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何以输出为前提进行高效阅读(干货)

 冬天惠铃 2018-09-20
图片发自简书App

读书的人,在我看来无非是四种情况:一是单纯的热爱,翻阅各种人生和思想,可以是一种消遣,也可以是一种代入式体验。二是为了显摆,充实自己的谈资,将书中作者的思想从自己口中说与他人以此展现自己的博学。三是像我一样,把读书当作自我提升的途径。还有四,是为了今后通过写作变现时,这一类在我看来很高级了,毕竟不是每一个喜欢读书的人都有此能力的。但是无论以上哪一种,我都认为是好的。因为即使没有收获但起码也没有损失么不是。


我在这里主要想针对像我一样把读书当作自我提升的途径的这一类,该如何去做。

为了提升阅读效率,更好的进行高质量阅读,我在多位写作大咖的推荐下通读了《如何阅读一本书》和《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

不得不说,大咖们的推荐是有道理的。之前总觉得多读书,广读书,就会自然而然的吸收精华扩展视野,然而在读了很多书之后我回头发现,原来我读过的那些书,有些甚至连书名我都忘记了,如此一来,读书反而成了一种最没用的娱乐方式。

通读过后,我按照书中介绍的方法,结合自身阅读存在的问题做了一个总结,写下来,为今后在阅读和输出做一个指引,也希望对阅读到此篇文章的朋友有所帮助。

i

“读书笔记”——请记住这个关键词。这是我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也是我从以上两本豆瓣高分读物提炼出最有用的部分。读书笔记就是实时记录读书时感受感想,促进我们对书的消化,加深记忆的一个重要环节。

那么如何做才是有用的读书笔记呢?

首先,读书笔记上要清楚记录下读书的日期,书的作者和出版机构。这样做是为加深记忆,也为日后我们写作翻查素材做了一个很好的素材库。之后,我们就要以“思想输出”为前提进行记录,这会大大提高我们的阅读效率。比如我们想表达“这个人很厉害”,我们做读书笔记时可不能简单一句话概括,而是要尽可能精炼的解释“为什么厉害”“哪里厉害”,以“多日后回看能清晰理解当时读到这一环节时内心的感受”为基准,不要揣测作者的意图,而是围绕自己的感受做清楚的表达。

其次,书要读两遍,读书笔记也要做两份。两本书都表达了书不能只读一遍。没错,速度和效率也很重要,但我们现在讲的是为了提升自己而阅读,所以,请把自己想象成海绵,尽可能地汲取,用力地吸收吧。

这两遍书第一遍是通读,也叫泛读跳读粗读,就是看个大概,主要就是集中在目录,文章框架和作者的立意,顺带把全书草草翻看一遍。读完之后希望你能合上书本闭眼回味,然后在读书笔记上写下几个问题和此时自己的感想,可以是一个宏观的概念也可以是对文章某句话的一知半解。第二遍就是精读了,这一遍我们要查找金句,圈出一些我们不熟识的写作手法,然后总结第一遍粗读时遗留的问题并再次写下感想,最后剖析成自己觉得思想进行汇总。

两遍之后输出的感想最终一定就变成你自己的思想和知识了,此时想要轻易的忘记估计想必就不会那么容易了。

最后,是读书评。绝不能小看了书评的重要性,我的建议就是在选书时和精读前这两个环节去读会很有效果。这本书是否能对我有所帮助,带我提升,那仅看书名我们可能只能了解50%,剩下的50%如果想要了解就需要从书评中获取。因为书评是大家的观点,一百个人就有一百种观点,集思广益不是没有道理的。书评要随机选择,可以看大V的,也要看看读书小白的,如果这些书评看得我们越来越好奇,或是热血沸腾,那就写入我们的阅读清单吧。

而到了精读,由于我们之前已经有过一次粗读,对这本书有了初步的理解和观点,此时看书评可以说是一种“查漏补缺”——看看我比别人多感受到了什么,再看看别人又比我多悟出了什么,就像把书掰开了揉碎了一样,畅快!

总的来说,读书笔记就是这几个要点。我们要明确,在我们自己的读书笔记上是可以书写任何内容的。可以是一个一闪而过的想法,刚刚获悉的资讯,读书看报发现的有趣观点,也可以是引起你共鸣的一句电影台词等等等。

此外,对于有输出想法的朋友,我还有一点,就是素材库的建立。素材库,是我们日后写作的主题库、案例库、金句库。为了大家少走弯路,我直接把书中作者的方法归纳一下。

简单的一条一条写下我们想要累积的主题,日后写作时真的一点忙都帮不上。为了避免杂乱无章的记录和取用时的手足无措,正确的做法是确定关键词。就是把你的这个想法提炼出关键词,然后把想法和主题依照关键词进行区分,最后形成的是一个类似思维导图一样的东西:


图片发自简书App

以上就是我对两本书的一个概括总结。


读书时读到这一句“如果一心想写得完美,只会让自己越来越难下笔”,这句话就如同某说唱节目广告里大咖说的“如果你一直想押韵,那你就很难说下去”。

当我们积累的多了我们的笔尖和思想就会源源不断,太强的目的性可能才是弯路。

去读吧去写吧,就像我们本该那样做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