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螳螂估值分析

 月中寻桂QQ 2018-09-21
$金螳螂(SZ002081)$东易日盛(SZ002713)$  


金螳螂是国内公装行业龙头,与其他公装上市公司相比金螳螂在净利率、现金流、订单质量、管理能力上优势明显。金螳螂近十年营收复合增长率25%,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6%,股价涨幅超过12倍,但是涨幅集中于2009-2011年,主要受益于4万亿。近5年涨幅合计30%多,显著落后于建材类公司。公装行业景气度受经济周期和财政政策影响较大,整个行业的贝塔投资属性要高于阿尔法投资属性,国内已经度过大幅投资基建的时代,公装行业估值一路走低,金螳螂估值从2012年的30多倍降到目前的12倍,估值的回归是压制金螳螂股价的原因。

公装分析:

公装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大行业小公司的市场,集中度极为分散,CR10的集中度不足10%,金螳螂市占率1.26%。市占率分散的主要原因是公装具有明显的地域性,采用招投标模式决定了企业很难获得超额收益,2G和2B的商业模式决定了企业现金流较差,下游压账期、同时也拖上游账期,净营运资本的增速快于营收增速,在经济下行周期时有较大的经营压力,因此公装行业有点类似于工程类的EPC业务。行业比拼的是拿单能力、供应链管理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和保证充裕的现金流。金螳螂在这几个环节做得较好,ROE领先于同行业,在经历2015年行业低谷后也能迅速重回增长。

行业普遍认识公装行业集中度会提升,但是拆分金螳螂的业务发现其公装订单增速在下滑,毛利率下降,主要原因是金螳螂的业务重心不再是跑马圈地扩大规模了,而是重视回款质量选择性接单,金螳螂公装订单集中在回款好的城市名片类场馆建设和高档酒店,现金流已有所好转,金螳螂在2017年和2018年Q1均拨回了一部分资产减值损失。

家装分析:

家装行业也是一个万亿级别的市场,集中度比公装还要低,上市的CR2市占率只有0.5%。家装行业的特点是低频大额消费、客户个性化需求高、行业门槛低、施工标准不统一,从企业的角度来说家装行业的经营半径短、边际扩张成本极高、获客成本高、难以培养消费习惯,所以至今仍然以出现一个百亿市值规模的家装上市公司。

与公装行业不同,家装行业是2C市场,C端客户预交定金、议价能力较弱,业务模式更倾向于商业零售,通过线下开店的方式拓展业务半径,行业比拼的主要是获客能力和提供差异化服务的能力,上市公司有东易日盛、名雕股份等。家装行业的类消费属性使得家装上市公司拥有极好的现金流、较高的毛利率和营销费用、受经济周期影响较小、稳定的业绩增速,从而享有较高的估值。

互联网家装:

自2015年起,公装转家装和互联网家装的概念兴起,金螳螂、亚厦股份等公装公司纷纷涉足家装市场,齐家网、土巴兔等互联网家装企业获得巨量融资,加盟店、O2O等多种商业模式方兴未艾。经过两年的洗牌行业最终有了较为清晰的发展方向,互联网家装O2O模式被证伪,上市公司也开始放弃加盟店转为直营店。金螳螂放弃了与家装e站的合作,转为开设直营店金螳螂家,东易日盛也将速美业务转为直营。

互联网家装为什么做不成:齐家网、土巴兔最初是第三方家装平台,相当于信息中介,通过流量推广,吸引客户网上报名,把信息派给装饰公司,每个公司收几百块钱的派单费,赚的是流量费用和派单费用之间的差价。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网络媒介来降低获客成本、降低供应链环节、利用O2O的商业模式解决边际扩张成本高的问题,但是由于家装消费频次低、客户需求个性化、无法标准化量化、交付时间点和使用体验相隔时间太长,O2O模式也无法解决这些痛点。对于资本而言,看中的是流量,但是家装这种流量没有重复购买力,相当于每一个笔业务都是新的顾客,每一次交易都需要引流费用,这种流量成本太高了。互联网思维是烧钱引流量,引的是重复购买,多品类购买,多品种选择,而这恰恰是家装行业达不到。

线下家装:

线下家装类似于商贸零售,营业收入=客单价*店面数量*单店获客量,装修的客单价取决于个性化的设计费用溢价和建材供应链成本。店面数量取决于开店的速度,单店获客量取决于经营效率即订单转化能力和接单承受力。

