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读《畅销书写作技巧》(二):对面的读者看过来

 冬天惠铃 2018-09-20
图片来自网络

“对面的女孩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这是任贤齐还是阿牛大卖特卖的火爆歌曲,旋律简单,节奏明快,就是这么首简单的歌,却“撩”得大江南北的少男少女闻声即哼,让大学女生宿舍楼下翘首以盼的男生总是心太软。为什么女生要看过来?有什么可吸引的吗?因为“这里的表演更精彩”。

为文不也是如此吗?要让读者看过来,则必要吸引读者看过来的独好风景,不然,读者凭什么看过来?很多写作者,包括我,都是信笔游走,在写作时并没有很多宏观而站在高度着眼和思考的习惯,对为什么写以及如何写并没有太多的较为成熟的思考。《畅销书写作技巧》在第二章提出了这样一个写作者该思考的问题,就是如何从宏观上看待自己的作品。

作为写作者,你的核心任务是什么?当然是通过作品与读者达到感觉上的统一,但是具体的实现路径呢?作品的本质,实际上是写作者为读者提供观察社会生活的窥视孔,提供被窥视者,并在窥视中获得不由自主的思考和感觉。读者如何看待作品,他观察的视角是怎样的?客观视角还是主观视角?是通过写作者的视角?还是作品主人公的视角?还是作品反派人物的视角?抑或是旁观者的视角?这些都很重要,需要写作者认真的思索。因为这些问题都直接关系到读者注意到了什么,他为什么注意到了这一点,从而激发感觉,引起共鸣。

确定了视角,就要安排构成作品内容的素材,如何把零散的素材有机的串联起来。正是这种串联的安排,赋予了作品素材生命,素材有了生命,才会变得有趣有味,才能生动起来,才得以打动读者。当然要想更生动,不只要在安排上下功夫,还是在具体上下功夫。据说人的思维是偏感性的,所以作品描写得越具体,则越能让读者产生印象,也就越生动。好比男生“撩妹”,光心太软是不够的,光送礼物也是不够的,还要懂得安排怎么把礼物送出去,情节越自然越具体,花絮看似太累赘,其实就是这些具体的细枝末节最动人心。

记得多年前看过一篇小故事,结果让人有点感慨。男一号爱好集邮,就想当然的认为女主也喜欢邮票,所以总送些名贵的邮票当作礼物;男二号则常常送些小饰物小礼品给女主,花钱不多,却总有点小情趣。结果,女主选择了男二号。多年后,男一号提起当年的邮票,女主说都用来寄信了。看到这,是不是有跌入冰窖咯咯骨折的感觉?回过头来,写作不也如此吗?

所以,对面的读者看过来,看过来,看过来……那怎么让“这里的活动更精彩”呢?这才是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