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天津的九國租界地

 公司总裁 2018-09-19

租界是近代資本主義和帝國主義列強武裝侵略中國(天津)的產物,他們通過一次又一次的侵華戰爭,強迫清王朝簽訂喪權辱國的不平等條約,在通商口岸強劃居留地和貿易區,而不受中國政府管轄,形成“國中之國”。

天津租界始設於1860年,此後列強各國每發動一次大的侵華戰爭,天津的租界就增加和擴大一次。至20世紀初,在天津城廂東南的海河兩岸,先後設有英國、法國、美國、德國、日本、俄國、義大利、奧地利和比利時九國租界,成為全中國乃至世界上租界最多的城市。

        

英租界

 

天津英租界是近代中國七個在華英租界之一,另外六個是上海英租界(後併入上海公共租界)漢口英租界鎮江英租界九江英租界、廣州英租界和廈門英租界。同時也是天津的九個租界之一。天津英租界是在天津設立最早的外國租界。

清鹹豐十年(1860)911日,中英雙方交換了中英《天津條約》批准書,同時簽訂《續增條約》(即《北京條約》)。《續增條約》第四款規定:“續增條約畫押之日,大清大皇帝允以天津郡城海口作為通商之埠,凡有英民人等至此居住貿易,均照經准各條所開各口章程,比例劃一無別。”成為英國在天津強劃租界的依據。

18601217英租界開闢,位置在海河西岸,紫竹林村一帶,初期占地面積約460。經不斷擴張,後形成東臨海河,北面沿寶土徒道(現營口道)與天津法租界毗鄰,西到海光寺大道(現西康路),南沿馬場道到佟樓。

1897331,天津英租界向西擴展到牆子河,稱之為擴充界,有1630畝。19021023,面積為131畝的天津美租界併入,成為天津英租界的南擴充界。1903114,天津英租界再度向牆子河以西擴展了3928畝,稱為推廣界。

1941128太平洋戰爭爆發的當日,日軍進駐天津英租界。1942218,日本宣佈將天津英租界移交給汪精衛政府。329,舉行了移交儀式。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中國國民政府宣佈正式收回天津英租界。

 

法租界

 

天津法租界是近代中國4個在華法租界之一,另外三個是上海法租界漢口法租界廣州法租界。天津法租界也是天津的9個租界之一。

186162法國政府和政府簽定《天津紫竹林法國租界地條款》,劃定在英租界北鄰位置(現在天津和平區的即小白樓街道和今勸業場街道)設置法國租界,面積為439畝。

法租界劃定後,不斷向西南方向擴張,先是擴張至牆子河(今南京路),此後又越過牆子河擴張至老西開,並在老西開建立起天主堂、主教府、醫院和學校。1916年竟出動員警強行將老西開佔領。此事激起了天津人民和全國人民大規模的反法鬥爭,是為著名的“老西開事件”,終使老西開未能正式併入法租界。經過不斷擴張,法租界共占地兩千八百餘畝。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天津法租界由中國政府正式收回。

 

美租界

 

天津美租界是1860隨同英國天津強劃定的租界,在英租界以南,東臨海河,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北臨博目哩道(今彰得道)與和英租界毗鄰,南接馬場道。

美租界因美國南北戰爭而一直無法獲得政府的批准,1880年美國領事以日後有權恢復行政管理為前提歸還租界,並由天津海關代管。1896年美國再次聲明放棄租界管理權。但是清政府沒有回應。1902,美租界私自將租界轉讓英租界,和英租界合併。

        

德租界

 

天津德租界是近代中國二個在華德租界之一(另外一個是漢口德租界),同時也是天津9個租界之一。該租界範圍基本相當於現在得天津河西區的大營門街道和下瓦房街道。

光緒二十一年(1895)五月,德國駐華公使紳柯向清廷總理衙門提出照會,藉口德國在中日甲午戰爭中“迫日還遼(東半島)”有“功”,向清政府索取租界,要求享受與英、法等國同等特殊待遇。清政府飭令天津海關道同駐津德國領事商談劃定租界事宜。同年九月十三日(1030),天津海關道盛宣懷、天津道李岷琛與德國領事司艮德簽訂《天津條約港租界協定》,允許德國在天津永久設立租界。其界址為:東臨海河;北接美租界(今開封道東段);西至海大道(今大沽路);南自小劉莊之北莊外起順小路(今瓊州道)至海大道。占地1034畝。

