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陈敏山教授:点评肝癌治疗进展,寄语中青年精英

 老国几 2018-09-21

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旨在推动肝癌的规范化诊治、探讨肝癌治疗新策略的“第五届全国肝癌中青年专家论坛”于8月10-12日在广州顺利召开。会议为大家奉献了一场学术上的饕餮盛宴,极大促进了肝癌的临床和学术交流。【肿瘤资讯】有幸邀请到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陈敏山教授就本次会议的亮点、肝癌药物治疗现状和前景以及对中青年医生临床科研方面的建议作一专访。

陈敏山教授:点评肝癌治疗进展,寄语中青年精英

陈敏山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胰科主任

中山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

中国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广东省医学会肝癌分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抗癌协会肝癌专业委员会荣誉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肝脏外科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肝癌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肝癌学组委员

香港中文大学求佳外科客座教授

作为大会主席,请陈教授为大家分享一下“第五届全国肝癌中青年专家论坛”的会议亮点。

陈敏山教授:一方面,“第五届全国肝癌中青年专家论坛”是全国性会议,由来自全国不同地区的中青年肝癌专家共同参与。另一方面,本次论坛也是2018年广东省肝癌学术会议。本次论坛特色比较突出,其中一个特色就是突出中青年医生在肝癌诊疗中的作用。根据樊嘉院士的指示,中青年医生是医学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要着重培养、指导中青年医生,促进中青年医生的不断成长。在11号上午的会议上,上半场主要是由三位著名专家做指导性发言,随后邀请了三位在肝癌研究领域成果比较出色的青年才俊做工作汇报,并特邀国内著名的肝癌专家进行点评,帮助促进中青年专家的提高,突出了中青年医生在肝癌研究领域的中流砥柱作用。在11日下午的会议中,有一个全国中青年肝癌辩论赛,希望通过辩论的方式提高中青年医生对肝癌整个治疗策略的理解,这也是对中青年专家培养的另外一种体现方式。

第二个特色是注重肝癌的多学科治疗。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多学科诊疗模式已经成为包括肝癌在内的多种恶性肿瘤的常规诊疗模式。本次论坛同样坚持以外科为主的多学科治疗,并邀请肿瘤内科、介入科等多个不同专业的专家学者共同参加本次会议。此外,本次会议还专门设有多学科专场来讨论肝癌的多学科治疗。

第三个特色是重视药物治疗。虽然本次会议主要是以外科医生为主,但是在肝癌治疗领域,药物治疗是提高中晚期肝癌治疗效果的一个很重要部分。近两年,肝癌的药物治疗取得了很大突破,以往只有索拉非尼对肝癌有效,很多情况下会面临无药可医的尴尬境地。最近,已经有多个药物证实对肝癌有效,相信未来肝癌的药物治疗会呈现一个百花齐放的局面。在11日下午举行的药物治疗专场,大家会对药物治疗进行讲述和讨论,希望各位同道了解目前国内肝癌治疗的最新现状。

请您解读一下肝癌的药物治疗和综合治疗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陈敏山教授:肝癌早期多属于局部病变,通过外科手术切除、消融治疗,基本可以达到根治。然而,中晚期肝癌多属于全身性病变,单一的手术治疗并不能解决问题,一部分患者在接受手术治疗后还会出现复发转移,在这种情况下,药物治疗就非常关键。以前,肝癌没有好的药物治疗,直到2007年索拉非尼的出现,肝癌才有药可医。但索拉非尼治疗疗效仍然有限,并且近十年来,肝癌并无其他药物更新,肝癌的治疗效果也很难满足患者需求。虽然介入治疗可以使中晚期肝癌得到一定的控制,但是总的肝癌五年生存率仅为12%,在众多恶性肿瘤的比较中也是较差的。事实上,自07年索拉非尼证实对肝癌有效以来,有至少九个药物开展了与索拉非尼的头对头III期临床研究,但均宣告失败了。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医药公司、研究者等都付出了很大的努力,前赴后继令人感动。直到最近的REFLECT研究表明,仑伐替尼拥有非劣效于索拉非尼的的临床疗效。仑伐替尼的治疗效果已经得到学者的公认,并且已经把仑伐替尼列入到CSCO肝癌指南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仑伐替尼会被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肝癌病人也会拥有第二个一线药物选择。此外,免疫治疗领域也有很多新药出现,诸如PD-1抑制剂已经在美国获批上市,而中国药监局也在审批过程中。瑞戈非尼作为肝癌的二线治疗药物,在索拉非尼治疗进展后应用瑞戈非尼,两个药物联合可以使患者获得26个月的中位生存期,这也是令人倍受鼓舞的。

肝癌的药物治疗并非是单一的药物治疗,靶向药物联合PD-1抑制剂也会是未来重要的研究领域之一。除了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原有治疗方式改进也有可能会对肝癌治疗有效。例如,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赵明和石明教授采用新的肝动脉灌注化疗方式,可以使部分不可手术切除的肝癌转为可手术切除,这对于肝癌治疗可能会是一个革命性的改变。我们期望有更多的疗效更好的方法进入临床。

多学科诊疗模式已经成为肝癌的常规治疗模式,肝癌的治疗过程离不开多学科团队的协作。中国外科医生的技术水平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并且现在的手术具有很好的手术安全性。然而,单一的外科治疗很难改善肝癌患者的预后,手术切除适用于早期患者,对于中晚期患者则需要介入、射频消融、肿瘤内科等多学科的配合。实际上,国内肝癌的多学科治疗开展的并不太好,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2013年,广东省发布了全国第一部肝癌多学科专家共识,并刊登在《中国实用外科》杂志。首先,单一学科治疗不能够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选择最适合患者的治疗方式,患者接受单一的反复治疗。其次,单一学科治疗缺乏联合治疗,不能多种方法联合作战,肝癌就很难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肝胆科一直坚持外科为主的联合介入、消融、靶向药物治疗、化疗、放疗等的多学科治疗模式。本次会议同样也强调了多学科治疗在肝癌治疗领域的作用,希望能把多学科的团队诊疗模式与各位同行分享,最终达到提高肝癌治疗效果的目的。

本次大会称为“中青年专家论坛”,这次大会上您的讲题也是“中青年专家如何来开展临床科研”,请您分享一下这次讲题的精华内容,为中青年医生在临床科研方面提一些建议。

陈敏山教授:重视中青年医生的培养是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的一大特色,今天的会上我也做了一些心得的分享。我认为中青年专家要确立两个大的方向:一要建立自己的临床方向,要求中青年医生在临床上要有一技之长,做好医生是本职工作,而科研和临床的目标最终都是为了更好地救治病人。在临床工作中,做到面面俱到是很难的,需要有自身的特色,争取做一个好医生。另外一点是,在做好临床医生的前提下,也要追求在科研方面的进步,在提高医疗水平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科研水平,争取从一个临床医生提高到一个医学家、科学家的角度。在确立科研方向时,宜早不宜晚,宜精不宜广,立志在某一领域做出成果。确定好了方向,剩下的工作也就水到渠成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