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告诫后学,中国画的生命力在笔墨,除了笔墨,还是笔墨!

 夕妙斋 2018-09-18

李味青(1909—1997),原名李树滋,字味青,曾署竹竿里人,晚号葆真老人,江苏南京人。1927年毕业于江苏省第四师范,师从谢公展、马万里、梁公约、萧俊贤学画。1944年与黄君壁于重庆举办画展,吸引了包括郭沫若、于右任、张道藩在内的社会名流前往观展,轰动画坛。他的作品风格多样,花鸟、山水、书法俱佳,尤精于大写意花鸟。先生一生勤于创作,不管生活条件多么艰辛,寒暑不辍,创作颇丰,广为流布。曾出版有《李味青花卉册页》《中国当代美术名家——李味青》《荣宝斋画谱·李味青》,在美术界好评如潮。

李味青先生出身书香世家,五岁即习字,九岁学画。其先祖李明浦,曾任前清安徽广德县令;父李长桢,擅书画,曾执教江南两江学堂;母梁毓德,亦出身名门。

让我们以1954年为界,品味一下李味青先生的非凡人生:前半生有体面的职业和稳定的收入,同时书画相伴,艺事精进,画名已具;后半生被开除公职,失去生活来源,困顿中唯以书画为寄。然而,笔底明珠无出卖,不得已为印刷厂、搪瓷厂设计一些工艺图案以维持生计。难能可贵的是,困顿的生活和民间画工职业化的生存状态并没有降低其艺术品格,在传统处境尴尬的那个特殊年代,无论是“中国画改造”还是时代的狂热,都未能动摇他对传统的虔敬与探求,所以才有了他在20世纪花鸟画史上的一席之地。

李味青主张书画一体,以书入画,强调读书、修养,广师博取。20世纪80年代,美术界有关“形式美”的讨论大行其道,对此,他说:“现在许多画画的只注重形式美,以为笔墨技法是次要的东西,要知道,笔墨技法的作用是千万忽视不得的,没有精湛的技法,又怎么能表现出形式美?”对于一些为了追求画面效果而不择手段的画家,他则提出这样的忠告:“中国画的生命力在笔墨,除了笔墨,还是笔墨。”

纵观其创作历程,20世纪五六十年代至70年代的作品,偏重色彩,之后逐渐减弱,至晚期,脱尽繁华,变为纯水墨大写意,笔墨愈发简练概括。在漫长的几十年间,其图式风格几无变化,有微妙变化者在笔墨,即笔墨语言的深化和升华,可见他对笔墨的认识和实践是一以贯之的。

李味青的画清奇、脱俗、简练、高雅,格调奇古,天真烂漫,风神超逸,其用笔、用墨、用水都为后学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本,原因正在于他对传统的守望和对笔墨精神的虔诚敬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