光緒二十八年(1902),直隸總督袁世凱派天津海關道唐紹儀接收聯軍都統衙門時,德租界當局已將德軍佔據之地劃入新界。擴張後的德租界地界:東臨海河;北與英租界接壤;南迄今瓊州道,並從下瓦房南延至今圍堤道附近再向北折回瓊州道;西界沿今廣東路向西至馬場道。總計占地2304(尚有2434畝、2440畝和4200畝等幾種說法)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1917814日,中國政府宣佈接收天津德租界並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一區(特一區)德國戰敗後,德國政府聲明承擔《凡爾賽和約》中有關在華租界條款,除青島等地被日本佔領外,中國政府正式將天津德租界收回。

 

日租界

 

天津日租界是近代中國5個日租界中最大、也是惟一較繁榮的一個(另外4個是漢口日租界、蘇州日租界、杭州日租界和重慶日租界),同時也是天津的9個租界之一。

1896721日,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簽訂《中日通商行船條約》。1898829日,根據《中日通商行船條約》,清朝政府和日本政府簽訂《天津日本租界協議書及附屬議定書》,劃定日本租界,南臨法租界,西北與老天津城相望。另在德租界以南的小劉莊劃出停船碼頭。

1903年日租界正式成立時又進行了擴展。面積有2150畝。東臨海河,東南沿秋山道(現在的錦州道)與法租界相連,南抵牆子河(現南京路),西至南門外大街,北起東南角閘口沿旭街(今和平路)兩側到福島街(現多倫道)折向西。

1943330日,日本將各地日租界交給汪精衛政府,但實際仍維持其原有體制,直到1945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日本投降,中國政府才正式接管日租界,將街道改名。

 

俄租界

 

天津俄租界是近代中國兩個在華俄租界之一(另外一個是漢口俄租界),同時也是天津9個租界之一。

1900八國聯軍入侵後,俄國先強佔,然後再和政府於光緒二十六年(1900)十一月九日簽訂了《天津租界條款》,正式劃定俄租界。劃定的俄租界,除已侵佔的老龍頭車站迤西的一大片土地外,又由車站沿海河向南擴展到大直沽以南的田莊。俄軍佔據老龍頭火車站引起了英國的不滿,後來通過英俄兩國在俄國首都彼得堡直接談判,由德美兩國居間調停,俄國才將車站及通往車站的大道讓出歸還中國。因此俄國租界分成東、西兩塊地區。

俄租界西區位於海河北岸,西南毗鄰意租界(今五經路),東至車站西側(今二經路),北至鐵路;東區從海河轉彎處向南,西臨海河與英國、法國、德國租界隔海河遙對,東至津山鐵路,南迄大直沽(今十五經路)。東西兩區共占地5971畝,面積超過當時的英租界,居天津各國租界之首(關於俄租界的面積,還有5474畝、5334畝等說法)

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後,蘇俄政府宣佈放棄帝俄時代在華的一切特權,包括租界。後經雙方談判,天津俄租界於1924年正式由中國政府收回。

        

意租界

 

天津意租界是近代中國唯一的一個義大利租界,也是天津9個租界之一。此處形成了義大利本國以外在世界上唯一的一處大型義大利風格建築群。

190010月,義大利駐華公使薩爾瓦葛以“為了有效的保護義大利人在商界及航運方面的利益”為由,下令參加八國聯軍的意軍,佔領海河東北岸,俄軍佔領區以西,占地700餘畝的地段。這個地區臨海河一帶是一片露天儲鹽場地,其餘地方多為沼澤和垃圾堆。隨後與清政府進行了關於開闢義大利租界的交涉。在190267日,天津海關道唐紹儀與新任義大利駐華公使嗄裏納簽訂了《天津意國租界章程合同》。

義大利租界的位置介於天津奧租界天津俄租界之間,南臨海河,北到緊鄰津山鐵路的意中交界路(今興隆街),距離天津站不遠。與市中心天津法租界天津日租界隔河相望,面積771畝。1900年以後,義大利在中國常駐一個混成營的軍隊,將近千人,大部分駐紮在天津意租界兵營,兵營設立在營盤小馬路(今光明道)以北、南、西馬路(今民族路)以東。