资本市场对线下家装的商业模式能否解决供需两端的痛点还存在疑虑。家装行业上是一个C2C市场,与B2C、B2B有着本质区别。C2C的商业模式关键在于2点,第一个C需要提供差异化服务来提高议价能力,第二个C需要极低的边际成本扩大受众人群。线下家装对于这两点是否能够走通仍然存在疑问。

东易日盛目前打通了第一个C,即客单价,东易日盛主要业务分为A6、速美、睿筑,A6业务定位一二线大户型,提供设计施工一体化服务,睿筑定位豪宅,速美与金螳螂家相似,定位标准化家装。A6业务是东易日盛的主要业务,客单价在30万左右,营收增速CAGR保持20%,A6业务能够发展壮大取决于两点,单价提升和开店,A6业务单价高主要是因为含设计环节,设计能够提供差异化,对C端客户具有议价空间,A6业务每年单价都会有1-2万的增长,店面每年也会有10-15%增长,但是单店的接单能力没有明显的提高。所以东易日盛兼具高毛利率、高销售费用、低净利率的特征。

但是东易日盛的速美业务始终没有盈利,C2C的逻辑没有打通。速美业务定位于标准化家装,每平米单价899-1299元,没有设计环节,材料和施工尽量变准化。这种标准化的目的是为了规模化效应降低材料成本,提高人工熟练度,但是标准化的模式伤害了第一个C,即无法提供差异化议价。

金螳螂家的业务模式就和速美一样,放弃个性化设计环节,将家装分为几个模块,如水电气必选模块,不同档次的装修可选模块等,尽可能做到可复制、降低边际扩张成本。同时大规模开线下门店,先把市场占住,再通过提高接单量来快速把单店营收拉到盈亏平衡点以上。同时将公装的一套施工和验收标准移植到家装上来,做到施工和验收也标准化,自建建材供应链体系,规模化采购降低成本,比如金螳螂通过F2C工厂直接采购、中心仓和集散仓搭建、与物流公司合作,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

本文认为金螳螂的业务模式要想走得通需关注3点,通过施工验收标准化打造品牌力,从而让客户接受一定程度的溢价;通过建材供应链管理来向上游挤利润;线下门店快速渗透抢占家装入口。目前金螳螂的家装业务还处于跑马圈地阶段,第一点和第二点需要持续跟踪验证。

商业模式探讨:

家装行业上游是B2B,下游是C2C。

现代的供应链管理都是在降低流通环节成本提高效率,B2B装修行业可以通过供应链管理和仓储物流降低建材采购成本,通过标准化产品快速扩张实现规模效应,比如金螳螂通过F2C工厂直接采购、中心仓和集散仓搭建、与物流公司合作,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供应链管理有效保障了金螳螂的全面扩张,而这个供应链的建设需要很强的资金实力和业务体量,规模扩大和供应链效率提高正反馈。

但是C2C环节家装是很难走通的。

C2C的商业模式最简单的比较就是包子铺(难以提价、接客量有限)、理发店(可以提单价,但是接客量有限)、话剧(差异化提价、受众群体上升)电影和网红明星(差异化显著,受众群体无限扩大)。C2C商业模式如果能同时满足提供差异化服务提高客单价和边际扩张成本低这两个条件,必然会出现快速增长。泛互联网的网红文化就是最好的例子。映客、抖音、虎牙等直播平台都满足了C2C的两个环节,所以才会出现映客3年560倍投资收益、游戏主播年薪千万的例子。

提供劳务服务的C2C模式边际扩张成本是极高的,家装本质上还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家装服务是具有产出天花板的,这种天花板来自人的边际产出逐渐降低、经营半径短、。所以经常看到消费者抱怨金螳螂家和东易日盛施工周期大大延长、消费者的个性化无法满足、施工和用工方出现利益博弈等问题。

装修行业建材行业的行业属性要明显好于家装行业。建材行业屡出牛股,如中国巨石、北新建材、伟星新材、东方雨虹等,这些都是to B端企业,这些建材牛股都是构建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如品质、渠道、规模化降低成本),获取超额利润(毛利率普遍比公装行业高),以及通扩张提高市占率和发挥规模效应降低成本。所以同样都是周期股,受到宏观经济环境和财政政策影响,建材公司通过行业低谷扩产能做低成本提高市占率,不断优化竞争格局,行业复苏时龙头获利最大化,而公装行业无法逆周期扩张,成本也无法虽规模摊薄,越做营运资本越大,周转率越低,只能通过控制三费来提高ROE,效果可想而知。

