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17日 现状与理想·乌海论坛 展览 批评 学术 互动为一体 这可能是中国书协迄今为止 最为用心做的一个展览 2天思维风暴 6场学术论坛 30余位专家学者 104位入展作者 1000余位与会嘉宾 是为年度书坛盛会 书法的理想 是否能在这里 找到解答? 陈振濂
陈振濂演讲中 到乌海来的各位同道,我相信今天的盛会是当代书法史上非常具有标杆意义的盛会。 刚才我看了视频短片,中国书法家协会在过去很少会在这样的公开场合用这样的视觉手段来表达书法的文化责任和历史使命感。 过去我们书法家,无论是参展者或者评审者,大都只关注作品写的好与坏,或者是对于评审的结果表示满意、或者不满,我的作品是否被淘汰掉了?也就是说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关注点还只是一件作品。 现状与理想·乌海论坛宣传片 站在那样的立场上来看今天这个短片,我们忽然发现书法家在这个时间的转型过程中,开始慢慢关注书法的文化内涵,而这样的内涵过去我们书法家是不太关心的,我们只关心自己笔头工夫写的好不好? 所以我这个视频大概看了有三次,每看一次都很激动!我感觉到今天在乌海市的这个论坛影响是几十年以来中国书法非常重要的一个转型节点,我们不知道我们这个定义是不是非常的严格,但是对我个人的感觉来说是这样的,就是说书法家终于开始关心国家大事,我觉得这是书法家转型的非常重要的一点。 陈振濂演讲中 我们的书法家,因为有高等教育的支撑,有非常广泛的普及面,我们的书法家技术技巧其实是不缺乏的,能写的好的能非常多。今天大家每一个大众会写毛笔字,练过几天他就可以称得上是书法家。 本来我这个题目有一个引题,叫做“书法界改革”。刚才这个短片是讲从清末民国以来,我今天讲的这部分是当代书法40年。 一个普通的乌海三口之家从大展标前走过 我们这个当代书法观念发展,总共有三个阶段,我是按照时间作的分类。 从1980年中国的改革开放,严格的算起来是从1978年,中国的书法还没有特别的复苏的迹象。原来的书法在艺术界没有合法的身份,是一个不大能见光的。大家偷偷摸摸地练。我记得当时最早的大活动就是在沈阳所举办的全国第一届书法展览。当然在这个之前,上海的《书法》杂志举办了一次群众书法比赛。把大家的热情给点燃起来了。 现状与理想展览现场 在沈阳第一届书法展览以后,有很多的场景我到现在还记忆犹新。对我们来说,这些老一辈的艺术家,他们最着急的是什么,其实并不写字写的好,而是他书法家的专业身份的不到认可,现在终于通过一个展览,让书法家的身份终于得到一个认可。所以1980年是书法家开始意识到自己的身份的确立的问题。 书法家原来社会是不认可的,正是通过这样的展览。我们才终于醒过来,我们书法家也可以成为一个“家”,我们的书法展览也可以堂皇的挂在展厅展出,书法家的身份意识被唤起来。但是还是从原来比较低调比较压抑的写字过程中来,而在文革的十年都是处于一个非常毁灭文化的时代。所以当时我们那个时代没有字帖,即使有也是印刷非常差、非常模糊的。所以说那个时代书法家在取得或者将要取得合法身份的时候,开始关注到书法经典。 参展作者陈忠康作品 当然在没有高等教育之前,很多书法家学习的对象都是自己身边的老师。这个对于学习来说他也是重要的途径。学习有经验的老师,和学习古代的法帖名碑经典,当时的观念就是能够把字写的规规矩矩同时又有经典的来路,那时候是最高的要求。 1980年到1999年还有很多书法家在掌握了一定的技法以后,开始追求风格。我曾经提到过一个有名的书法家不一定能写出好作品。这是第二个时代开始,是视觉形式的最初时期。 开幕现场 当时有两类书法家,一类书法家就是在书斋里把字写好。还有一部分有年轻的书法家开始尝试转型进入展厅书法的调整。 不可否认展厅书法是近40年来主要的成果,这是在古代任何时间都没有的。 展厅是社会公共空间,书斋是私人空间。个公共空间展厅作品必须以受众为中心,一件再好的作品如果没有受众作品也不会被认可。书家开始关注艺术怎样表达才能够使得观众更加喜爱,更加追捧,同时我的作品如果要去投稿,怎样才会受到评委们的关注。 全国各地近千名与会嘉宾在开幕现场
第三个阶段,是从2015年开始,这是因为中国书协从2015年开始关注书家的修养建设。书法写的是汉字,汉字衔接于国学,衔接于中国古代的文化。有着其他同类视觉文化不具备的特殊性。 我们现在讲书法要有主题、要有内容、要有和时代同步同频共振,那么我们在做这个工作的是不是就不要技巧了? 不是,他是一个的叠加的过程。技法是必须的,形式是在展厅文化时代也是必不可少的,回过来看刚才那个视频从清末鸦片战争开始,一直到现在的文化当但和责任,我觉得在我们在这个第三个阶段完全有可能、也能够把书法做的更出类拔萃。 我们大家努力来做,书法才会越来越完美的到达将来的目标。 时间:2018年9月16日 地点:乌海市当代书法艺术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