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威胁中医的还不是中药

 蓝酃1 2018-09-21

威胁中医的还不是中药

新闻:12月6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发布会上,有记者就“中医有可能毁在中药上”这一说法向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求证。王国强回答:“这句话确实不是危言耸听!”在我国中医药事业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时期之际,亟须破解中药面临的质量和资源困境,绝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

其实,中药不可能毁中医,毁灭中医的,只有一个:人心。人心坏了,就什么都坏了。人心若好,他所担忧的什么以次充好,以假乱真等等,都不会存在。

什么叫人心坏了?就是没良心了、良心坏了。良心坏了,人就会唯利是图,相互伤害以求利而无丝毫羞耻惭愧感。

自古以来,包括当今一些发达国家,医院是让人发财的地方吗?办医院以利益思维、经济思维、产业思维能办好吗?

俗话说:“十个劫道的,不如一个倒药的。”意思是医药赚钱容易。可是,自古以来,没见哪位医生和医馆是大发财的,或者说尽管有发财的,但社会舆论、世道人心和公众的价值传播,却不以此标榜、炫耀、夸示。只有今天才有。

人于患病之时,心理必然处于弱势,而威胁以死亡、强迫以昂贵,多闻言惊恐,必唯唯诺诺,这时候你利用病人发财,就是乘人之危,乘人之危而发财,非止不义,实为神奸巨蠹,天人共愤共讨,犹为不足。可是,我们的一些医院,就是越来越这样办了。有些医院已经被邪佞的医疗骗子们绑架裹挟以至沆瀣一气,狼狈为奸,害国害民。而人心大坏的表现之一,尽管不是自己亲自作恶,而是除恶不尽,心怀侥幸,事不关己则不作声,对奸邪毒恶暧昧偏袒,容之任之,见义不为。

可以说,人心之坏,世风日下,于医院观察,最为真实。

人心坏,不是说医护人员的心坏了,而是文化坏了、风气坏了,所有人的心就都坏了。人心坏了,问题就会坏在人的各种关系中。

因此,上述所谓“绝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的话,尽管铿锵有力,但却没抓住要害,犹如说我决不能让嗓子疼,但却不知道嗓子疼的病根是上火了,光嚷嚷不让嗓子疼有什么用!

近年来,凡医生朋友请我写东西,我多写老家县志中一副对联:“药香犹有书香味,医道能无儒道风。”意思浅近而意味隽永,不难理解和欣赏。药里有学问,药之学问,尽在史籍。而药石以疗疾,诗书可医愚,道理相同。医生郎中,若无救世济民的儒者胸襟,恃医术以求财者,利令智昏,则其身心聪明必未全开,医道必然浅陋。医者,仁心仁术,方为正大胸襟,造福国家民众。所以,前代读书人,有不为良相则为良医的宏愿,都是救世济民的胸怀,非苟且求利,不择手段乘人之危辈所能理解。

有关医道和中华医生的道德伦理,千古之下,无如药王孙思邈的话至为切当: “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若有疾厄来求救者,不得问其贵贱贫富,长幼妍媸,怨亲善友,华夷愚智,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亦不得瞻前顾后,自虑吉凶,护惜身命。见彼苦恼,若己有之,深心凄怆,勿避险巇、昼夜、寒暑、饥渴、疲劳,一心赴救,无作功夫形迹之心。如此可为苍生大医,反此则是含灵巨贼。”

药王此言,堪称医药圣经,每一位医药界人士,当熟诵于口而默记于心,付诸行为。

人心崇利,自古而然,于今实烈,如此,必然太过计较,无远见,很难达到“上医医未病”的共识。有些尴尬,却是眼睁睁没办法的事儿:前不久的“艾滋病日”那天,与一位疾病预防控制专家朋友聊天,说:应该把重点放在疾病预防和控制上,病人毕竟才占人群总数的百分之九十多。他说:防病要花钱,却不见成绩,而治病花钱,显见成绩,花钱花得谁也没意见,所以,从体制到人心,都愿意看见花钱治病,而不愿意花钱防病。

这不就是千古尴尬吗?古时,某人家的烟囱是直的,灶旁又积有大堆干柴,客人建议说:你家的烟囱太直,灶旁又有干柴,趁早将干柴移走,把烟囱改成弯曲的,以免火灾。主人不听。不久果然发生火灾,邻居们纷纷帮忙救火,终将火扑灭,而邻居个个被烧得焦头烂额。主人设酒款待,那些被烧伤焦头烂额的,应邀坐在上席,接受主人的盛情感谢,而无人记得曾经好心提醒主人的那个客人。此正所谓:“曲突徙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

现在的医疗管理体制,不就是这样吗?“绝不能让中医亡于中药”这样掷地有声的话,很对,也不少了。关键是看你怎么做。而人心坏了,不好做。所以说,威胁中医的还不是中药,是人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