无论是B2C、B2B、C2C,其实最关键的就是两点,即低成本大规模提供产出,或者提供具有议价能力的差异化产品和服务,差异化产品和服务是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的体现,低成本大规模产出是扩大营收体量、做大市占率的体现。如果这两点能够很好地结合,就会出现高盈利能力、低规模扩张成本、行业市占率提高,反映在财务指标上就是高毛利率、高营收增速、资本支出增速小于营收增速、ROE维持高位。

估值分析:

金螳螂目前TTM估值13.6倍,2018E估值11.7倍,和2015-2016年两次股灾的最底部估值差不多。当前估值反映了宏观经济环境增速下滑和公装行业增速放缓的预期,但是家装业务部分的并未反映。

金螳螂预计今年能够完成35亿的家装业务收入,门店数量从134家提高到220家左右,2019年预计达到300家,营收突破50亿元。东易日盛成熟的家装业务PS是1.37。考虑金螳螂的门店数量已超过东易日盛门店,2019年门店计划开到300家,并且老门店的盈利能力不输东易日盛,东易日盛的单个门店接单量已达天花板,需要跟踪金螳螂的季度报,等到家装业务开始释放业绩的时候给与1.3-1.5倍的PS估值较为合理。

1、金螳螂业务介绍

金螳螂是一家以室内装饰为主体,同时融幕墙、景观、软装、家具、机电设备安装等为一体的综合建筑装饰工程承建商,公司成立于1993年,于2006年上市,截止2017年底拥有《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建筑装饰工程设计专项甲级》、《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等资质证书,是建筑装饰企业中资质级别最高、资质种类最多的企业之一,公司连续14年蝉联中国建筑装饰业百强第一名,累计荣桓91项鲁班奖、全国优秀施工企业等荣誉。

公司装饰业务占公司营收比超过80%,具体可细分为公装(2B)和家装(2C)两块业务,其中公装业务含酒店办公楼和住宅精装修2大块,公装业务是公司的传统支柱业务保障公司稳定的利润;家装业务公司统一划入金螳螂电商板块内,含金螳螂·家、品宅、精装科技(定制精装)三个子领域,家装业务是公司未来看点,极具爆发潜力。


金螳螂业务77%均为公装,家装业务2017年营收19.16亿元,同比增长220%。

金螳螂的公装业务科大致分为公共空间装修、酒店装修、住宅精装等(B2B),分别占比约35%-40%,25%,25%,公共空间装修即政府的城市名片项目,如体育馆、会展中心等,公共空间装修和酒店装修的毛利率较高,住宅精装即面向恒大万科等客户,做精装房装修,恒大等房企毛利率较低,对供应商要求异常严格,精装房装修业务毛利率较低。

公司传统公装业务增速自2008年四万亿之后一路下滑,在行业低谷2015年负增长,2016-2017年经济回暖增速也不快,未来公装业务再次腾飞的可能性不大。

金螳螂的家装业务分为金螳螂家(2C)、定制精装(2B2C)业务,2C端的金螳螂家面向毛坯房和二次装修的C端客户,定制精装(2B2C)业务是指金螳螂以小区为单位和小型房地产商谈精装房业务,相当于2C的团购。

2017年金螳螂家装业务一共实现营收19.17亿元,同比增长220%,其中2C家装业务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净利润-1144万,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04亿元,2016年营业收入4.75亿元,净利润-3316万,经营现金流量1.76亿元。2017年2C家装业务营收同比增长222%,净利润大幅扭亏。2017年新开门店70家。2018年二季度新开门店30家,到年底门店总量有望超过220家。2019年门店计划开到300家。今年上半年金螳螂家实现营收4-5亿元,达到盈亏平衡线,全年业绩指引为营收35亿元,新签订单70亿元。

公司在手订单充裕,2018年上半年订单仍维持快速增长:

金螳螂营运周期在310-320天,新签订单在3-4个季度后即可完工,金螳螂2017Q2后新签订单维持高位,单季度新签订单超过80亿元,2017年公司营业收入总计210亿元,2018年Q1实现营收50.6亿元同比增长18%超出市场预期,从2018年Q2开始公司有望进入订单兑现期,营收增速有望持续超预期。公司2018年Q2期末累计已签约未完工订单额为506.22亿,为2017年营收2.41倍,具有较好业绩保障。