天津意租界所在地臨河一帶,原是一片露天儲鹽場地——“鹽坨”,多為沼澤和垃圾堆,地勢低窪。義大利首任駐天津領事費洛梯上尉到任以後即展開建設。天津意租界內設有完善的服務設施,包括俱樂部、意國花園、菜市和警察局(兼管消防),但是由於面積狹小,水、電等公用事業是利用毗鄰的他國租界。

1914年,意租界將大馬路(現建國道)修築成瀝青柏油路,這是天津第一條現代化的柏油路。隨後又陸續將各條道路均建成柏油路面。

義大利對華貿易有限,來華商人不多。但天津意租界位置優越,面臨海河,東南側緊靠京奉鐵路天津站,是房地產開發的理想處所。費洛梯上尉移植了義大利城市建設思想,在區內建設了大量地中海風格住宅,意式建築角亭高低錯落,滿眼圓拱和廊柱,廣場、花園點綴其間,將其發展成一處高級住宅區。

1946年,天津意租界被中華民國政府收回。

        

奧租界

 

天津奧租界是近代中國唯一的一個奧匈帝國租界,同時也是天津的九個租界之一。

1900八國聯軍佔領天津時,德國軍隊佔領了天津城東海河東浮橋對岸的一片市區。當這支部隊調防北京時改由奧國軍隊駐守。當俄國、義大利、比利時陸續在天津開闢租界後,奧匈帝國也要求援例設立專管租界。

19021227(光緒281128),奧匈帝國駐天津署理領事貝瑙爾與天津海關道唐紹儀訂立了《天津奧國租界章程合同》,天津奧租界正式開闢。租界西面瀕臨海河,與天津城隔東浮橋相望,東面到京山鐵路,北面到海河的支流金鐘河(今獅子林大街),隔河為望海樓天主堂,東南方隔路(今北安道)天津意租界相鄰,面積1030畝。

1917814,中國政府對奧宣戰的當天,中國軍警進駐天津奧租界,該租界被改為天津第二特別區。

1919712,義大利代表致函巴黎和會,提議由義大利接租天津奧租界,遭到美、法、日三國反對後,義大利又改而建議天津奧租界交還中國,再由中國將一部分奧租界轉歸意租界。該建議遭到巴黎和會6國專門委員會的反對,因而義大利接租天津奧租界的計畫未能實現。

中國政府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的1919年將天津奧租界收回。

        

比租界

 

天津比租界是近代中國唯一的一個比利時租界,也是天津的九個租界之一。

1900八國聯軍入侵天津、北京時,比利時並沒有派兵參戰,但是在1117日,比利時駐天津領事梅祿德向天津領事團宣佈,他奉比利時駐華公使之命,佔領海河東岸俄國佔領區以下長1公里的地段。190226日,政府天津道台張蓮芬與比利時駐天津代理領事嘎德斯簽定《天津比國租界合同》。界址為:東穿大直沽村,南迄小孫莊,西臨海河,北臨科斯特羅馬路(今十五經路)與俄租界毗鄰,占地七百餘畝;此外,自大直沽村西至京山鐵路,比利時還劃定預備租界一塊。

天津比租界地處偏僻,從開闢直到交還中國,始終未能進行開發。雖然比利時商人在天津開設有不少工商企業,包括世昌洋行(電車、電燈)、華比銀行等,但是均未在該租界進行投資。後來僅有英國和記洋行在界內租地180畝,開辦了蛋廠(食品一廠)。因而該租界的收入極為有限僅能維持日常開支,唯一的一項市政工程(沿河馬路)所花費的8萬輛白銀也必須依靠舉債。天津比租界屬於各國在華租界中極不發達的一類。

由於天津比租界面臨財政危機,比利時駐華公使洛恩1927117日宣佈,願意將天津比租界交還中國,以示友好。1929831日,中比兩國簽訂了交還天津比租界的約章,規定該租界的行政管理權以及所有租界公產移交中國政府;而比租界工部局所負的93千兩白銀(包括利息)由中國政府償還。19313月,天津比租界改為天津特別行政區第四區(特四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