些评论家说,俄罗斯的两座文学高峰,一个是托尔斯泰,一个是陀斯妥耶夫斯基。他们的评价是这样的,托尔斯泰,让我们看到了一切,但是陀斯妥耶夫斯基,让我们听到了一切。托尔斯泰是特别精确的去描写这个人他穿了什么、吃了什么、说了什么。而陀斯妥耶夫斯基呢,他不太在乎这些 ,他要把人物内心、这种听到的一切,全部呈现出来。


所以陀斯妥耶夫斯基小说也开始了文学理论的重要流派,所谓的复调小说,人物之间的对话关系,这是特别新颖的。我们知道以前只有主角的话是最重要的,其他的人物的话无足轻重的,但是在卡拉马佐夫的文本里,几乎是一个人很难把另一个人驳倒,每一个人都在撕裂的状态,每个人都在痛苦当中,都在试图说服别人,一切都显得那么混沌。就在那样一种混杂的现实当中触及到人的内心。



复调小说——复调理论,对现代小说的影响是很大的。一直影响到西方二十世纪以来的很多作家的写作。让每一个人物都能在小说中自由表达自己的观点,我觉得跟我们刚才所说的,在真实的社会历史层面中,个人的地位和尊严得到提升实际上是内外呼应的。也就是说,文学对于人物的尊重迟早就会反映到历史文化当中。历史文化当中的这种进程,也会反映到小说作品当中,所以文学跟现实的关系是非常复杂的。


有一句话特别有名,托尔斯泰的作品是反映俄国革命的一面镜子。镜子这个意向就是把现实与文学理解为,事物与一个镜子之间的一一对应的关系。那我们知道实际上肯定不是这样子的,人类社会还是比较混沌的,实际上可以用一个时髦的词来形容,量子化的这样一种存在。用一种镜面的来把握,实际上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我们人类的文化发展到今天。要知道我们今天的变化与生存都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比如说人工智能发展对于我们人类的的影响,已经开始渗透了。比如前段时间打车,的士司机跟我聊起来,再过几年无人驾驶的汽车一上路,他就要失业了。

人类的文明也在经历这一场重大的变革,那就是整个人类都在从纸媒体时代转变到互联网信息时代。在中国,网络文学发展得很蓬勃。对于中国人来说,文学对我们的重要性要远远的大于西方国家。西方尽管经历了古往今来的各种现代化改革,但是宗教在日常生活当中还是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我们其实是一个崇文重教的民族,我们对于文学其实是看的很高的。网络文学反而是证明了中国人对于文学的这种需求是很大的。但是大家也要看到,网络文学也是鱼龙混杂的,有好的也有坏的,肯定是处在一个过渡的、这样一个中间状态。从长远来看的话,纸媒体进入信息化的这种载体肯定是大势所趋,这个就取决于技术的不断的成熟。

  


回到读经典也有这样的用意,在这样一个所谓众声喧哗的时代里,我们可以通过多读经典来确认某种价值,重估一些价值。并且,通过阅读经典,建立我们的阅读趣味,建立我们的价值尺度,然后用之于我们的价值标准,用之于我们的身边日常生活,乃至于平时的方方面面,对于整个人生,会有极大的提升。


另外就是文学,实际上并不是让你舒服的,而是让你明智的,里面充满了对于恶的思辨。知道恶,对我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你想想,这个世界上真的如我们某些人所想的,没有恶,是很可怕的。因为没有恶,善就变成虚无和虚妄了。如果不知道怎样才是真正的善,可以深入到恶里面去采集、去体会什么才是真正的善。特别是孩子教育这一块,我们有很多家长特别想把所有的恶都屏蔽,让孩子生活在干净的善良的世界,实际上他们把生活的世界给劈开了。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有善有恶的,所以说对于孩子来说,最伟大的童话就是安徒生童话,安徒生童话里面,从来不回避世界丑恶与恐怖的一面。

  

文化素养提升并不是一朝一夕、通过几个人的努力就达到的,有一个漫长的积淀的过程。我觉得我们中国现在就在这个积淀的过程之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