不过拆分来看,2018年H1公装的新签订单和中标未签订单增速放缓,住宅的新签订单和中标未签订单增长明显,显示金螳螂未来的发展方向逐渐从公装转到住宅装修。

2、金螳螂家的业务模式

家装公司要想做大,要解决的问题是业主的个性化需求和施工方快速规模化扩张的矛盾,目前主流的解决办法就是将装修进行套餐化分解,将基础装修、厨房、卫浴、卧室等部分分成不同价位的套餐包供业主选择,这样既一定程度上满足了个性化需求,家装公司又可以适当将施工流程和验收环节标准化,提高供应链采集的议价能力,实现一定程度上的规模化扩张。

金螳螂的套餐由基础包 厨房包 卫浴包组成,其中基础包中含舒适包、品质包和尊享包,厨房包中含 A/B/C/D 四个类别,卫浴包则包含 A-H共8个类别,差异化和标准化达成一致,满足客户各类装修需求:

金螳螂家以套餐形式提供多种可组合的多样化家装服务方案,套餐主要由基础包 厨房包 卫浴包组成,其中基础包中含舒适包、品质包和尊享包,厨房包中含 A/B/C/D 四个类别,卫浴包则包含 A-H共8个类别,可定制化空间巨大,满足客户各类装修需求。

除了厨卫和基础包,金螳螂家还提出了全屋整装解决方案如个性化定制方案,即软装包、智能舒适包、健康家居等三大系统。

金螳螂还将公装的优势发挥到家装上,通过F2C模式降低供应链采购成本、通过自建物流体系降低仓储物流成本、通过开发终端ERP系统管理各个项目进展、通过家装BIM系统及Qu 云设计一键生成装修效果图等,充分发挥金螳螂的品牌优势。

为什么互联网家装不可行

在2015年互联网 的浪潮中兴起了互联网家装O2O的浪潮,互联网家装龙头齐家网、土巴兔获得巨额融资,金螳螂和家装e站合作、亚厦股份成立蘑菇 等,传统公装公司纷纷试水O2O和加盟店的模式,但是最终没有一家能够走通O2O互联网家装。

我觉得最本质的问题是在于两点:

1、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网络媒介来降低获客成本、大规模传输信息、降低供应链环节,互联网想利用O2O的商业模式解决获客成本高以及难以边际扩张的问题。但是由于家装消费频次低、客户需求个性化、无法标准化量化、交付时间点和使用体验相隔时间太长。对于资本而言,看中的是流量,客户信息和流量是最赚钱的,但是家装这种流量没有重复购买力,相当于每一个笔业务都是新的顾客,每一次交易都需要引流费用,每一次交易都相当于花了引流成本来获得一个新的客户,这种流量成本太高了。互联网思维是烧钱引流量,引完之后塑造粘性吸引客户重复购买,多品类购买,而这恰恰是家装行业无法实现的。

2、家装是一个极其重视口碑的业务,加盟店虽然能够快速铺开市场,但是不同门店质量品质不统一,公司缺乏实际控制力,容易造成利益输送、以次充好或飞单行为,这样就与家装游击队无差异。

大多数上市公司已经转向直营模式,金螳螂跟家装e站分道扬镳;亚厦股份、广田集团、甚至是齐家网都开始开线下门店,直营模式是大势所趋。

金螳螂家的经营模式是合伙人制,金螳螂持股51%以上,店长持股30-49%。金螳螂将线下家装门店并表。这样保留了直营的精细化管理,在激励方面更加到位。由于公司经营状况的好坏与店长的收入直接挂钩,在门店达到盈亏平衡前不发奖金,门店管理层具有比一般自营模式更强的动力做好业绩。并且金螳螂通过ERP指挥系统可以监测每一笔订单和每一个项目的状态、进度,确保不会出现飞单行为和订单拖延不执行的现象。

金螳螂家盈利模式

由于金螳螂家2017年刚刚实现扭亏为盈,金螳螂对家装业务的要求是1年内达到盈亏平衡,金螳螂扩展线下家装的速度很快,平均每年以60-80家的速度拓展,2018年年底有望达到220家左右的门店。

金螳螂的门店成本由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组成,固定成本包括门店租金、装修费用、员工固定工资,变动成本包括营销费用、员工业绩集成,材料成本和施工人员成本假设相对固定的情况下,金螳螂实行的是毛利率不低于30%的定价模式,随着订单数量和单价的不断提升,固定成本支出将被摊薄。

以金螳螂家南京较为成熟的4家门店为例:

 

南京的4家金螳螂门店既有2014年新开的老店,也有新开半年的门店,平均来看较能体现金螳螂家的运营情况。

按照500订单1亿产值计算平均每单的成本是20万,高于网上的标准化套餐价格,估计是加了软装环节,软装环节更靠建材供应链管理,相对硬装环节省了人工费用。

4家门店共有工程管家30人,每个管家平均带4个项目,每个项目施工周期75天,每年能够周转4次。75天是金螳螂承诺的工期,因此周转率可提高的空间不大,但管家最高可带8-10个项目,所以单个门店的接单能力还没达到天花板。

平均人员工资5000元/月,这个不包含劳务外包。金螳螂家目前实行的策略是扣除营业成本后锁定30%的毛利率,70%的营业成本是由原材料、劳务外包、人工成本构成,参考东易日盛,占比分别为55%、30%、10%。金螳螂和东易日盛在原材料端一般不会以次充好,要考虑到品牌效应。

固定成本包括门店租金装修费用和员工基本工资,这一块的成本支出较为固定。

变动成本是奖金和提成,根据券商调研得知大概是营业收入的11%。

算出来净利率是6.2%,与东易日盛这几年平均净利率差不多。

值得注意的是,金螳螂并没有大规模打广告拼流量,金螳螂目前的策略是迅速将线下门店拓展到300家,扣除营业成本后维持30%的毛利,严格控制建材品质和施工验收标准,做大金螳螂家的口碑,在300家门店建成并实现盈亏平衡后再通过营销促进单店的接单量。而东易日盛的营收是靠大量销售费用推动的,金螳螂线下门店实际的盈利能力要强于东易日盛。

3、历史财务数据

金螳螂近10年的营收如图,在经历了2008的四万亿放水后,公司2009-2011年的营收和利润增速达到峰值,随后一路下跌,在2015年行业低点出现负增长,2016-2017年随着经济复苏增长转为正值。公装行业具有非常强的行业周期属性,跟随宏观经济和财政政策波动,2007年之前行业增速保持20%以上,2008年经济危机使得行业增速降低到个位数,随着4万亿的出现公装行业在2009年增速达到25%,但随后行业增速持续下降。2012年以后叠加经济下行,三公消费支出限制、反腐等带来了行业增速下滑,到2015年增速只有6%,整个公装行业贝塔属性很高。

公司的毛利率较为稳定,与公装招投标模式有关,公装公司以中标订单为业绩导向,整个行业获取超额收益较难,只能在供应链管理和成本上下功夫,金螳螂的净利率持续走高。

占比最大的工装板块毛利率下滑明显。低毛利率的住宅精装占比提高拉低了公装的毛利率。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金螳螂净利率的提高是因为2017年没有计提资产减值损失,而在往年资产减值损失是影响净利润比较大的因素,资产减值损失随着应收账款增长而增长,但是在2017年应收账款几乎不增长的情况下,资产减值损失存现了负数,即2017年应收账款还账准备计提金额小于2016年计提金额,公司解释是从2016年开始金螳螂就特别注意催收回款,在2015年之前是跑马圈地做大规模,应收款和坏账损失增加的很快,从2016年开始金螳螂有选择性的接单,把催收回款作为KPI考核的一部分。

通过将资产损失加回到净利润,可以算出真实订单的盈利水平,可以看出金螳螂在2017年的净利润有明显的下行趋势,毛利率净利率到了天花板,本文认为金螳螂公装业务的重心已不再是跑马圈地扩大规模,而是借助龙头优势有选择性的接订单,公司也称2017年主要拿的是城市名片性质的大单,比如青岛G20峰会、深圳会展中心、西安体育馆等,订单回款有保证。

金螳螂的ROE与行业增速有较大关系,2009-2011年维持30%以上的高位,随后一路下滑到18%左右。

通过ROE拆解可以看出,ROE下滑的主要原因是资产周转率持续走低,权益乘数略有降低,而净利率持续走高。资产周转率下降的原因是公装行业的业务模式导致大量的应收账款挤压,净营运资本的增速远快于收入的增速,导致总资产周转率变慢。

很显然金螳螂资产损失加回的ROE逐年下降,公司通过选择性接单降低营收账款风险,并加强应收款催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是公装行业的毛利率和净利率金螳螂似乎已经到了天花板,公装行业的招投标模式决定了整个行业无法赚取超额利润,而随着规模的扩大金螳螂的资产周转率必然呈下降趋势。金螳螂在电话会议中也提到在手的EPC大订单设计环节延长了施工周期,业主也不急于催工期。

随着公司新签订单规模的增长,公司应收账款周转天数从110天拉长到300天,是资产周转率下滑的主要原因。

公司受到现金流量/收入的比值已经达到1.05,支付现金流量/成本的比值0.87,公司2017年现金流净额与净利润已相差无几,这都表明金螳螂的现金流量在持续改善。

4、同行业比较

本文在此选取了公装行业的金螳螂、广田集团、亚厦股份,家装行业的东易日盛、住宅精装的全筑股份做比较。

金螳螂毫无疑问是公装行业的佼佼者,各个指标均领先于广田集团和亚厦股份,行业龙头拥有最好的客户和最强的管理能力。家装行业有类消费属性,所以经营稳健、ROE毛利率较高,利润和业绩增速可持续性较强,而住宅精装(即地产精装房)的现金流最差,产业链地位最低。

金螳螂的ROE显著领先于广田集团和亚厦股份,东易日盛的ROE最高:

2017年随着行业转暖资产减值比例都有所降低,家装行业的资产减值损失比例较低:

5、东易日盛简要分析

东易日盛始创于1997年,主营业务是面向个人客户和住宅开发商提供设计、施工、产品整合配套等系列服务,具有全产业链整合运营能力。2014年公司成为中国家装行业率先上市企业,公司下设A6、速美超级家、精装、睿筑等4 大品牌,其中A6务为公司中坚业务,占营收比重为77%。A6采用个性化家装模式,在一二线城市提供150-250平大户型定制化家装。2013-2017年A6业务平稳增长,收入复合增长率为18%。2017年,A6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增长 13.3%。截至2017年底,公司共开设A6直营门店150家,单店提货额达到1886.67万元,平均客单价约29万元。

A6业务营业收入拆分如下:

A6业务年平均增速18%主要店面数量和客单价的提升,客单价每年6%增速和行业增速以及GDP增速差不多,而单店订单数量是下滑的。这说明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东易日盛线下门店的单店接客量已经到了天花板。

东易日盛的速美业务和金螳螂类似,通过提供每平米899-1299的装修费用尽可能的把家装流程标准化,但是东易日盛速美业务一开始走了加盟路线的歪路,出现了加盟商私自接单的现象,在2017年改走直营路线。2017年速美业务实现营业收入8979.3万元,同比增长170.1%,净利润亏损4,191.49万元,共开设直营及服务商门店72个,单店收入约124.7万元,客单价10万元。无论从规模还是盈利能力均已大幅落后于金螳螂家。

从营业增速来看,东易日盛有着明显的周期性,2010年、2013年、2016年是营业收入增速大年,这与商品房销售面积累计同比的数据高度吻合:


东易日盛的ROE稳定在17%左右,2014年上市融资后摊低了ROE,随着募投项目的释放权益乘数回升,净利率没有太大的变化,资产周转率随着规模的上升小幅下降。



东易日盛的现金流太好了,预收款和应付款远远大于应收款,支付现金流量/成本只有约50%,现金流是净利润的2倍以上。

从2015年起东易日盛的现金分红大于净利润。

6、估值情况

金螳螂和东易日盛的PE(TTM)估值均已到了历史最低位置,金螳螂的低估值是反映了宏观经济不景气以及公装业务增速下滑,东易日盛的低估值反映的是家装业务受地产周期影响较大,二者还面临同一个问题就是随着人工成本上升、业务规模做大周转率变慢导致的ROE下滑,短期没有催化剂的情况下依然会维持这种低估状态。需要重点关注的是金螳螂的线下家装业务,上文已经提到金螳螂的开店速度和真实盈利能力都比东易日盛要好,300家门店铺设完毕后市占率将领先东易日盛,并且金螳螂还具有公装的标准化施工验收流程。本文认为金螳螂的家装业务还需要持续跟踪,验证品牌力、供应链管控和抢占家装入口的逻辑,等待季度报家装业务开始放业绩时给与1.3-1.5倍PS估值较为合理。

东易日盛和金螳螂的PE均处在历史低位:




东易日盛的PS在1.3倍左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